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001石室金匱(1 / 3)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裏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歎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作這首詞的,乃是南宋年間抗金大將嶽飛,紹興四年,嶽飛上書高宗進兵北伐中原,收複襄陽六州,正欲繼續北進之時,接到班師聖旨。無奈嶽飛隻得回師鄂州,鬱悶中登黃鶴樓北望中原寫下此詞,上半闕寫的是北宋東京開封府當年花街柳陌、龍樓鳳闕、處處笙歌的繁華氣象,下半闕寫的是宋室南渡後胡塵遍野、村落凋蔽、民不廖生的慘景,和恢複中原,再造太平的壯誌宏圖。其文意氣激昂,忠肝義膽流出肺腑,雖千載之後讀來,猶令人熱血如沸。

宋高宗紹興十一年,嶽飛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屈殺於風波亭。忠義之士,人人悲憤。但其時秦檜黨人氣焰方熾,大宋軍民,除痛罵昏君奸臣自壞長城外,卻又有何法?

嶽飛被難,宋金和議既成,金人心腹大患已去,自是大樂,一麵酌酒相慶,一麵肅清內政,整軍經武,以備再次南侵。而宋室君臣自謂從此天下太平,乃偏安西湖,吟詩飲酒,歌舞終日,好不逍遙快活。

如此確是過了幾年太平日子,轉眼已是大金貞元四年歲末。

這一日,大金國都城上京,卻是另有一番氣象。大街上張燈結彩,熱鬧異常,有如過節一般。

原來今日是南宋使臣按例納歲節之賀。此時南宋已向金稱臣,每年須按時獻上貢物。

此時大金國皇帝乃是完顏亮,金皇統九年,金廷政變,完顏亮殺完顏儃自立,改元正德元年。

金主完顏亮當廷召見宋使,宋使依例獻上高宗進貢物事,金主自是大為得意,當晚賜酒乾德殿,令文武群臣作陪,當夜賓主盡歡而散。

這大金本就處於北方苦寒之地,此時更值隆冬時節,極是寒冷。上京宮中,飲宴歡慶了一日,群臣早已散去,大宋使臣也由禮賓監送去館驛安頓,宮中眾人各自歇了。

“梆、梆、梆”,宮內梆子打了三下,寂靜之中格外清脆,已是三更時分。

此時,皇宮西北角禦書樓,一隊巡邏禁軍剛剛經過,宮牆邊樹上悄無聲息飄下一條人影,甫一著地,幾個起落,已到了禦書樓門前,此人似乎對宮內地形極熟,輕輕一躍,已翻入禦書樓前的外廊,幾乎沒有停,左手一撐,身子似壁虎般貼牆而起,右手輕輕一按窗格,隻聽得“格”的一聲悶響,窗內木栓已斷。順勢輕推,窗開處,一個身子已輕輕巧巧翻入閣內。

甫一進閣,隻聽得外麵一陳腳步聲由遠而近,當下伏身屏息不動。正是又一隊巡邏禁軍經過。待得良久,終於再無聲息。當下直身借微光摸進閣中。

此人一襲黑衣,黑巾蒙麵,中等身材,兩隻眼睛在暗夜中閃爍不定。

原來這閣子乃是宮中檔案存放所在,曆朝舊檔、宮闈起居雜注、宗人世係譜冊皆入於此閣。此閣前後共有七進,中以一長廊貫通其中,閣子外側是兩排短窗。雖是深夜,但窗外月色甚明,月光從窗中透入閣中,閣子中倒也不覺如何昏暗,長廊兩側皆是書架,密密排著薄冊卷宗,借著微光,此人於書架上之薄冊隨手翻撿,似在查找什麼物事,但似乎並未找到。

一路看將進去,一直走到第七進,長廊於此已到盡頭,迎麵是一道小石門,僅能容一人出入,通向裏麵,此人微一猶豫,終於還是將石門推開一縫隙,側身閃入。

裏麵隻是一個鬥室,四壁全是整齊的大石砌成,並無窗戶,壁上除了幾個燈龕,幾乎空無一物。整個屋子幾乎是個大石匣一般。屋子中赫然擺了數排黑黝黝的箱子,箱上貼有字條,標有年份,半人多高,長闊皆有一人多還不止。

此人挨個看將過去,一直到標有“皇統二年”的箱子前駐足停下。

箱蓋上裝得有兩顆鈕子,此人左手握住一鈕,微一用力,已將箱蓋拎起所寸。心下不由一驚,原來這箱乃生鐵鑄就,入手十分沉重。但隻略微停得一停,見並無機關在內,當下右手抓過另一鈕,輕哼一聲,已將箱蓋提在一邊。

光線透過石門夾縫,正照在箱內,隻見裏麵是一排黃封套的盒子。盒蓋上依稀寫得有字,隻見此人從中取出兩個盒子,湊光線下看得明白,一盒上書有“皇統二年仲春”,另一盒上是“皇統二年初秋”字樣,當下將身上所穿夾衣脫下,將兩盒密密包了,緊緊縛在背上,提上箱蓋蓋回原處,急急退出石門,從原路出了閣子。

剛一出閣,隻聽“哧”的一聲輕響,旁邊有人劃火點亮了一支鬆明。正詫異間,隻聽得“哧”“哧”之聲不絕於耳,片刻間無數個鬆明火把把個禦書樓照得如白晝一般。呼喝聲中,數十名禁軍已將這不速之客團團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