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加平·吉爾洞深不可測,所以在1895年以前,從未有人進入過這個洞,人們對它也知之甚少。1895年的一天,幾位探險者沿著費爾貝克河往下考察。費爾貝克河發源於英格蘭的伯勒山,山上草木茂盛,山腳下,幾股清澈的泉水彙聚在一起,形成小河向下流淌。小河流到加平·吉爾洞口時,白亮亮的河水全部掉進了洞中,仿佛是被一個張著嘴巴的怪物吞掉了。站在洞口,隻聽見河水下落的嘩嘩聲,卻聽不見河水落地時發出的轟鳴。僅從這一點,探險者們便判斷:這是一個很深很深的洞穴。
準備充分後,探險者們用繩索吊著自己,像蜘蛛人般一個接一個地向洞裏墜去。洞裏十分黑暗,下落的河水在身邊嘩嘩下落,偶爾有河水撞在突起的岩石上,頓時飛濺起萬千水霧,大家的衣服很快被打濕。往下落的途中,他們發現河水再次玩起了“失蹤”,白亮亮的水不知去了何方,直到他們下滑約50米時,突然聽到下麵傳來雷鳴般的轟響聲,聲音在幽深的洞穴中被無限放大,聽起來驚心動魄。
50米、70米、90米……當探險者們下落100多米時,雙腳終於觸到了地麵。這個神秘的洞穴,迎來了第一批人類客人。
疑是銀河落九天
站在洞中,在燈光的照射下,隻見眼前一條瀑布從洞頂垂直飛落,如白絹般懸掛在洞中。瀑布從100多米高的洞壁間傾瀉而下,飛落在洞中的一個水潭中,水花四濺,轟響如雷,細密的水霧四散開來,人的身上、臉上很快便被蒙上了一層濕濕的水汽。
“失蹤”的河水為何又在洞中出現,並形成了這條瀑布呢?
原來,河水在下落過程中“走”了捷徑,它們從洞壁的一個夾縫中直接漏了下去,所以探險者從洞口下滑時,突然發現身邊的河水消失不見了。在瀑布水流的長期衝擊下,洞底的水潭深達數米,周圍的洞壁和數米開外的地麵也濕漉漉一片。據測量,這條瀑布的垂直高度達108米,水在下落過程中一直不間斷,看上去氣勢壯觀,一氣嗬成,它可以說是世界垂直高度最大的瀑布之一,真應了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詩句的意境。站在瀑布前,讓人感歎大自然的壯闊奇美和鬼斧神工。
在瀑布飛揚的水汽氤氳下,加平·吉爾洞內濕度很大。探險者們經過考察,發現這個洞穴之大超出了他們的想象。經過測量,發現這個洞穴的主要洞室長142.8米,寬24.6米,高34.5米。打個比方吧,約克大教堂可以說是英國最大的哥特式教堂,而這個洞穴可以將整個約克大教堂完全裝在裏麵——你可以想象這個洞穴是何等的寬敞。
洞穴形成之謎
加平·吉爾洞的底部是一個完全封閉的空間,探險者在這裏根本找不到出路,要想出去,還得借助繩索從來時的洞口攀爬出去。不過,形成瀑布的河水卻另當別論,它們下落到洞底後,很快便形成暗河,從一堆奇形怪狀的岩石間消失了。
那麼,這個又大又深的洞穴是如何形成的呢?傳說遠古時候,費爾貝克河神和伯勒山神鬧了矛盾,於是河流到這裏時,山神不肯讓路。雙方為此打得不可開交。開始山神占據上風,河神被打敗後急得團團轉,河水也在這裏越積越多。後來,上帝也看不下去了,他給了河神一把利劍。利用這把劍,河神一下刺穿了山神的胸腔,山神轟然倒地。他被刺穿的胸腔變成了洞穴,河水於是源源不斷地從這個洞穴中流了出去。
有人根據洞穴的入口距洞底100多米的特點,指出這個洞很可能是火山爆發形成的:火山爆發時,大量熔岩從地底噴出,冷卻的熔岩越堆越高,而火山內部輸送熔岩的通道也越來越長,當火山爆發停止後,冷卻的通道便成了垂直向下的洞口。不過,這一說法卻站不住腳,因為無論是在洞外還是洞內,都沒有發現火山噴發的痕跡。經過專家考察,證實加平·吉爾洞所在地區的地質構造主要是石灰岩。
原來,這個洞穴的形成,真如傳說中的那樣,是河神劈開山神的胸腔形成的,隻不過河神用的不是利劍,而是毫不起眼的河水:由於這一帶的山體都是石灰岩,石灰岩與水容易發生化學反應。在費爾貝克河水長年累月的侵襲下,石灰岩內部慢慢被“啄”出了一個大洞,並出現了斷層,從而形成了這個深達百米的洞穴。
自從加平·吉爾洞被探險者發現後,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裏,都想一睹洞穴瀑布的“廬山真麵目”。當地的一個壺穴俱樂部在這裏架起了絞車,可以把遊人慢慢送下去,從此,人們遊覽洞穴再也不用千辛萬苦地爬繩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