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買車根本不用費什麼腦筋,但到買保險時,卻讓我十分苦惱。”剛買了新車的宋先生如是說。的確,宋先生的苦惱不是特例,很多非專業人士在選擇車險時往往無從下手,有很多人更是聽信了保險推銷員的“忽悠”,最後花了冤枉錢還沒得到想要的服務。
車險市場向來充滿玄機,陷阱重重。由於車險品種繁多,再加上法規和管理不到位,消費者往往防不勝防。在車險的種種“潛規則”中,捆綁銷售就是最突出的一項。
典型案例
近日,天津市民鄭先生在一家汽車4S店看上了一輛福克斯汽車,在車價、配置及各項費用都問清楚的情況下,鄭先生決定購買該款車。但汽車銷售人員卻提出一個條件——由於這款車庫存緊張,買這款車必須附帶買全險,不然車價要貴2000元。
鄭先生認為自己買的是車,並不一定非要在該車行買保險,更何況自己本來想在朋友工作的保險公司辦理車險,因為除了價格便宜外,找朋友辦理車險手續,以後理賠等都比較方便。而4S店讓鄭先生購買保險的理由也是:“在4S店上保險理賠比較方便,如果在別處上了保險,將來維修不及時會很麻煩。”
4S店搭售保險的做法讓鄭先生很為難。鄭先生這才注意到,越是庫存緊張,搭售保險的情況就越嚴重,而且涉及的車型就越多。最後,第一次買車的鄭先生隻好在該4S店裏買了全險,共計4768元。但他越想越覺得不對勁,這不是強製消費嗎?為什麼我買車就必須在你這裏上保險呢,而且還必須上全險?
後來的一次遭遇讓鄭先生明白了其中一些端倪。一次,鄭先生開車不小心和一輛轎車發生了輕微剮蹭,那輛車的後保險杠掉了點漆,對方修完車後拿來的報價單讓王先生嚇了一跳,一個小小的毛病竟然花費了600元,鄭先生仔細看完才知道,其中修理費隻有200元,人工費卻高達400元。
你不知道的內幕
4S店賣車的同時搭保險主要是為了獲取售後利潤,一位4S店汽車銷售人員透露:“捆綁銷售保險可以獲得保險公司的傭金,而且,隨著近年來新車價格利潤普遍下降,因此,4S店更看重借賣保險的方式獲得客源,以此帶來更多的修理和保養等業務利潤。此外,一些第一次買車的消費者對車險還不太了解,所以,他們更會輕易聽信銷售員的建議,為車購買全險。”
上述案例中鄭先生就是遭遇了車險黑幕,被強製為車上了全險,這其實是一種捆綁銷售行為,直接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事實上,在所有車險種類中,除了交強險是必保的以外,其他的諸如車損險、玻璃破碎險等險種都是車主自願購買的。由於很多車主都不了解這一情況,隻好任由推銷員把交強險與其他車損險捆綁作為基本險銷售。
這其中的陷阱還有很多,比如保險人員和汽車修理廠捆綁一體,賺取利潤。個別保險銷售員是修理廠的合夥人,如果車主通過這類人員買保險,往往看似服務很好,可是在保險期滿後就會發現自己的利益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