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最近幾年,我國在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水稻基因組框架圖、基因測序、功能基因組研究等領域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已有二十餘種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上市;農業作物領域,抗蟲棉種植麵積已占棉花種植麵積的70%,轉基因水稻的研究和開發達世界先進水平。
在產業發展方麵,基因治療、組織工程、診斷試劑和芯片等醫藥生物領域,產業化項目大幅增加,市場融資、外資利用和國際合作取得積極進展,生物產業產值以年均22.9%的速度增長,2011年實現總產值約2萬億元,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製造、生物能源等產業初具規模,出現一批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的大型企業和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大品種,我國在生物技術研發、產業培育和市場應用等方麵已初步具備一定基礎。
近年來,在《“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以及蛋白類生物藥和疫苗、高性能醫學診療設備、生物育種等重大工程和重大新藥創製、重大傳染病防治等重大科技專項的引導下,社會資本快速進入生物產業。2012年前11個月,我國醫藥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371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9.2%。
我國的“十二五”規劃十分強調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其中農業的現代化和工業的轉型發展是重要內容。在實現這些目標的過程中,生物技術將成為重要的引擎。國務院今年年初下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到2020年,把生物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等目標。根據這份規劃,2013~2015年,生物產業產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同時力促形成一批年產值超百億元的企業。到2015年,我國生物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工業增加值率顯著提升;生物產業形成特色鮮明的產業發展能力,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作用顯著增強,在全球產業競爭格局中占據有利位置。到2020年,生物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現代生物產業,是指已經被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生物農業、生物製造、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生物服務。去年,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我國生物產業規模也保持了20%左右的增速,總產值達到2.4萬億元。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大幅推進,我國麵臨日趨嚴峻的人口老齡化、食品安全保障、能源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等挑戰,為保障人口健康、糧食安全和推進節能減排,亟須加快新型藥物、作物新品種、綠色種植技術、生物燃料和生物發電、生物環保技術、生物基產品等開發培育和推廣應用,因此,生物產業將繼續呈現高增長態勢。
比爾·蓋茨曾預言,下一個世界首富將來自生物技術領域。在他看來,生物產業領域的重大突破必將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此言不虛。在全球範圍內,生物技術和產業正呈加快發展之勢,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都紛紛部署生物產業戰略,將其作為獲取未來科技經濟競爭優勢的重要領域。
我國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水平較高,基本上能跟蹤世界生物技術和產業的發展趨勢,是高技術領域與世界技術水平相距較小且最可能實現突破的新興產業。我國有良好的人才基礎、豐富的資源條件和充足的市場需求,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國的生物科技一定會獲得快速發展,並取得世界矚目的成果,成為全球經濟模式轉型的典範,我國生物產業將大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