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植物探索(1)(3 / 3)

植物的抗凍能力

各式各樣的植物抗凍力不同,就是同一棵植物,冬天和夏天的抗凍力也不一樣。北方的梨樹,在零下20度至零下30度的溫度下能平安越冬,可是在春天卻抵擋不住微寒的襲擊。鬆樹的針葉,冬天能耐零下30度的嚴寒,在夏天如果人為地降溫到零下8度就會被凍死。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冬天的樹木變得特別抗凍呢?最早國外一些學者說,這可能與溫血動物一樣,樹木本身也會產生熱量,它由導熱係數低的樹皮組織加以保護的緣故。以後,另一些科學家說,主要是冬天樹木組織含水量少,所以,在冰點以下也不易引起細胞結冰而死亡。但是,這些解釋都難以令人滿意。因為現在人們已清楚地知道,樹木本身是不會產生熱量的,而在冰點以下的樹木組織也並非不能凍結。在北方,柳樹的枝條、鬆樹的針葉,在冬天也會凍得像玻璃那樣發脆?然而,它們都依然活著。

能抗凍的秘密

樹木抗凍的本領很早就已經鍛煉出來了。它們為了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每年都用沉睡的妙法來對付冬季的嚴寒。我們知道,樹木生長要消耗養分,春夏樹木生長快,養分消耗多於積累,因此,抗凍力也弱。但是,到了秋天情形就不同了,這時候白晝溫度高,日照強,葉子的光合作用旺盛;而夜間氣溫低,樹木生長緩慢,養分消耗少積累多,於是樹木越長越胖,嫩枝變成了木質……樹木逐漸地也就有了抵禦寒冷的能力。

別看冬天的樹木表麵上呈現靜止的狀態,其實它的內部變化卻很大。秋天積貯下來的澱粉,這時候轉變為糖,有的甚至轉變為脂肪,這些都是防寒物質,能保護細胞不易被凍死。平時一個個彼此相連的細胞,這時細胞的連接絲都斷了,而且細胞壁和原生質也離開了,好像各管各一樣。這個肉眼看不見的微小變化,對植物的抗凍力方麵竟然起著巨大的作用。當組織結冰時,它就能避免細胞中最重要的部分--原生質不因細胞間結冰而遭致損傷。可見,樹木的沉睡和越冬是密切相關的。冬天,樹木睡得越深,就越忍得住低溫;反之,像終年生長而不休眠的檸檬樹,抗凍力就弱,即使像上海那樣的氣候,它也不能露天過冬。

神奇的植物睡眠

奇怪的植物睡眠

睡眠是我們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經過一天的工作或學習,人們隻要美美地睡上一覺,疲勞的感覺就都消除了。動物也需要睡眠,甚至會睡上一個漫長的冬季。可現在說的是植物的睡眠,也許你就會感到新鮮和奇怪了。

其實,每逢晴朗的夜晚,我們隻要細心觀察周圍的植物,就會發現一些植物已發生了奇妙的變化。比如,公園中常見的合歡樹,它的葉子由許多小羽片組合而成,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可一到夜幕降臨時,那無數小羽片就成對成對地折合關閉,好像被手碰撞過的含羞草葉子,全部合攏起來,這就是植物睡眠的典型現象。有時候,我們在野外還可以看見一開著紫色小花,長著3片小葉的紅三葉草,它們在白天有陽光時,每個葉柄上的3片小葉都舒展在空中,但到了傍晚,3片小葉就閉合在一起,垂下頭來準備睡覺。花生也是一種愛睡覺的植物,它的葉子從傍晚開始,便慢慢地向上關閉,表示白天已經過去,它要睡覺了。以上隻是一些常見的例子,會睡覺的植物還有很多很多,如酢漿草、白屈菜、含羞草、羊角豆……不僅植物的葉子有睡眠要求,就連嬌柔豔美的花朵也要睡眠。例如,在水麵上綻放的睡蓮花,每當旭日東升之際,它那美麗的花瓣就慢慢舒展開來,似乎剛從酣睡中蘇醒;而當夕陽西下時,它又閉攏花瓣,重新進入睡眠狀態。由於它這種“晝醒晚睡”的規律性特別明顯,才因此得名睡蓮。

各種各樣的花兒,睡眠的姿態也各不相同。蒲公英在入睡時,所有的花瓣都向上豎起來閉合,看上去好像一個黃色的雞毛帚。胡蘿卜的花,則垂下頭來,像正在打瞌睡的小老頭。

更有趣的是有些植物的花白天睡覺,夜晚開放,如晚香玉的花,不但在晚上盛開,而且格外芳香,以此來引誘夜間活動的蛾子替它傳授花粉。還有我們平時當蔬菜吃的瓠子,也是夜間開花,白天睡覺,所以,人們稱它為夜開花。令我們不解的一個問題是植物的睡眠能給植物帶來什麼好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