專家們還排除了地震的原因,因為出現地洞的當天,危地馬拉和世界各國的地震監測網都沒有監測到地震。有專家還指出,如果這個地洞是地震原因造成的,那麼至少得有8級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形成這麼大的洞,何況,地震造成的地麵塌陷一般都呈長條形(或裂縫),而非標準的圓形。
那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一位叫博尼斯的地質學家認為:
地洞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當天那場可怕的颶風。
這場颶風的名字叫阿加莎,它是當年肆虐中美洲的最強颶風之一。阿加莎所過之處,狂風呼嘯,暴雨傾盆,很多地方洪水滔天,泥石流、山體滑坡頻頻發生。在這場颶風中,危地馬拉有118人死亡,約11.2萬人被迫離開家園躲避洪災和泥石流,鄰國洪都拉斯和薩爾瓦多死亡數十人。災區不少橋梁、公路遭毀壞或阻塞,眾多城鎮和村莊交通中斷。
地洞形成的原因
颶風是怎麼與地洞扯在一起的呢?博尼斯在經過深入考察後指出,因為阿加莎颶風挾帶了豐沛雨水,當這些雨水在危地馬拉城降下後,使得當地水滿為患,大量的雨水流不出去,隻能沿著地下水管道流入地下。由於直徑有限,排水管道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最後,管道爆裂,大量雨水滲出來,使它上麵的泥石塌陷而形成地洞。
據博尼斯考察,危地馬拉城地表以下深達數百米的地層,主要成分是火山浮石,它們是火山爆發後,流動性的粒子在高溫和重壓下結合在一起形成的固體岩石。一般情況下這種岩石比較堅固,不過危地馬拉城的浮石卻非常鬆散,至今仍未形成堅硬的岩石,因此很容易被侵蝕,特別是大量雨水滲到地下後,這些浮石很快便塌陷了。
2007年危地馬拉城出現的那個地洞,也是因為浮石塌陷而形成的。
探秘樂業大天坑
在中國的廣西,有一個世界規模最大的天坑群——樂業天坑群。其中一個叫大石圍的天坑底部,分布著麵積世界第一、垂直高度世界第二的原始森林。在這裏不但發現了珍稀植物三葉梭、蕨類桫欏林等,而且在坑底的一個溶洞中,發現了不少神秘洞穴動物。
探訪樂業大天坑,其過程可以說令人驚心動魄。
命懸一線下天坑
樂業天坑群位於廣西樂業縣,這裏的天坑十分有名,它們隱藏在崇山峻嶺之中,就像一個個巨大的漏鬥。
2001年4月,偏僻閉塞的廣西樂業縣一下變得熱鬧起來,一支科考隊攜帶各種儀器來到樂業,準備對最大的天坑——大石圍進行全麵考察。
由於大石圍天坑四周都是絕壁,無路可走,要下到裏麵必須借助繩索才行。在一名叫劉宏的專家指導下,隊員們順著繩梯和登山專用繩索慢慢向坑底下降。身體由一根小拇指粗的繩索高高懸掛在岩壁上,腳下是無底深淵,一種命懸一線的不安全感迅速彌漫了每一個人的身心。隊員們時而四肢懸空,時而一足蹬壁,眼睛既要看著下麵的深淵,又要不時抬頭看有沒有碎石滾下。
剛開始,還有隊員向大本營報告情況。不過,下降到中途後,誰也顧不上回答了。這時大家的體力都透支得十分厲害,而崖壁上的植物也越來越多,不時有人被藤蔓纏住,為了擺脫糾纏,他們不得不用腳用力登岩壁,在空中轉動身體甩開藤蔓。
由於長時間接收不到隊員們的報告,守候在大本營中的專家們越來越著急,每個人心頭都升騰起一種不祥的預感。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當天18點的時候,對講機裏突然傳來隊員興奮的聲音:“我們已經到達坑底部了!”
“小心一點,注意安全!”大本營裏的專家們大聲說。這時天坑頂部濃霧彌漫,大家隻看到天坑裏白霧升騰,坑裏的情況根本無法看清。
不過,在天坑底部卻又是另一番景象:這裏沒有一片霧,也沒有一絲風,能見度出奇的好,有些地方,隊員們甚至能看到天坑外麵的天空。
天坑裏究竟有些什麼呢?走在天坑底部,探險隊員們感到既緊張,又興奮。
奇妙的天坑底部
天完全黑了下來,夜幕像墨汁一般,把整個坑底染成一團漆黑。天氣也開始變壞了,細雨滴滴答答地下了起來,坑底的溫度也跟著下降,寒氣很快籠罩了這些貿然闖入的人。
“走吧!”在向導的帶領下,隊伍再次出發了。眼前伸手不見五指,人們打開帽子上的礦燈,踩著腳下利刃一般的山石,小心翼翼地沿著幾乎成45度的陡坡向前走去。
麵前是一片黑乎乎的原始樹林,在燈光照射下,樹林裏黑影迷離,充滿了神秘和詭異的氣息。
走在前麵的隊員稍微遲疑了一下,立刻義無反顧地鑽進了樹林——沒有退路,他們隻能選擇前進,即使前麵有不可預知的危險,也要冒險穿越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