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為自己鬆綁”最安全、最踏實(1 / 2)

自然而然、不知不覺,俞敏洪攜帶著濃烈的人文情結。在俞敏洪看來:定位人文精神跟讀多少書沒有太大關係,人文情懷有時候不需要讀書就能擁有。有的人讀了很多書,卻始終是個庸人,有的人一本書沒讀,卻仍保存著濃烈的人文情懷。

成功是偶然,失敗才是必然,人生沒那麼容易也沒那麼簡單。追求完美,並且勇於直麵所麵臨的困惑和窘境。精神層麵積極向上、堅持自我、頑強不屈。

企業家之中,俞敏洪開博較早,而且始終堅持親自撰寫博文,無需他人捉刀代筆,博客的日常更新與維護則“外包”給他人。如今,寫“微博”之風盛行,他又進入了“微博”的行列。企業的博客分為多種類型,有的承擔了廣告傳播、產品行銷的額外使命,有的則充當消息與觀點發布的平台,俞敏洪的博客則一直是以散文、隨筆為主,僅隻是個人感悟的凝練與彙總,他是以率性的文字來感染受眾。當然,俞敏洪通過寫作行走筆記,實際也是在播揚與新東方價值觀、文化觀契合的觀點,從而與潛在消費者建立更深刻的關聯。

網絡分析師史蒂芬·施崔特曾將首席執行官與博客稱為天造地設的“一對”。博客能讓首席執行官們以一種最快最簡便的方式向外界講述自己一方的故事或觀點;它能使得企業顯得更人性化,讓人們以一種更私人更親密的方式了解企業的領導者;它還能增加銷量和客戶忠誠度。

俞敏洪心目中的英雄多是曆史人物,比如學貫中西、藝專多科的弘一法師就是他的偶像。他很喜歡、很欽佩弘一法師把一輩子過成兩輩子的那種境界。前半輩子,出身豪門的李叔同閱盡世間繁華;後半輩子,悲觀厭世的弘一法師歸寂清靜世界。“佛者,覺也,覺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犧牲一切,勇猛精進,救護國家,這就是弘一法師的禪悟。我覺得這樣的人生很精彩,但是可彰不可學。現在的我如果皈依佛門、皓首窮經、篤誌念佛,我覺得我做不到。”

現實生活中俞敏洪也有榜樣,比如王石。王石把企業願景與個人使命完美結合,並且以個人的突破來帶動企業的創新。俞敏洪也很尊敬柳傳誌。綜覽柳傳誌的企業經營理念,其實並無太多玄妙與高深,樸素語句蘊涵著的是並不簡單的思想智慧。回想柳傳誌那一代企業家的創業經曆,更多是緣於商業環境的製約。那時候經營企業既需要經營智慧,也需要政治智慧,需要懂得忍讓、妥協。柳傳誌悟出的道理有兩個:不在改革中成為犧牲品,有理想而不理想化。

多年以前,俞敏洪買了一台IBM筆記本電腦,從此所有的工作計劃和報告都要靠它完成,信件也都通過電子郵箱收發。那一時期,俞敏洪養成了一個習慣,不管外出公幹還是出外旅遊,都要帶上筆記本電腦,電腦成為他生活中最為重要的部分,片刻不可分離。日積月累、天長地久,“電腦依賴症”成為一個可怕的“幽靈”,如影隨形、揮之不去。

作為新東方創始人和實際控製人,俞敏洪一手抓戰略,一手抓細節,兩手都很硬。細節的過多涉入,是俞敏洪的突出優點,也是明顯缺點。“電腦依賴症”讓俞敏洪愈益意識到,新東方品牌對他的依賴性太強,如果俞敏洪的個人狀態出問題,勢必影響公司的整體發展。所以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他逐步從具體管理事務中撤出來,並且挑選了合適的高管人員擔綱。這樣的角色轉變,對他以及新東方都是一種陣痛。陣痛無法避免,俞敏洪所能做的是盡力將陣痛期縮短,平穩、安全地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