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甲狀腺功能減退,會造成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量升高,從而可造成血清總膽固醇水平升高,引發繼發性高膽固醇血症。另外,甲狀腺功能減退還會造成患者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5.肥胖症肥胖症患者,尤其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肥胖症患者,隨著體內蓄積的脂肪的增多和某些酶活性的下降,其體內的甘油三酯、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異常。
除疾病因素外,藥物因素和心理因素也是繼發性高血脂症的發病原因,如皮質類固醇化合物、孕激素、普萘洛爾、氧烯洛爾、噻嗪類利尿藥、雷尼替丁、氯丙嗪、苯妥英鈉等藥物服用過久都有可能導致血脂異常的出現。而急躁、易怒、精神緊張等不良心理因素也會造成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猛然升高,極易造成持續性的血脂異常。
高血脂症的症狀表現
一、高血脂症的主要症狀表現
許多高血脂症患者都表示,在發病早期自己並沒有顯著的症狀表現或體貌異常特征。其實,高血脂症的某些症狀表現也是比較突出的,通過細心觀察或實驗室檢查都可以發現。常見的高血脂症的主要症狀表現有黃色瘤、視網膜脂血症、肢體麻木或乏力、動脈粥樣硬化、急性胰腺炎、脂肪肝等。
1.黃色瘤高血脂症所造成的黃色瘤大致有6種形態。
(1)瞼黃色瘤。又稱扁平黃色瘤。這是一種很常見的黃色瘤,通常表現為眼瞼周圍出現橘黃色的略高於皮膚的扁平狀瘤。瞼黃色瘤邊緣清晰,質地柔軟,大多生於眼瞼周圍,但也可能泛發在麵部、脖頸、軀幹和四肢,並呈現為棕黃色或淡黃色丘疹且表麵平滑。
(2)疹性黃色瘤。通常表現為類似針頭或火柴頭形狀的橘黃色或棕黃色丘疹。疹性黃色瘤多發於高甘油三酯血症,發疹時多伴有炎性基底,有時也會出現於口腔黏膜上。
(3)結節性黃色瘤。大多呈現為大小不一的圓形結節,可發生於手肘、膝蓋、指節處、腳踝和臀部等處。結節性黃色瘤邊緣清晰,早期質地較為柔軟,但後期會變得較為堅硬。這種黃色瘤多發於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或家族性異常β-脂蛋白血症。
(4)結節疹性黃色瘤。通常被疹性黃色瘤所包圍,呈現橘黃色,並伴有炎性基底,可發生於手肘、四肢和臀部。結節狀黃色瘤主要發於家族性異常β-脂蛋白血症。
(5)掌皺紋黃色瘤。這是一種出現於手掌上、呈線條狀的橘黃色扁平黃色瘤。掌皺紋黃色瘤大多分布於手掌和手指之間的褶皺處,可以被作為家族性異常β-脂蛋白血症的診斷依據。
(6)肌腱黃色瘤。它是結節性黃色瘤的一種特殊類型,主要出現在跟腱、手足背的伸肌腱、膝部股直肌肌腱、肩三角肌肌腱等肌腱部位。肌腱黃色瘤大多表現為圓形或卵圓形的、邊緣清晰且質地堅硬的皮下結節,且多發於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2.視網膜脂血症這種症狀通常被人們俗稱為眼底出血。視網膜脂血症的發生主要是由於血脂過度升高後,大顆粒甘油三酯脂蛋白會蓄積在眼底小動脈上,並造成光散射所導致的。
3.肢體麻木、乏力高血脂症發生後極易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症狀,而發生於四肢的動脈粥樣硬化,則會造成四肢缺血、缺氧而發生肢體乏力、麻木、跛行等症狀,嚴重時還會造成間歇性跛行。
4.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症的動脈粥樣硬化症狀非常常見,脂類物質在血管壁上的過度沉積就會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和發展都需要較長的時間,因而在這段時間內,高血脂症患者並沒有非常顯著的症狀或異常特征。
5.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常見表現。臨床上通常表現為飯後經常出現短暫性的腹痛。急性胰腺炎的發生主要是由於血脂過高造成胃腸缺血而痙攣所致。
6.脂肪肝脂肪肝的發生主要是由於脂類物質在肝細胞中的大量積蓄。輕度脂肪肝一般沒有明顯症狀;重度脂肪肝則可能出現右肋隱痛、右腹疼痛等症狀表現。
二、高血脂症並發動脈粥樣硬化
高血脂症並發動脈粥樣硬化的情況非常常見,這與血脂濃度過高,造成動脈血管受損有很大關係。高血脂症患者並發動脈粥樣硬化後,若不及時加以有效治療,則會由於附著在動脈血管壁阻塞情況的加重而造成血管壁閉塞,從而可引發相關組織缺血甚至梗死。因此,高血脂症並發動脈粥樣硬化的危害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