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推銷員給人們的印象多是伶牙俐齒、口若懸河,讓你不得不購買他們的保險產品。其實作為一個推銷員,銷售技巧是他們營生的本錢,這無可厚非,然而,並不是所有推銷員都本著誠實的態度去賣保險的,有些推銷員在行銷過程中,出於主觀或客觀上的原因,很容易製造出一些隱蔽性很強的“障眼法”。有的保險推銷員對於自己銷售的產品理解不透徹,就急於銷售給客戶;有的保險推銷員為了讓客戶盡快簽單,甚至拿出一份空白投保單讓客戶簽字,客戶在簽完字後就會處於被動地位,自然不利於維護自身利益。
典型案例
2009年5月,南京市民楚先生參加了一場某保險公司的產品推介會,在推介會上,數十名保險推銷員向50多名消費者推薦了一款萬能險產品。推銷員承諾,購買這款產品“就會享有最低保證利率2.5%,另外還有浮動收益月月分紅,預計年報酬率可到4%,期滿還能獲得持續獎金”“5年期滿的年均收益率至少可以達到3.03%,讓您的個人賬戶價值隻漲不跌”等。
楚先生聽起來覺得不錯,現場也有很多人準備簽約,並且推銷員承諾,當場簽約保險公司還有小禮物贈送。楚先生看那麼多人簽字,自己也想簽,考慮到有這麼多人買這款保險,保險公司應該不會騙人,於是楚先生便決定現場簽購這份萬能險產品。
一位保險推銷員遞給楚先生一份未填寫任何內容的空白投保單讓他簽自己的名字,楚先生覺得很奇怪,這份投保單怎麼是空白的呢?難道要在空白投保單上簽字嗎?這名推銷員解釋說“填錯了就不能改了”,便讓楚先生在空白的投保單上簽了名字,然後就收走了,說拿回去幫楚先生填內容。
第二天,保險公司的推銷員便上門來收保費。於是楚先生將首年的保費交給了這名推銷員。
10多天過後,這名保險推銷員又給楚先生送來了保單。保單拿到手,可是楚先生卻發現原來自己簽名的空白保單欄在沒有征得自己的同意下已經被填好了,但其中有些事項不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另外,原來簽名的空白保單隻有3頁,可是現在這份卻有14頁,而且全部是掃描複印件,不是原件。
怎麼會這樣呢?經過再三思考,楚先生覺得自己被騙了,便考慮退保,第二天就遞交了退保申請書。但是保險公司卻答複說,由於已經超過了10天的退保期,所以無法為楚先生辦理退保。
你不知道的內幕
保險推銷員最擅長用“忽悠術”誘騙消費者投保,正如上述案例中的楚先生就是被保險推銷員“忽悠”了。這些推銷員打著推介會的名義,甚至以小禮品為誘餌誘導消費者(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簽單,他們為促成生意、實現盡快簽單還拿出一些空白投保單讓客戶簽字,以“保單是不允許修改的,一旦簽錯就不好改”為借口,誘騙投保人。等到投保人簽完字,自然就被動了。
甚至有的推銷員不僅騙客戶在空白保單上簽字,還複印客戶的身份證並拿走銀行卡,說是拿回去幫忙填好讓上頭審批,殊不知這樣就等於消費者已經同意投保了,如果消費者再簽了銀行轉賬協議,或者該推銷員模仿代簽了,保險公司就可以從消費者的銀行賬戶上劃走保險費。保險推銷員的這種行為違反了保險推銷的誠信原則。所以,消費者在購買各種類型的保險前,一定要警惕這一點,慎重簽字,在沒有決定投保前千萬不要在空白保單上簽字,更不要提供身份證及銀行賬戶,不能隻聽推銷員的“忽悠”,以免在維權時陷入被動的狀態。
除了“忽悠”客戶“在空白保單上簽字”外,保險推銷員常見的“忽悠術”還有很多,下麵我們就來詳細剖析一下這些“障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