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滾鍋可以說是火山活動的一個明顯特征,它就像人睡覺時打鼾一樣,通過監測它的活動,就能部分窺探火山休眠的情況。如果某一天,大滾鍋裏的沸水出現了異常,那可就要小心了。
正因為如此,當地地震部門在大滾鍋附近建立了火山監測網絡,用以監測火山爆發,一旦火山“蘇醒”,監測人員就會提前知曉了。
美麗的“山水畫”
離大滾鍋不遠,在山腳下的小河邊,有一處熱氣直衝山腰。
走近了,熱氣撲撲噴吐的聲音越發清晰。整個山岩仿佛就是一個巨大的噴氣嘴,熱氣四溢,激起10多米高的汽浪。噴氣孔處的岩石,已經被長年的水汽暈染上了一層白色的覆蓋物,看上去就像張著大嘴吐氣的蛤蟆。這裏就是公園有名的景點——蛤蟆吐水。據科學家分析,“蛤蟆”吐水的地方,正好位於地熱的出口,強大的地熱急需泄出,但由於出口處十分狹窄,所以在巨大的壓強下,激起了10多米高的熱浪。
距離蛤蟆吐水不到50米遠處,一幅絢麗多姿的“山水畫”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山水畫”從山腰的山岩開始,一直延續到山腳下,總長度估計有50多米。“畫麵”以黃、綠兩種顏色為主,融合了金黃、淺黃、深綠、淡綠等多種色彩。在陽光的照射下,整座山岩熠熠生輝,顏色明媚,仿佛是畫家們精心繪就的油畫。更絕的是,冒著熱氣的溫泉水在這幅“畫”上任意流淌,真是一幅名副其實的“山水畫”。
“山水畫”是如何形成的呢?根據科學家們考察,發現繪製圖畫的“畫家”便是那些任意流淌的溫泉水。原來,一股股溫泉從地下湧出後,在山腰一帶的溝壑中彙聚成小溪流。這條冒著熱氣的小溪在流過一座裸露的山岩時,便舒展成一張寬寬的水被,覆蓋在整個山岩上。因為溫泉水中含有濃度很高的硫黃物質,在流淌的過程中,硫黃從水中析出、沉澱下來,依附在山岩上,天長日久,便形成了這幅令人叫絕的“山水畫”了。
火山口是如何形成的
距離公園不遠的馬站鄉,有一個個火山口。這裏的火山和大滾鍋所在的火山一脈相承,它們可謂是關係密切的“堂兄弟”。
騰衝縣境內的火山,大大小小、高高矮矮有70餘座,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火山群景觀。馬站鄉境內的火山,最著名的有三座,分別叫大空山、小空山和黑空山。顧名思義,這些山都是空心的。
從空中鳥瞰,隻見三座山由北向南一字排開,山與山之間相距五六百米,山頂凹陷,猶如三隻擺放在天地間的巨碗,令人驚歎不已。
站在火山口邊緣往下看,隻見巨大的深坑出現在眼前,坑的四周長著綠油油的鬆樹,而坑底隻有一些稀稀拉拉的灌木叢和幹枯的荒草。坑底比較平坦,扒開荒草,下麵出現了一塊塊火山石。這裏的火山石有灰、紅、黑等幾種顏色,它們十分堅硬,上麵有很多細小的孔。由於比重很輕,一個人可以輕而易舉地舉起一塊大大的火山石。當地人把火山石叫做浮石,意思是把它們放到水裏,石頭也不會下沉。
火山口是如何形成的呢?原來,這個大坑所在的位置,有一條長長的通道和地下的岩漿相連,當火山噴發時,岩漿便從這裏衝了出來。熾熱的岩漿在地麵上越堆越高,冷卻之後,便形成了這個圓圓的環形大坑了。從這個巨大的深坑可以想象得出,火山噴發時的能量是多麼的強大!
騰衝火山群最近的一次爆發在幾百年前,現在是它的休眠期。火山群還會不會噴發?何時噴發?對這些問題,科學家們目前也無法預測。
噴泥的火山
我們都知道,火山噴發時,會從火山口噴出火紅的岩漿。
但在大自然中,有一種特殊的火山,它噴發的卻不是岩漿,而是水、泥、砂及岩屑組成的混合物。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火山,它的下麵有什麼奧秘呢?讓咱們一起,到中國新疆的獨山子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