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對此戰的熱情很高,熱情度甚至超過了周王室。因為,大駱犬丘這個地方對於秦人來說,意義太重大。大駱犬丘得名於大駱,大駱便是秦國首位君主非子的老爸。大駱死後,嫡子嬴成繼承了犬丘封地。大駱另有一個兒子叫做非子,善於養馬,被周孝王封於為附庸國,封地於秦穀。而在周厲王時期,西戎族趁周王室衰落,便反叛周王朝,滅了犬丘大駱的全族,占據了大駱犬丘。對於秦人,大駱犬丘是他們的發祥地。因此,秦人才會比周王室更渴望收回犬丘。他們可以在周王室的支持下,收複自己的祖宗之地,而周王室也可以可以假借秦人之手,進擊西戎,進而以秦為西麵屏障,保障王朝的安全。
於是,周王室必然將首戰對象選擇了西戎!
前824年(周宣王四年),姬靜任命秦國第四任國君——秦仲為西周大夫,揭開了征討西戎的序幕。
秦仲絕非等閑之輩。在西周末年,有一位早於老子、孔子二百多年的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名叫史伯。他提出了“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命題。他認為不同的事物互相結合才能產生百物,如果同上加同,不僅不能產生新的事物,而且世界的一切也就變得平淡無味,沒有生氣了。而當鄭國國君鄭桓公詢向他:“薑姓和嬴姓諸侯中哪個國家會強盛”時,史伯回答說:“國土廣大而且國君有德行的國家差不多都能強盛,秦仲與齊侯呂購是薑姓、嬴姓中的俊傑,而且還是大國,恐怕他們將強盛吧?“由此可見,秦仲在西周末年的諸侯各國中素有英名。
秦仲對此戰充滿激情。但戰爭主要拚的是實力,而不是隻憑一腔熱情。對於秦人來說,其實最好的方法是韜晦養光,等待時機。秦仲接到宣王旨意,急於報仇雪恨,建功立業,便主動進擊西戎。兩年後,也就是前822年(周宣王六年),戰爭結果讓秦人難以接受,不僅未收複犬丘,秦地也被西戎占領,國君秦仲竟也戰死沙場。國破君死,秦仲雖不能稱為傑出的軍事家,但卻無愧於勇士之名。
這場戰爭不僅對秦人是一巨大打擊,對周宣王姬靜的打擊也不小。現在擺在姬靜麵前的問題格外嚴峻起來,如果此戰就此罷手,停止對西戎的進攻,這將是一個可怕的開端,周王室在諸侯中的威望將進一步下降,四夷的侵擾將如同噩夢縈繞不去。
冷靜地對形勢進行判斷,並果斷地進行決斷,這是作為一位優秀領導者的必備素質。回擊西戎首戰剛敗,姬靜便當機立斷,召見秦仲之子兄弟五人,給他們七千西周王室兵卒,命令他們繼續討伐西戎!
此五子,率兵卷土重來,直撲西戎,心藏國恨家仇,麵對著盛氣正足的西戎驕兵悍將,他們會收複失地,報仇雪恥,取得勝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