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涼鎮地處大晟國穎北行省的最南部,是富州穎水縣最大的一個鎮子,因為某些原因,穎涼鎮最近兩年在穎北行省乃至整個大晟國都頗有名氣,鎮子規模甚至超過了穎水縣的縣城。
在穎涼鎮中街偏東地段,有一處十分顯眼的大宅子,此宅占地四五畝,外圍紅牆碧瓦,朱門金釘,宅內正廂房多達二十餘間,院中紅花綠木錯落有致,亭椅廊欄別具風格。
一名身著書生服飾,身材頎長的男子正在院落中央的石鋪路上來回踱步,此男子年齡大概二十七八歲,一眼看上去真的俊美至極,用玉樹臨風、麵如玉冠、目若朗星等詞都不足以形容其相貌之出眾,此人不隻相貌俊美,氣質上也蓋過所有人,不是帝王將相,勝似帝王將相。
此時這名男子麵露擔憂之色,時不時的駐足停下,扭頭望向院中的西廂房,似乎那西廂房裏麵有什麼讓人或事牽掛著他的心腸。
院中一旁的石桌石凳處還有二十幾人或站或坐,這些人皆是男子,長幼都有,不少人還在小聲議論當中。
一名三十多歲的中年人從人群中站了出來,他朝身材頎長的俊美男子道:“趙先生不必如此焦慮,貴夫人生子,是吉人自有天相,此事豈是你擔憂的來的?”
“哎!”被稱為趙先生的俊美男子歎了口氣,道“張兄,這我也知道,可如今都兩個時辰過去了,廂房裏還沒什麼動靜,既聽不到嬰兒啼哭,也不見產婆出來,我怎麼能不急啊?”
這位趙先生名叫趙清霜,是穎涼鎮的一位傳奇人物,據傳此人出生之時天降異象,出生之日乃是盛夏六月,然而當日清晨滿鎮結霜,朝陽升起後,霜花泛起七色光華,小鎮仿佛置於七彩祥雲之上,霜花至午時不化,趙清霜出生啼哭後,瞬間霜化光散,所以其父母給他起名為趙清霜。
趙清霜從小就顯示出其過人的天賦,文學武藝樣樣出類拔萃,三歲能識文斷字,五歲會吟詩作賦,九歲時寫的文章竟被傳閱千裏,讀過的人無不稱頌其文采,連當時的太子師文昭京文大學士讀了他的文章都讚不絕口,到了十一二歲時,趙清霜就已經在穎南、穎北行省的九州七十四縣極有名氣了,被傳為是百年一遇的天才。
趙清霜少年時父母多病,家境頗為清苦,雖然有不少好心之人誠意相幫,但其家人和他一樣要強,謝絕了大多數人的幫助。
所謂窮文富武,雖然趙清霜在習武方麵的天賦並不輸於他的文學天賦,但為了減輕家裏人的負擔,也為了能夠更好的照顧雙親,趙清霜沒有選擇遠赴他鄉拜師習武,而是選擇了在家鄉學文。
趙清霜十三歲時被州府舉薦,拜當時穎北最有名的書畫大家幕離裴為師,幕離裴大師年輕時才華橫溢,曾是京城第一書院太和書院畫師首座,還擔任過大晟國禦畫師相,皇家禦文總纂和太子師等職。
幕離裴大師淡薄名利,畢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能教出一個青出於藍的好徒弟,可惜他在太和書院待了整整三十年,也沒遇到過一個滿足自己要求的學生。
在大晟國,老師和師傅,學生和徒弟,教書與授徒完全是兩碼事,所以盡管幕離裴學生遍天下,卻沒有一人是他的入室弟子。
幕離裴辭官歸鄉後,曾一度認為自己的願望不可能再實現,但趙清霜的出現改變了他的想法,於是年僅十三歲的趙清霜便成了幕離裴大師的開山兼關門弟子。
趙清霜拜幕離裴為師後,便在幕師府中學習詩書畫樂、五文七藝和治國安邦之法,三年後,幕離裴便對外宣稱年僅十六歲的趙清霜已藝滿出師。
趙清霜十七歲參加科舉考試,以鄉試第一、州試第一的成績進入省試,省試時更是以壓倒性的成績一舉奪魁。
當時的趙清霜並沒有選擇進京參加殿試,以求更大的功名,為了照顧年老多病的父母,他在離家不是很遠的富州福陽縣做起了縣令。因為他為官清廉,治理有方,三年後便升為富州州牧,成為大晟國曆史上最年輕的的州牧。
趙清霜做富州州牧五年,他為人公私分明,且剛正不阿,很受百姓愛戴,也因此得罪了不少當地的富豪官吏,期間皇家巡風史見他政績斐然,數次要表奏朝廷,提拔他為穎北太守,都被他婉言攔了下來。
趙清霜二十五歲時父母相繼去世,所以他保爵位回家守孝三年。
三年後,待趙清霜準備再次回富州為官時,富州卻有數名官員因為懼怕趙清霜回來後查處其貪汙壓榨百姓之事,聯合起來買通朝廷大官的關係,以富州最近民富殷豐,不宜更換州牧,而牟州****,急需趙清霜這樣的官員治理為由,硬要將趙冷霰調至遠離穎北的牟州。趙清霜看清官場汙濁,索性告病辭官回家,在穎涼鎮做起了教書先生。
以趙清霜在穎北行省以及整個大晟國的名氣,其辭官回家教書的消息一經傳出,求學者絡繹不絕,每日拜訪求其題字作畫的人更是踏破門檻。這些求學的學子中不但有商賈巨富的家族子弟,更有達官顯貴之後,甚至還有數位擁有皇室血脈的人慕名前來。
穎涼鎮的規模也隨著就著趙清霜的名氣水漲船高,現在其規模已超過了穎水縣的縣城。
趙清霜回到穎涼鎮之後,心無旁騖,安心的教書授業,不久後他娶妻成家,日子過得頗為順心。
趙清霜的夫人是穎北行省有名富商田員外的獨生女,名田贇婷,比趙清霜小五歲,也是當地出了名的美女、才女。田員外也是富州人,年輕時外出闖蕩,開創了一片不小的基業,事業有成後他將大的部分產業都交由親朋好友打點,自己則回到富州,過著悠閑的桃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