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一直延伸到印度.最初的印度和尚們來中國的時候,他們就定居在中南山裏.而且中國的絕大多數大師都曾經在中南山修行過.現在這麼多出家人仍然來終南山的原因是,這裏還很容易找到一個隱居的地方.
兩千年前,當佛教剛剛傳到中國的時候,它已經是半中國化的了.直到那時候為止,中國所有可以被稱為宗教的主要思想體係和修行體係,都建立在對道的理解的基礎之上.既然道無所不包,能夠生發萬物,那麼就沒有理由認為另外一種體係不能從它的**中衍生出來.至少在佛教最初傳入中國的一百年內,它沒有給中國人造成多少觀念上的問題.
中國與佛法----佛教對於真理的看法----的最初遭遇,最遲發生在公元前1世紀.其時漢朝已經把它的影響沿著一串綠洲一直擴展到了印度西北的各個王國中.在那裏,大乘佛教剛剛湧現,漢印最初的接觸是外交上的.本來外交上的接觸是永遠也不可能導致佛法的傳播的,除非是把它作為一種文化珍品來介紹給對方.是商業貿易把佛法帶到了中國.當時,各國商隊來到中國,他們用香料,珠寶和彩色玻璃來換取中國絲綢.早在公元1世紀,中亞的商隊就已聚居在中國政治中心的城牆之外.與他們住在一起的,還有從印度來的和尚.
佛教最初傳入中國的細節,我們就不得而知了.曆史記載和文物隻告訴我們,沒過多長時間,佛就被當作另一尊神,被發展中的道教接納了----道教當時包括了諸如黃巾起義這樣一些不切實際的行動.公元2世紀左右,佛不僅在老子的旁邊受到禮拜,還因為某些道教徒認為他就是老子本人,而變得相當普及起來.據說老子離開樓觀台以後到了西方,一本公元2世紀出現的書,記敘了這位聖人從中國消失然後又以佛的形象從新出現在印度的故事.在亨利.邁斯派羅>(EssayonTaoi**intheFirstCenturiesA.D.)一文中,他解釋了道教徒為什麼願意相信此類故事,以及他們歡迎覺者到中國來的原因:
佛教被認為是道教的一個特殊的宗派,是各宗派中最嚴謹的,比黃巾還要和諧,還要有理性.再者,它能夠阻止煉金術繼續發展,使道教成為一種純粹道德的,冥想的長生不老術.這一點使它與其它宗派區分開來,並給了它一種榮耀----本來它的信徒為數很少,又有異國色彩,是沒有希望獲得此種榮耀的.這個新的宗派與道教古老的神秘的大師諸如老子和莊子聯係起來了,而切從某個角度來說,它比當時的道教還要接近於老莊.(第411頁)
但是這樣的密切關係沒有持續下去.中國人對於來自西域的這種”道教”不斷增長的興趣,很快就導致了公元2世紀末的佛經的翻譯,它們顯示出了佛,道兩教在教綱和修行上的基本差異.道教徒尋求的是修成一個長生不死之身,而佛教徒尋求的是擺脫一切身相.涅槃看起來結果與道教長生不死的目標也不一樣.禪修也有差異.道教徒把他們的呼吸減少到最低限度,並且專心致誌於體內氣息的循環和變化;而佛教徒則強調呼吸調柔,要舍棄對身體的執著和修煉.還有,佛教徒有一套普遍遵守的規則,或者叫戒律,他們據此來調整自己的行為;而大部分道教徒則按照道德的標準行事,或者各縱其天性.公元3世紀左右,佛教獨立了,於是道教徒們要麼改變了信仰,要麼排斥這種現在打上了外國烙印的信仰.
在隨後的幾個世紀裏,佛教不僅在新環境下繁盛起來,而且變得非常成熟,發展出了新的思想流派和修行宗派,它們進一步向中國人散發著感染力.像道教一樣,終南山又成為這種新宗教傳統出現和發展的背景.在中國出現的八大佛教宗派中,有七個宗派是在終南山裏或其附近開出它們的第一片花瓣的.它們是三論宗,唯識宗,律宗,淨土宗,華嚴宗,密宗和禪宗----據說其中最後一個宗派起源於嵩山,而嵩山是終南山東部的一條支脈.第八個主要宗派是天台宗,它起源於中國南部的衡山和東部的天台山.
在這八種觀察佛法的方法(八大宗派)中,在影響力和信眾數量方麵,沒有哪一個宗派比淨土宗更重要了.淨土宗不是教人們單靠自力解脫,而是教人們要相信阿彌陀佛的力量,他會把信眾帶到他的極樂世界裏去,人們在那裏比在這個五濁惡世中更容易證得解脫.淨土宗仰仗佛力的方法,包括持念阿彌陀佛的聖號,觀想他的極樂世界,以及發願要往生到淨土去.
淨土宗教綱在中國的建立以及上述修行方法的普及,要歸功於善導.將近20年前,我到台灣的時候,第一次聽說了這個名字.我在島上的第一年,是在一座佛教寺廟裏度過的.那裏的出家人請我翻譯一部佛經,或者說是佛陀的講法.盡管我對這些經典的語言很生疏,但是出於我對他們免費為我提供食宿的感激,我決定勉力一試.
出於好奇,我撿起了一部淨土宗的主要經典:>.在這部經典中,佛陀1續向韋提希王後介紹了十六種觀想方法,開始是觀想西方地平線上沉落的夕陽,然後是觀想一大片水,水變成了一塊琉璃地,琉璃地上出現了一個國土,中有宮殿園林,亭台樓閣,樓閣上裝飾著彩燈和珠寶.這個國土裏所有的音聲,包括鳥聲,樹聲和水聲,都在演唱”苦”,”空”,”無常’和”無我”.這就是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淨土,也即阿彌陀佛----無量光和無量壽佛的國土.韋提希王後最終生於淨土中佛前的一朵蓮花上.佛陀告訴韋提希王後,任何能夠觀想這片國土和阿彌陀佛的人,都是人中的白蓮花,定能往生到極樂世界去.
公元631年,善導出家之後不久,就讀了這部經典.他深為信服,於是從中國東部搬到了終南山,在終南山裏修行了幾年這些觀想.盡管他很精進,但是他仍然對這種修行的基礎有所懷疑.公元641年,他向北行腳到了太原附近的玄中寺,去向道綽學習.曇鸞是玄中寺較早的一位住持,而道綽則是他的法嗣.那時候,道綽已贏得了淨土宗修行大師的稱譽.他說服了善導,使他相信了持念阿彌陀佛聖號的重要性;他說,這樣的修行本身就足以保證善導往生到淨土中去.
公元645年,道綽往生後,善導回到了終南山悟真寺.悟真寺建於此前大約50年,包括兩個建築群,一個在悟真山口的入口處,另一個則在山穀內大約兩公裏處.公元811年,當詩人官員白居易搬到這一地區為他的母親守孝三年的時候,他寫了一首260行的詩,題目叫>.這首詩談到了四周群山的雄偉和寺廟建築的富麗堂皇.當時悟真寺裏住著一千多出家人.
史蒂芬和我想看看,昔日的輝煌如今還剩下些什麼.於是我們雇了一輛車和一位司機,從西安起程,向東南開了50公裏,來到藍田.從藍田市再向東5公裏後,我們調頭向南,開到了一條肮髒破爛的路上,很快就來到了水陸庵灰色的新圍牆前.水陸庵比悟真寺要早建一兩個世紀,後來被當成了悟真寺的一部分.顧名思義,它曾經是一個比丘尼道場.西安外事局曾經告訴過我們,悟真寺不準進入;但是他們拿不定主意,水陸庵可不可以進.
我們很快就發現,這個地方是由黨的幹部們管理著.開始,他們堅持外國人不能入內.但是經過陪同我們的和尚的多次勸說之後,他們終於同意放我們進去快報速地瀏覽一遍.大殿裏的塑像是一個驚人的展覽,包括幾千件陶塑,其中大部分是13世紀早期塑成的,它們是我們在中國各地所見到的最有震撼力的藝術作品之一.但是幾分鍾後,管理員就開始變得緊張起來,催著我們趕快出去.
當史蒂芬收拾攝影器材的時候,我跟寺廟門口的兩位老太太攀談起來.她們正在賣靈芝.靈芝是一種真菌,生長在樹和山崖的陰麵.道教中大多數關於長生不死的仙方裏都有它.既然靈芝意味著長生不死,而長生不死意味著隱士,於是我就問那兩個老太太,這一帶有沒有什麼修道者.其中的一位不假思索地立即回答說,在王順山方圓一天的路程之內,住著70多位修道人.王順山高2300米,過了這條山穀的終端,向東南一直綿延出10公裏.盡管她們的外貌顯得很蒼老,可是老太太們卻說,她們一周要爬好幾次王順山和附近的其它山峰,去采草藥.
我正要打聽一下王順山附近的隱士和路線情況,可是管理寺廟的那個人卻堅持要我們馬上離開.當我們驅車離開的時候,司機讓我們把自己隱蔽起來.原來在這條山穀的入口處有一處鈾礦,外國人不許入內.史蒂芬拍了幾幅全景照,很顯然,寺廟的管理人員以為他把鈾礦拍進去了.我們蹲下身去,進入藍田以後,才重新坐上來.對此我們隻好一笑了之.在古代,藍田地區以產玉----道教徒們以追求長生不死的過程中所使用的一種礦物----而聞名.現在變成鈾了.兩種不同的礦物,都能把人送上天堂.
聽了5年悟真河的講法之後,善導離開了藍田地區,搬到了長安近郊.在那裏,他弘揚淨土,繪製淨土經變圖,度過了餘生的大部分時光.
公元681年,他離開人世,到淨土去了.他的弟子們在長安城南起了一座塔,以安置他的舍利.那兒很快就發展成了一座寺院,並且成為新淨土宗的第一個中心.它被稱為香積寺.在日本,他們的淨土宗信徒號稱有5000多萬人,直到今天,學童們仍然還在背誦8世紀時王維寫的一首詩:
不知香積寺,
數裏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
深山何處鍾.
泉聲咽危石,
日色冷青鬆.
薄暮空潭曲,
安禪製毒龍.
三月裏,當史蒂芬和我被從善導去過的靜修地驅逐出去的六個月後,我孤身一人回到了西安,繼續我的旅程.我從西安南行17公裏,穿過長安縣城,經過兩次警察檢查,上去穿過神河原,經過賈裏村,然後向西拐到一條岔路上,來到香積寺的土牆外.香積寺的周圍現在是一片農田.
在裏麵,我遇到了香積寺68歲的住持續洞.他領著我四處參觀,並且談到了香積寺近期的曆史.1960年,當他初次來這兒的時候,這裏隻有一座大殿和三座舍利塔仍然屹立著.這三座舍利塔裏麵是善導和兩位後期淨土宗大師的舍利.那時候,寺裏麵隻剩下一個老和尚,他們兩個人就一起住在緊靠大殿的一間小茅屋裏.1963年左右,寺裏已經有了19位和尚.後來,60年代後期,紅衛兵來了,把其中的一座舍利塔砸成了瓦礫,並且強迫和尚們參加當地的生產小組.續洞千方百計保住了大殿和剩下的兩座塔.
盡管開頭很艱難,但是續洞現在幾乎已經完成了修複工作,至少是初步的目標.一旦占著前院的初中搬到新址去,香積寺的廟基就有將近兩公頃了----或者說相當於它過去大小的五分之一左右.和尚們的新寮房也已經開始動工了.盡管政府規定,在這個寺廟登記的人數不得超過15人,但是在我到訪的時候,仍然有將近30位和尚住在那裏.
續洞帶我來到善導大師32米高的舍利塔前.我在塔院的小殿裏上了一些香.本來我想到塔頂看看風景,可是樓梯已經岌岌可危了,有一道門封在外麵,不讓進去.
後來續洞又帶我穿過寺廟的菜園.其時正是三月下旬,和尚們正在開始種卷心菜,茄子,紅辣椒和土豆.續洞說,寺廟不從外麵買吃的.
路兩旁種滿了玫瑰.過去我一直以為玫瑰是一種西方的花,所以在中國看到它總是感到很驚訝.但是西安的一位植物學家向我保證說,玫瑰最早是兩千年前在長安培育出來的,它的原型是原產於終南山的一個野生品種.像幾千年前的大麻一樣,它最終沿著絲綢之路,傳到了印度和地中海沿岸等地.
在大殿附近,有幾棵香蕉樹,它們看起來似乎也種錯了地方.我問續洞天氣是不是太冷了,香蕉能接果嗎,他說,他種這幾棵香蕉樹隻是為了好玩.我點點頭.在台灣,我也在自己的窗外種了一棵,也隻是為了好玩----為了聽夏雨打在蕉頁上的聲音.我在寺廟兩座已經修好了的大殿裏上了更多的香,然後跟續洞到他房間裏去喝茶.我注意到,他的一隻手指的頂端沒有了.我猜想,他是不是把它燒掉了,以供養阿彌陀佛.這種修行在過去是不常見的----八指頭陀是清朝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他以隻有八個手指而聞名.
在續洞搬到中國最著名的淨土宗道場以前,他一直是終南山最有名的禪宗道場大茅蓬隱居處的住持.我向他請教禪宗和淨土宗修行的差異.
續洞:在禪宗裏,我們不停地問,誰在念佛.我們所想的一切就是,佛號是從哪裏升起來的.我們不停得問,直到我們發現自己出生以前的本來麵目.這就是禪.我們一心一意地坐著.如果心跑到別的地方去了,不管它到哪兒,我們都跟著它,直到最後心變得安靜下來;直到無禪可參,無問可問;直到我們到了這種境界,不問而問,問而無問.我們不停地問,直到我們最終找到一個答案;直到妄想消盡;直到我們能夠吞下這個世界,它所有的山河大地,一切的一切,但是這個世界不能吞掉我們;直到我們能夠騎虎,而虎不能騎我們;直到我們發現了我們到底是誰.這就是禪.
在淨土宗的修行裏,我們隻是念佛號,再也沒有什麼了.我們用心去念.我們不出聲念,可是聲音卻是完全清晰的.當我們聽到那個聲音的時候,就再開始念.如此周而往複.念沒有停止,心也沒有動.聲音升起來,我們聽到這個聲音,但是我們的心沒有動.我們的心不動,妄想就消失了.一切妄想沒有了,就是一心在念.結果與禪是一樣的.禪就意味著無分別.實際上,淨土法門包括禪,禪也包括淨土.如果你不是兩個都修,你就會變得片麵.
問:淨土法門更適合於這個時代嗎?
續洞:所有的法門都適合.法無對錯.這隻是根基的問題,也就是你在過去世的習性.一旦人們開始修行,他們就會認為其它的修行方法是錯的.但是所有的法門都是正確的.哪一種修行方法更合適,它取決於那個個體.
一切法門都是相互聯係的.它們彼此含融.它們殊途同歸.比方說,淨土法門包括律宗.如果你不過一種合乎正道的生活,你就不能念佛.淨土法門也包括禪.如果你不能一心,你也念不好佛.它與禪是一樣的,目標是一樣的.法門就像糖.人們喜歡不同種類的糖,但是它隻是糖.法是空的.
問:終南山到底有何特殊之處?為什麼這麼多人來這兒修行?
續洞:終南山一直延伸到印度.最初的和尚們來中國的時候,他們就定居在終南山裏.而且中國的絕大多數大師都曾經在終南山修行.但那是過去的事了.現在這麼多的出家人仍然來終南山的原因是,這裏還很容易找到一個隱居的地方.還有,這一帶仍然有很多在家人,願意供養來修行的人.
問:現在這些山裏住著多少隱士?
續洞:我估計,長安縣裏大概有50個,藍田和寶雞之間的山裏大概有兩百個.但是現在距我住山的那會兒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所以可能更多了.住在山裏的出家人不用跟任何人登記,所以沒辦法知道.
要想知道,唯一的辦法是進山.我向續洞告辭.在回停車處的路上,我沿著香積寺西南向下走,一直走了大越兩百米.在那裏,滈河和潏河交彙成了交河.村裏的男人們正在河岸上挖沙子,裝到驢車裏.女人們正在石頭上搗衣服.雨季還沒有開始,滈河和潏河都隻有大約20米寬.一些人脫下鞋子,蹚水過河.兩千年前,南麵的那片平原是一座皇家森林,種著栗子樹和梨樹.從遠處,我能夠望見果園.在附近的田野裏,農夫們正坐在小板凳上,為剛長出來的粟苗拔草.
回到高速公路上,我們繼續向南.路是柏油路,可是卻沒有多少車.在一個地方,我們看見一個老太太正坐在高速公路中間,悠閑地縫一條褲子.8公裏後,在一個叫子午村的地方,這條路消失了.在古代,軍隊過終南山的時候,子午村是軍隊所走的那條路的入口.在子午村,我們掉頭向西.
10公裏後,我們到了一個叫灃峪口的村莊.有一條路取代了子午路,它把西安和秦嶺南麵連接起來了,灃峪口就位於這條路的入口處.一次警察檢查抓住了我的司機,他的車的保險到期了.車的保險費是每年800元左右.警察檢查費20元,大約相當於4美元.我們繞過這些山,繼續向西.8公裏後,經過高冠穀,我們掉頭向北,不一會兒就來到草堂寺.這兒是我和史蒂芬1989年5月第一次來終南山時,佛誕日那天來的地方.
在院子裏,住持宏林對於我的回來表示歡迎.然後打開鳩摩羅什塔的門,好讓我能夠再一次進去禮拜.是鳩摩羅什先把我引到這個地方來的.他的殿是一座簡單的磚亭,裏麵除了三塊幾米高的雕刻著美麗圖案的大理石之外,一無所有.我想象著他正坐在裏麵翻譯另一部佛經.根據曆史記載,公元413年,他火化的時候,舌頭不壞.
鳩摩羅什出生於前此69年,即公元344年,地點是絲綢之路上的庫車古國.他30歲的時候,開始給這一帶的統治者講法.絲綢之路上的行人們把他的故事傳到了長安.為了使中國的統治深入到西域,公元382年,苻堅皇帝派大將呂光率領一支7萬人的部隊,去征服庫車,並把鳩摩羅什護送回京.呂光完成了第一個使命以後,他了解到,國內已經該朝換代了.於是他沒有回長安,而是滯留在甘肅走廊(河西走廊)一帶.他在涼州建立了自己的王國,並把鳩摩羅什在那裏拘留了17年,直到他被姚興皇帝打敗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