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縷陽光入心(2 / 2)

直到有一天,當她看見畢加索的畫時,心靈霎時震顫了。那時她才體會到,原來很多東西可以超越時間空間碰撞在一起,滋生出一種叫作共鳴的事物。

她瘋狂地愛上了這個“神經質”的藝術家,她要到國外去,到西班牙去,她要頂禮膜拜他,她要做他的妻子,她要飛蛾撲火般把自己的身體、把自己的一生義無反顧地獻給這個西班牙天才。多年以後,那個已經長大成熟的三毛,思人憶事、觸景生情時仍然感喟:“我想飛蛾撲火時,必定是極其幸福的吧!”

那個小小的卻充滿著巨大力量的夢想,驅使這個對所有學習都充滿抗拒的三毛對父親說了她想要學畫的願望。這使得那位苦心孤詣的父親,那位教女兒學英文、學古文、學鋼琴卻都遭到抗拒的無奈的父親又驚又喜。當時的他哪裏會想到,那個又敏感、又孤僻、性子倔、脾氣壞、又不成器的,看不見未來在哪裏的小女兒,那個讓他食不下咽、唉聲歎氣,讓妻子咽淚裝歡傷透了心的女兒,心裏已經有了夢想的種子。而他又哪裏會想到,他答應女兒學畫的這個決定,在不經意間給這個夢想滋補了多少營養。那個“沒有的地方”,那個“好地方”,那個“空想的國度”,正變得越來越清晰。

第一任教師沒有發現三毛心中的夢想,他一板一眼地教授著該教授的課程,卻並未顧及到這個怪女孩的精神家園。三毛抗拒了。她的“烏托邦”不該是這樣的。於是,她又開始把自己鎖在家中。如果日子就這樣過下去,那顆已經生根的種子就會腐爛,那顆已經長出的嫩苗也會夭折。幸而上天眷顧著每一個人,特別是那些心懷夢想的人。即使所有的門都關上了,還是會留一扇窗;即使所有的窗也都關上了,隻要你耐心等待,細心觀察,也會發現那無處不在的縫隙,正將一縷縷明媚溫暖的陽光引進來,照亮你心靈所有的角落。

就是這樣一個又一個台北雨季裏的日子,雨巷裏走出一位像畢加索一樣的男人,三毛的老師——顧福生。這位高大英俊、溫柔儒雅而又認真嚴肅、活潑體貼的老師,不但挖掘出了真正屬於三毛的“烏托邦”,還挖掘出了三毛的另一個精神家園——文字。這就注定了以後三毛的流浪吧,無論是在台北、在西班牙、在撒哈拉、在南美洲,還是在她熱愛的文字裏。

日後成名的她,受到無數青春熱血、懷揣夢想的年輕人崇拜追捧的她,也無比認真地對待著每一個夢想,無論它是大還是小,是不切實際還是卑微平凡。她都小心翼翼地嗬護著它們,因為她深知夢想的力量。她說:“人不能沒有夢,年輕人特別有權利做夢。”

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權利做夢。哪怕這個夢是別人眼裏的白日夢,是不切實際的、也許永遠都實現不了的“烏托邦”。

這樣,當現實的世界轟然崩塌的時候,還有這個精神家園讓我們回歸;當現實黑暗寒冷的時候,還有這座後花園陽光明媚、四季如春;當現實凋零破敗的時候,還有這個遙遠的世界裏草長鶯飛的午後;而當現實太過令人滿意而容易令人自我陶醉、自我膨脹迷失、自我目中無人的時候,還有這樣一個沒有實現的夢,提醒著我們不能止步不前,還要進取,還要奮鬥,還要追尋更美好的所在。

擁有這樣的心靈,才會擁有真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