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地形的秘密(2)(1 / 3)

科考揭開怪聲之謎

20世紀60年代,一個由地質工作者組成的科考隊來到新疆克拉瑪依市,準備對這裏的礦藏進行勘探。與斯定一樣,他們在茫茫荒漠之中,無意間闖入了一座魔鬼城。

走進魔鬼城,大家算是開了眼界:城內有各種各樣、惟妙惟肖的土石造型。不過,魔鬼城內始終籠罩著一種神秘恐怖的氛圍。麵積很大的“城堡”內空無一人,寂靜得令人害怕。走在一條條錯落有致的“街道”上,大家有一種行進在“鬼城”

內的感覺。

當天晚上,科考隊在“城內”紮寨宿營。半夜時分,恐怖的怪叫聲把隊員們從睡夢中全都驚醒了。大家走到外麵,隻見昏黃的月光下,天地間一片昏暗。一塊塊鵝蛋大的石頭被大風卷著,在地麵上飛速滾動。細小的沙粒在空中飛舞,讓人難以睜開眼睛。更可怕的是怪聲,嗚嗚的聲音來自四麵八方,各種聲音疊加在一起,像群狼在嘶嚎,又像是無數厲鬼在號哭,讓人的耳朵難以忍受。

不過,這些走南闖北的隊員並沒有害怕,他們通過仔細觀察,終於發現了一個規律:風力越大,怪聲的分貝越高,而風力越小,分貝越低。而且,他們還注意到了一個現象:大風卷著沙石,不停地撲打在“城堡”的斷牆上,怪聲就是從這些斷牆間發出來的。

至此,魔鬼城怪聲之謎終於被揭開了,原來怪聲是由大風引起的:每當大風刮起,風穿越眾多的“殘垣斷壁”時,就會激起回聲。由於這些回聲的頻率高低不一,因此便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叫聲,而狂叫聲連成一片,便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了。

石梯山下的音樂聲

神秘的千年古寺前,有一座石頭山,山上有一架石頭雕刻而成的長長的梯子。行人沿石梯拾級而上,腳踩處梯階均能發出不同節奏、音色各異的聲音。

叮叮、當當……悅耳動聽的音樂聲在靜寂的山林間緩緩流淌。有人說,這是觀世音菩薩顯靈所致;有人說,這是因為石梯下麵有一個大大的溶洞;也有人說,這是由於當地地理位置剛好形成了聲音反射。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咱們一起到中國的四川雅安市去考察一番吧!

奇妙的石梯山

在雅安市南郊的深山密林中,掩映著一座千年古寺。這座古寺修建於北宋時期,原名叫佛會寺,明朝時,該寺經過改建,更名為石梯庵。曆經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古寺牆院青苔叢生,渾身氤滿歲月滄桑,再加上周圍古木參天,環境幽暗,使得寺廟充滿了古樸神秘的氣息。

古寺前,有一座不大的石頭山,名叫聞音岩。

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因為山由一塊巨大的岩石構成,從山體結構來說,山是一塊石,石是一座山。

聞音岩地勢十分獨特:岩坡袒露的地方,地勢陡直如立,寸草不生,而有土的地方則林豐草茂。音樂石梯便處於岩坡袒露處。石梯沿山而上,鑿岩而成。

站在石梯盡頭的石梯庵鳥瞰,隻見百餘階石梯懸掛在陡直的山岩間,山體就如一架巨大的電子琴,而石梯則像一排完整的琴鍵。

音樂石梯共分三段:第一段有105步階梯,腳踩上去發出嗡嗡的沉悶聲,仿佛電子琴彈奏時的重低音;第二段石梯有20步台階,音質比第一段略高,聲音呈現當當聲;第三段有138步台階,這段崖壁上題刻有“踏石聞音天下一絕”八個大字,腳踩上去時,叮叮的高音從石梯間迸發出來。行人或拾級而上,或依次而下,嗡嗡、當當、叮叮之聲相互交彙,疏密有致,不絕於耳,在靜寂的山林間顯得格外清晰、明快,細聽仿若奇妙的樂曲在流淌。

有專家曾兩次到音樂石梯進行考察。第一次去時,天氣十分晴好,拾級而上,石梯的低音部分發音不甚明朗,仔細傾聽,才能聽到微弱的嗡嗡聲。第二段石梯的發音也不太清楚。但在第三段石梯處,用腳踩踏,叮叮聲隨之傳出。第二次去時,天上下著小雨,音樂石梯的音響效果仿佛因陰雨天氣而變差了,這次即使在石梯的高音部分使勁踩踏,也隻能聽到較弱的叮叮聲。

石梯為何能發出如此美妙的音樂聲呢?

觀世音菩薩顯靈?

音樂石梯相傳為一雲遊天下的老尼所建。老尼走遍名山大川,到達雅安時,她發現這裏處處滴翠溢綠,景色旖旎,於是決定在此修行。由於每次到山下辦事都得從巨石山上爬上爬下,遇到雨天,巨石十分濕滑,為了出行方便,也便於善男信女進香拜佛,於是她請工匠在巨石上鑿出了這架長長的石梯。而原來的古寺,也因這架石梯而改名為石梯庵。

石梯剛建成時並不會發出聲音。一天傍晚,老尼化緣回庵,在山腳下,她看到一個白衣女子在石梯上緩緩行走,女子所過之處,奇音妙樂不絕於耳。老尼大驚,急忙趕到石梯前,這時白衣女子已從石梯上冉冉飛升,轉瞬不見。老尼回庵靜思,突然醒悟過來:白衣女子便是庵裏供奉的觀世音菩薩。

從此之後,人們走過石梯,奇妙的音樂聲便會隨之響起,令人驚奇萬分。石梯庵也因此而聞名四方,香火日盛。而觀世音菩薩顯靈的說法,也在當地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