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0章 番外(四)吃人(1 / 3)

有關吃人的小說寫得最經典的就要數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了,寫出了吃人的恐怖,也表現出了當時那個吃人的社會。可吃人真是那樣嗎?別問我,我沒吃過不知道!可據說人肉是酸的,還含有大量的激素,吃了的人會全身浮腫而且會內分泌失調。然而曆史中卻屢屢記載吃人的暴行,隋末的朱粲就四處抓百姓殺了取其肉充當軍糧,在軍中戲稱為“二腳羊”。據史書中記載,那些吃人的人認為小孩的肉最為上等,女人的肉次之,男人的肉最差,尤其是喝了酒的,吃著就像是糟豬肉。而吃法更是花樣百出,有蒸,有煮,有烤,有美其名曰想肉,意思是吃了還想吃的肉。還有一種是饑荒,百姓沒糧食吃就吃人肉,史書中記載遇到饑荒見到最多的就是這幾個字,易子而食,意思是兩家各自交換了自家的孩子然後殺了烹飪吃其肉保命。吃人是一個很殘暴的傳統,有的是為活命,有的是為打仗軍糧,但總之吃人的人不能稱之為人,當野獸算之。

卻說在解放前的綏遠省有個楊老六,因為在家排行老六而得名,這楊老六卻是見過吃人的人,但最終吃人吃得把自己也給吃了。這群人就是當時的小日本。

1936年日本人妄圖攻占察哈爾,然後直取整個華北。可要占領察哈爾省就必須先打下這綏遠省,當時綏遠省的主席是傅作義,傅作義的主張是不惹事也不怕事,於是這綏遠省的戰事就開始了。百靈廟戰役是當時中國抗戰的第一場勝利,重重的打擊了日本子的囂張氣焰。要說這傅作義將軍也是個將才,他的打仗風格和八路軍有點類似,被別人灌了個七路半將軍的名號。而手下的三十五軍也是硬茬子,全美式裝備,傅作義更是將軍中的卡車集中起來裝上了鋼板機槍,做成了簡易的坦克,就這樣在中國打出了類似二戰中德國的大縱深閃電戰,為國人爭了口氣。

好了,廢話不說了。說在這打仗中又一隊的小鬼子被打散了,小隊長叫山口義男,帶著這一對敗了的小鬼子一路向西逃竄。雖然在早期日本進攻中國的兵員素質很高,靠著武士道那股子不怕死的精神在戰場上很是凶悍。可這仗打敗了,人員的士氣也就落到了最高點,這一隊的鬼子一路上都在沒命的逃竄,妄圖找到大部隊後繼續反攻。可是這山口義男一行人越走越是心驚,因為他們在著急忙慌的時候竟然走錯了方向,走進了西邊的大戈壁灘。

這一帶荒無人煙,山口義男環顧四周都是一望無際的戈壁灘,遠處那泛著暗紅色的太陽正在從地平線上緩緩下落。山口義男咬了咬牙,下令道:“所有人都停止前進,原地休息!”

的確,在這荒無人煙的戈壁灘上盲目的前進就是自找死路,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先搞清楚方向以後再前進。這一隊鬼子就在原地休息起來,搭鍋灶飯。要說這山口義男也當真是鬼子中的另類。別的小隊長都在忙著打仗衝鋒的時候他卻要先將這幹糧補給安排好,然後再上陣,好像早就知道這一場要敗了似的。

入夜,慘白的月光照在這大戈壁灘上相當的詭異。遠處不時的傳來狼嚎,讓這些鬼子兵放鬆的神經又馬上繃緊了。山口義男在一邊抽著煙,眉頭緊鎖著,此時的他就像是一個時時戒備喪家之犬般,毫無睡意。

第二天早上,所有的鬼子兵都都耷拉著腦袋,顯然是沒有休息好。此時隊裏的一個長得像迫擊炮炮彈的矮個子走了上來問道:“三口桑!我們這是該往哪裏走啊?”

這山口義男此時卻是一臉的鬱悶,他們什麼給養也沒丟,就是把那個作戰地圖給不小心丟了,如今沒了地圖自己這隊人馬簡直是自尋死路。山口義男臉上的肌肉一顫一顫的,大聲嗬責了一句:“我怎麼知道!你們沒長腦子嗎,都想想辦法!”

此時隊裏卻有一個人喊了一聲,抬起了手指著前方不住的喊道:“快看!快看!前麵有人!”

這一對鬼子此時就像發了春的公貓,怪叫著跑向了那裏。這人正是楊老六。這楊老六正趕著個毛驢要去姑姑家,哪知卻碰上了這群野獸!這楊老六趕忙趕了毛驢趕快向前奔走,後麵的鬼子兵也在不住的叫喊追趕。

此時,山口義男幹淨利落的拿起前胸的槍對著楊老六的身後就放了一槍。隻聽砰地一聲,在楊老六的腳邊冒起了一股青煙。楊老六聽到後立刻嚇得癱在了地上。這日本人他還是聽說過的,殺人放火無惡不作,不能再跑了,再跑可就沒命了。

那個矮個的大號炮彈鬼子兵直接上前,拎著嚇癱了的楊老六徑自到了山口義男的身邊。山口義男看著這支那人就來氣,直接上去給了楊老六兩個大耳刮子。支那人就是懦弱!本來這次打百靈廟主力就是支那的皇協軍,哪知這支那人皇協軍的作戰能力太差,在強大的武器也扶不起他們。最後自己這支小隊才被派了上去,因而才會落到如此的下場。想起這支那人就可氣,山口義男又忍不住踹了楊老六兩腳。

在一旁的大號炮彈是個暴脾氣,看隊長這麼恨這個支那人,就直接解下了槍對準了楊老六的腦門。楊老六嚇得連忙不住的跪地求饒。

“八嘎!”這時山口義男很粗暴的打了那個大號炮彈一個耳光,怒氣衝衝的喊道:“你是想把我們唯一的活路堵死嗎?”

這個大號的炮彈瞬間低頭,嗨的一聲,然後用很僵硬的語氣回答道:“山口桑,我看你對他十分的厭惡,這支那人都不是東西,就地槍決了算了!”

山口義男卻瞬間換了個臉色說道:“你說錯了,對於支那人我們在下狠手的同時還要學會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