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裏的小男孩(1 / 1)

大山裏的小男孩

三月的早晨,太陽慢慢離開了地平線,在遙遠的東方懸掛著一個又圓又大的火球,紫紅色的顏色渲染著它周圍廣闊的空間,霞光慢慢染紅了半邊天。

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我給小朋友講故事。

你知道唐朝詩人賈島寫的“尋隱者不遇”這首詩嗎?我讀給你們聽:

鬆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唐朝離現在已一千多年了,你們知道這首詩的故事嗎?

原來,在大西南一座巍巍的大山裏,賈島在茂密的鬆林裏尋找幾年不見的長者。這位長者德高望重,不願做官,在大山裏當隱士,他每天喜歡讀屈原的詩,賈誼的文章,寫書法,彈琴,舞劍,采藥材,在大山裏過著閑雲野鶴的生活。因為他看透了官場上的腐敗,不忍看著百姓受苦。

詩人賈島在大山裏走遍了彎彎曲曲的山路,也沒找到這位隱士。

賈島不僅是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詩人,更是一個有鋼鐵般意誌的錚錚男子漢。他騎著馬繼續找啊,找啊,忽然在一棵千年鬆下發現一個十二、三歲的英俊少年正在自由自在的舞劍,賈島馬上停下來,下了馬,和藹地問:

“小朋友,你的師父去哪兒了?”

小男孩脫口而出:“反正在這座大山裏呢?你看,雲海茫茫,誰知道他在哪兒呢?”

再說這個小男孩一看問他的是個陌生人,威風凜凜的,實在不敢把師父愛去的——那些長靈芝、人參的地方告訴他。

略停一會兒,賈島仔細看一看小男孩拿的這把寶劍,原來是自己的劍,他馬上明白了,這個小男孩一定知道自己要找的人。這把劍是自己親手贈送給這位師父的。賈島緊皺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了。他心裏想:我要找的隱士什麼時候把這位英雄少年招到山裏了,什麼時候把這把十年磨成的劍與他的劍術傳授給這位英姿颯爽的小男孩了。

詩人賈島不但詩寫得好,他還是一位劍客。他因為看不慣國家、社會上許多不公平的事,就用整整十年磨出了這把寒光四射、閃著霜一般寒氣逼人的劍。

賈島把這把劍贈給這位隱士後,告訴他,你如果遇到不公平的事就用這把劍代我替天行道,隻有這樣,大唐江山才能更加“路不拾遺,夜不閑戶”,勞動人民才能安居樂業。於是他寫下了以下《劍客》一詩,全詩如下: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從此,這位隱士每天都把這把劍當成寶貝一樣掛在自己的床頭。他收下這位小徒弟之後,每天教他學詩,寫字,彈琴,舞劍。小男孩聰穎,勤奮,刻苦,學得很快,他決心保護好師父,用楷書寫了四個端莊,遒勁的搭子裝裱在自己的小床頭上方,即:琴心劍膽。

不料,有一年的秋天,一天,山上特別冷,雲霧彌漫在大山腳下,他的師父走了一下午,天逐漸暗下去了,還沒歸來。他站在門口等啊等,突然,從山腰走來幾個鬼鬼祟祟的人,他猛然想,這一定不是好人。他想起來了,師父采的這麼多好藥,因天連連下雨,山路太滑沒法去賣,這一定又是那幾個人“還想吃那一年的好處。”

他的師父曾給他說過,在他沒來這大山之前,他辛辛苦苦采的藥被那幾個人偷走過。那是一個可怕的夜晚,原來,他的師傅因讀詩讀文章讀的太晚,那幾個壞人看到他熟睡,神不知鬼不覺的把他采的藥拿走了,待師父醒後,那幾個人走運了。從此,他決心下山尋找一個信得過的徒弟,找遍了許多地方,才找到一個信得過的徒弟,即這位機智勇敢的小男孩。

話說回來,這個小男孩故意躲在房子的一邊,專等這幾個壞人過來。快走到了,他偷偷“藐視”了一下,離門口大約有30米了,他迅速抽出寶劍舞了起來,那陣勢,真如金庸武俠小說描寫的那樣,一會兒開,一會合,一蹦一跳的,如呼嘯的風,響徹的雷,嘩嘩的雨,閃閃的電。他如大人般鎮靜,麵容略帶怒氣。走到前麵的那個人膀大腰圓,看著,走著,慢慢停下來了,他後麵那幾個人也停下來了,一個個被這個男孩嫻熟而又高超的劍術驚住了。突然,小男孩“吼”的一聲,舉起寶劍,快步衝向壞人。這幾個壞人麵如黃土,前麵的喊道:“兄弟們,快跑。”小男孩緊追不放,邊走邊喊:“以後你們誰敢再來偷師父的藥草,小心你們的腦袋!”,這幾個人個個下得屁滾尿流,越跑越遠,直到看不見蹤影了,小男孩才慢悠悠地回到了住處,他有點累了。

說來也巧,小男孩走到房門口,正好與師父碰了個滿懷,師徒二人哈哈大笑,小男孩給師父說了剛才發生的一幕,師父讚不絕口,伸出大拇指,捋捋白胡子說:“我老夫沒看錯,你真棒......”

不知過了十幾年,小男孩與他的師傅平安無事,山下的人家知道了山上這個小男孩,再也不擔心自己家的東西被人偷走了。從此,這個小男孩的名字傳播得很遠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