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龍穴”之中困守著東海龍王的三太子小白龍。因觸犯天條,小白龍被囚禁於此。龍身被禁,它常鬱鬱寡歡,鬱悶之氣在洞中結成霧氣,並向洞外蔓延形成雲雨。不過,這些傳說都不可信。
周公山預報的真正原因
排除了神話傳說,有人從科學的角度出發,認為周公山能預報晴雨,其實是水汽蒸騰的結果。
雅安市境內的水資源十分豐富,在周公山下,有幾條常年清澈的河流繞著山腳流淌。其中,岷江的重要支流青衣江從市區穿城而過,這條大河流量大,河麵寬闊,在市郊修建了攔河大壩後,於周公山下形成了一片水庫區。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河麵蒸騰出大量的水汽,水汽沿著山腳上升,最終彙聚到山頂。
因為山頂的溫度較低,水汽因冷卻而凝結成雲。有人認為:當山頂出現雲時,就說明雅安市的水汽十分充沛,第二天下雨的可能性很大;反之,如果山頂無雲,則說明水汽蒸騰不明顯,第二天下雨的可能性較小。
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不過,雅安市周圍的山很多,為何獨獨隻有周公山能預報晴雨呢?
周公山預報天氣的現象,引起了氣象專家的濃厚興趣。雅安市氣象台的專家經過長期的觀測和研究,終於揭開了這個謎底。
原來,一個地方要形成降雨,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有充足的水汽,這是降雨的基礎條件,隻有大量的水汽凝結成雲,才能形成降雨;二是有上升運動,將近地麵的水汽輸送到空中,才能致雨;三是有冷空氣入侵,外地來的冷空氣與本地的暖濕空氣結合,水汽遇冷才能凝結成雨滴降到地麵上。
氣象專家分析,周公山之所以能預報天氣,是因為它的頂峰正好處於南北兩股氣流的彙合處。南麵河流眾多,白天在陽光的照射下,水麵蒸發形成豐富的水汽,這股氣流較為暖濕。
而北麵則是山區,氣流相對較為幹冷。如果第二天有雨,兩股氣流都會加強,當它們在周公山尖峰彙合後,冷暖氣流交鋒,較重的冷空氣會“鑽”到下麵,將較輕的暖空氣抬升到高空。
也就是說,彙合後的氣流會產生明顯的上升運動,再加上周公山尖峰比周圍的山體都高出了一大截,溫度相對較低,因而氣流一上升,就會使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雲了。因此,隻要山頂出現雲,就說明氣流上升運動加強,空氣中的水汽含量正趨於飽和,第二天就極有可能下雨了。
成都平原的野象哪去了
森林茂密,草長鶯飛,成群結隊的野象在樹林中自由自在地往來——這既不是東南亞的風光,也不是非洲的景象,而是3000年前成都平原最為常見的一幕情景。
可是3000年後的今天,野象們全都不見了蹤影,它們就像一群匆匆過客,從成都平原徹底消失了。野象為何神秘消失?
它們又去了哪裏呢?
地下挖出大象牙
2001年2月的一天,成都西郊蘇坡鄉金沙村一處建築工地上,幾台大型挖掘機正不知疲倦地挖掘著泥土。“看,那是什麼?”
眼尖的工人突然發現泥土中有骨頭。大家停下工作仔細一看,原來那些骨頭全都是象牙!
舉世震驚的金沙遺址就這樣被挖掘出來了。金沙遺址位於成都平原東南,它在地下沉睡了3000年之後被發掘出來,是中國進入21世紀第一項重大考古發現。在遺址清理出的珍貴文物多達千餘件,其中包括象牙器40餘件,出土象牙總重量近一噸,此外還有大量的陶器出土。考古專家從象牙和其他文物存在的時間推測,認為金沙古蜀王國所在的成都平原,在3000年前曾是野象、犀牛等典型熱帶動物的樂園。那時,成都平原可不像今天這樣種滿了莊稼,而是一個一望無垠的草原。大草原上,茂密繁盛的青草和隨處可見的森林,為野象提供了豐富的食物。
它們在這塊樂土上愉快地生活,幸福地生兒育女。
按理說,無憂無慮,生活在“蜜罐”中的野象們,族群應該會越來越大,數量應該會越來越多,可事實恰恰相反,隨著歲月的流逝,野象群不但沒有發展壯大,反而徹底退出了成都平原。
野象們去了哪裏呢?
野象失蹤大猜想
根據在金沙遺址挖掘出的大量象牙,有人推測野象們集體“犧牲”了,而且是被人類毀滅的。
持這種說法的人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人與野象的戰爭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一方麵,當時的金沙古蜀王國,人們都喜歡用潔白的象牙來祭祀祖先或神靈,這導致人類濫捕濫殺野象,以獲得珍貴的象牙。另一方麵,因為大象身材高大,力大無窮,人們騎在大象背上作戰,往往令敵人聞風喪膽,所以人們爭相將捕獲到的野象進行馴化,並將其投入到戰爭中,這導致許多野象成為戰爭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