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七星宦官”若浮萍(2)(2 / 2)

義子整天在家裏待著,也不是辦法,得出去工作啊。高延福想到了自己的老主子、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經他介紹,高力士來到武府為奴。此時是公元699年三月,高力士被逐出皇宮已經一個月。

武三思發現,高力士別看年紀小,做事成熟老練,機智靈活,不可多得。這樣的“寶貝”,放自己府上,有點大材小用。

於是,700年八月,武三思再次把高力士作為眼線送進了皇宮。一年前冒犯武則天的那件小事,女皇早就拋到了九霄雲外,高力士卻牢記在心,處事更加謹慎嚴密,滴水不漏。

17歲的高力士,重新回到了政治中心的風口浪尖。

服侍武則天期間,高力士有一個重要的人脈收獲——就是和唐睿宗的三兒子、臨淄王李隆基成為好友。

按道理,李隆基不該宮裏。但事實卻是,武則天為了當皇帝,先後廢了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這兩人都是登基後被廢,之後又重新稱帝,均屬“兩次登基”),中宗被流放,睿宗被降為皇嗣,和他的五個兒子一起,被軟禁在皇宮之內。

698年第一次進入皇宮之後,高力士就有機會接近李隆基。李隆基胸懷大誌,最愛結交各路朋友。高力士和別的太監不同,武功高強、箭法高超。

據《高公神道碑》記載,李隆基登基後,有一次外出遊獵,遇見兩雕獵一鹿。皇帝來了興致,命令隨從射雕。可惜,隻聽左右弓弦嘣嘣作響,全放了“空炮”。高力士見此情景,二話不說,張弓搭箭;此時,大雕受到驚嚇,早已飛入雲端,弓弦響處,高力士一擊而中,霎那間將士歡聲雷動(公以一箭受命,雙禽已飛,控弦而滿月忽開,飲羽而片雲徐下,壯六軍而增氣,呼萬歲以動天……惟公之藝,弦不再控,雙雕入雲,一發而中,三軍心伏,天子目送)。

李隆基愛好廣泛,年輕時,胸懷大誌,廣交朋友,喜愛射獵;年紀大了,興趣轉移到了音樂方麵。在皇宮遭軟禁之時,兩人年齡相仿(高力士比李隆基大一歲)——都二十四五歲的年紀,興趣相投,很快成為莫逆之交。

705年,武則天退位,太子李顯(唐中宗)重新登基(684年他曾登基稱帝,但不久就被武則天廢掉),恢複大唐國號。710年,韋皇後毒死親夫唐中宗後,廣布黨羽,做女皇的野心昭然若揭。李隆基果斷發動政變,誅殺韋皇後和安樂公主,把自己的老爹李旦再次推上皇位,即唐睿宗。

唐睿宗登基後,李隆基向皇帝申請,把高力士調到了自己的府第。

漂來漂去,從民間到皇宮,從皇宮到王府,他的“東家”,變動不可謂不頻繁:李千裏——武則天——高延福——武三思——武則天——唐中宗——韋皇後——李隆基。

好在,輾轉漂泊,他找到了可以依托終生的那棵參天大樹——李隆基,也就是未來的唐玄宗。

然而,撲麵而來的,又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