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地形的秘密(3)(1 / 3)

山穀裏,當地的印第安村民正在田裏勞作,玉米苗的綠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牛羊在山坡上甩開蹄子撒歡,一切都那麼的和諧美好。當村莊漸漸遠去,另一種不同的風光隨之出現了:樹木蔥鬱,山泉潺潺,偶爾一掛白亮亮的瀑布掛在山間,水聲轟響如雷;鳥兒在山林中追逐嬉戲,歡快歌唱;山崖絕壁間,猿猴和羚羊矯健的身影不時出現。洪德堡加快腳步往上攀登,越往上爬,植被越稀疏,茫茫蒼蒼的原始森林,漸漸變成了低矮的灌木叢,而氣溫也越來越低。當他爬到海拔約4600米時,一道美麗的雪線出現了。從這個高度以上,整個山峰都被終年不化的冰雪籠罩了起來。積雪在陽光的照射下,發出晶瑩耀眼的光芒,加上山頂雲霧彌漫,整座大山充溢著聖潔和神秘的氣息。冰雪使得洪德堡的登山變得異常艱難起來,他小心翼翼,一步一滑地向上攀登。他爬到距離山頂隻有150米的地方時,全身所有的力氣都已經用盡,不能再往上爬了。他站在原地,放眼整座大山,被美麗的景色深深陶醉了。“這裏是世界最巍峨之峰!”

回到德國後,洪德堡在他發表的文章中這樣描述欽博拉索山。

不過,洪德堡的這一描述並不準確。1880年,英國登山運動員E—懷伯爾成功登上峰頂,證實這座山的最高海拔為6310米,它和珠穆朗瑪峰相比,海拔高度低了2500多米,距“世界最巍峨之峰”相差甚遠,以現代的衡量標準,它甚至還算不上極高的雪山。

但是,如果從地心開始計算高度,欽博拉索山卻稱得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即使是珠穆朗瑪峰,也比它矮了約2千米。

距離地心最遙遠的山

人人皆知,地球是一個圓球體。按照圓球體的規律,圓心(即地心)到球體表麵的任何一點都是等距離的,這個距離即為地球的半徑。如果按照這個規律計算,欽博拉索山到地心的距離,會遠遠小於珠穆朗瑪峰到地心的距離(兩者相差2500多米),因此,珠穆朗瑪峰不但是地球表麵的最高峰,而且也應該是無可爭議的距地心最遠的山峰。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也都是這樣認為的,因為當時的科學技術還不夠發達,誰也不知道地球的真實形狀。直到20世紀50年代,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後,人類才對地球有了新的認識。通過人造地球衛星測定,科學家們發現地球既不是標準的球形,也不是標準的橢圓球形,它是一個南大、北小、中間鼓的梨形,也就是說,地球其實長得像一個梨子!梨的特征,便是中間部位比其他部位要厚實一些。具體到地球上,地球的中間部分則是指赤道地區。

這一新發現,使得科學家們對原來的許多研究又重新修訂了,這其中便包括誰是距地心最遠的山峰。因為欽博拉索山位於接近赤道地區的南緯1度,根據重新計算,它的頂峰距離地心的距離約為6384千米,而珠穆朗瑪峰由於距赤道較遠,它距地心的距離僅約為6382千米,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了:地球表麵的最高峰到地心的距離,竟然比欽博拉索山到地心的距離少了約2千米!

欽博拉索山雖然贏得了距地心最遠的山峰的美譽,讓許多厄瓜多爾人因此感到驕傲,但是,論及登山難度、缺氧程度或者名聲,欽博拉索山還是無法和珠穆朗瑪峰相提並論。

山頂終年積雪之謎

欽博拉索山上的皚皚白雪終年不化,山頂積雪在陽光照射下發出奪目光彩。幾乎每一個到厄瓜多爾旅遊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位於赤道地區的欽博拉索山,怎麼會終年積雪不化呢?

是啊,赤道是地球上最熱的地方,那裏“赤日炎炎似火燒”,怎麼可能下雪呢?

原來,奧秘就在欽博拉索山身上。居住在山區或爬過山的人都知道,山上比山下冷,而且山越高,山頂的氣溫也越低,上下溫差也越大。氣象專家通過觀測,證明了一個現象:在12千米高度以下的對流層內,氣溫隨高度的增長而降低,一般每增高1000米,氣溫約下降6℃——按照這個規律計算,欽博拉索山頂的氣溫比山下至少要低二三十攝氏度,即使山下酷熱難耐,山頂也會白雪飄舞,寒冷異常。據觀測,欽博拉索山4700米以上的地方便終年積雪,而山頂的積雪更不用說了。

地球上其他位於赤道地區的高山,也和欽博拉索山一樣終年積雪,如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馬紮羅山,山頂常年被積雪覆蓋,讓人很難見到它的真麵目。在赤道地區,甚至還發生過凍死人的怪現象:1908年2月,一支40人的探險隊進入非洲盧旺達境內,準備去攀登卡裏辛比火山。當天中午,探險隊爬上了山頂,但沒想到遭受了一股強冷空氣的侵襲。在火辣辣的太陽照射下,山頂卻冷得出奇。在極度嚴寒之中,探險隊員中有20人先後被凍死在赤道的強光下,成為世界氣象史和探險史上的一大奇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