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節 伐西戎首戰告負(1 / 2)

公元前828年,少年姬靜在召穆公姬虎、周定公以及諸侯擁立下繼位了。於是,曆史上便多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在位45年的周宣王。

姬靜何年出生?目前並無史籍記載,隻能存疑。若以周厲王被逐之年算起,倒是可以推出他繼位時的大致年齡。因為在當時,召公可以用自己的兒子替換了姬靜的性命,可見姬靜必是嬰兒或幼兒時期。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較少拋頭露麵,並且容貌易變,難以讓人發覺他的身份。在此,姑且以他當時為3歲來計算,再加上在召公家當了14年的假兒子,那麼就可推斷他繼位時應該在17歲左右。

姬靜繼位時,西周王朝就好比一個即將破產的公司。受到董事長周厲王被開除出董事局的這一非利好消息的影響,西周王朝的股票急劇貶值,甚至麵臨被清盤的危險。

此時的西周王朝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在內,吏治敗壞、百姓離散;在外,諸侯離心,四夷叛釁。

但事物總有其兩麵性。苦難是一種痛苦,更是一種磨練,也更是一份寶貴的財富。遠離王室、如履薄冰地生存了14年的姬靜,卻可以更多地接近民間,也就更多的接觸了真實的民生疾苦。

小小的少年姬靜胸中早已擁有了一顆成熟的心。他要製定一個詳盡穩妥的整頓計劃,他要一雪父親被逐之恥,他要振興王室!

於是,在恩人兼養父召穆公的大力支持下,姬靜下令修複公室、廣進諫言,有何計劃,都要積極征求大臣意見,以求領導班子的內部團結。同時安頓百姓、修繕武器,興畋狩禮樂,效法“文武成康”四王遺風,從而達到安定社會、富國強兵的目的。

此時,在姬靜身邊聚集了召穆公、仲山甫、尹吉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韓侯、顯父、仍叔、邵穆公,張仲等一大批賢臣,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下,在短短的幾年後,西周王朝的股值大增,國內人心也漸漸安定下來。

國內形勢穩定之後,為了使衰落的周王室權威得到恢複,解除周邊四夷對西周邊境的威脅,以姬靜為首的西周王朝董事局又陸續發動了多場對周邊部族的戰爭。

此時,大周王朝北有獫狁,西有西戎,東有淮夷,南有荊蠻,姬靜首戰劍指何方?這是一個非常需要慎重的決定,因為此戰關乎大周王室在諸侯中威信的重新確立。最後,才把進攻方向指向了西戎。西戎的稱謂最早來自於周代,古代居住於中原地區的漢民族自稱華夏,把華夏周圍四方的族人,分別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以區別華夏。西戎則是古代華夏人對西方少數民族的統稱,即以戎作為對西方所有非華夏各族的泛稱。

以姬靜為首的西周王朝為何將首戰目標選定西戎?至少有二。第一,周人發源於西方,西戎曆來是周人的勁敵。西周王朝建立後,西戎或服或叛,長期威脅西周王朝的西部邊境。而在厲王時期,西戎更是大肆東進,有進逼西周腹地之勢。第二,此戰的主攻並非西周王室正規軍,而是他的附庸軍隊——秦軍,主要任務便是奪回被西戎侵占的大駱犬丘(今甘肅禮縣城東13公裏處的永興鄉、永坪鄉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