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山羊被毛的分類和分級
產毛種山羊提供的山羊毛,在紡織工業上將其分別歸屬於開士米(山羊絨)、馬海毛和山羊粗毛三類。其分級較綿羊毛簡單。
一、馬海毛的被毛類型和分級
1.毛用山羊生產的馬海毛,毛纖維的細度範圍變化在10-90微米之間,主要是由直徑30-32微米的兩型毛組成。該種羊毛同質,具有十分強烈如蠶絲樣的光澤,強度大而伸度和彈性好,對安哥拉山羊被毛類型的劃分,各國有所不同,在美國,安哥拉山羊的被毛按其外部特征分為三個類型即:緊毛束型、平毛束型和鬆散型。
2.緊毛束型被毛的特點除顏麵和四肢下部生白色短毛以外,全身被毛呈下垂的毛辮狀結構的毛束,毛束之間界限清晰。構成毛朿的毛纖維較細,彼此排列緊密,沿整個毛束長度形成許多螺旋形或半圓形彎曲。額部的小毛辮可下垂至兩眼連線處,頸部的毛朿垂至下顎,腹部被毛生良好,全身被毛均勻,油汗適中。手感柔軟,產毛量較高。該種類型為一般育種者所喜愛繁育而選留I平毛束型被毛的特點毛朿由比較鬆散而粗的毛纖維組成,毛纖維之間排列不夠緊密,毛朿膨鬆無彎曲或有少量半圓形彎曲,該種被毛產毛量較高,品質尚可。
3.鬆散型被毛的特點,又稱“綿羊型套毛”,該種被毛蓬鬆,不形成毛束結構,長度短,重量輕,而且此特性還可遺傳,所以在安哥拉山羊中屬於淘汰之列。
4.蘇聯把安哥拉山羊按照被毛品質分為兩型:這兩型山羊被毛的外觀和工藝用途各有差異。
5.型安哥拉山羊的被毛較祖,油汗較多,光澤強烈,毛束彎曲較淺,呈大的波浪形主要用於製造毛毯和經久耐用的其他織物。
“以”型被毛細度較好,手感柔軟幹燥而輕,毛股多為螺旋形彎曲該種羊毛主要用於製造輕便衣料、針織品、人造毛皮等,
馬海毛的分類和分級,在美國等主要生產國,均由農場主親自進行。剪毛時,把山羊的腹毛、四肢毛和毛束尖部發黃的羊毛,立即從套毛中除去、另行分級。進行羊毛分級時,特別注意毛纖維的光澤,彎曲特點、羊毛的勻度和套毛的同質性及羊毛的細度。被毛中有無死毛(又稱耝髄毛纖維的存在,是評定馬海毛品質的重要因素,粗髓毛的含量超過1%時,則難以在國際市場上銷售。馬海毛的長度和細度,又是決定其工藝性能的重要品質指標,要求周歲羊被毛的實際長度不應短於18厘米,半歲羊不短於11-12厘米。所以,在剪毛時應將一些特別粗而脆弱的長度不到15厘米的短毛被,或死毛量過高草刺含量多;或含有其他異物的毛被,與那些細度、長度等方麵都比較理想的毛被單另分開。
安哥拉山羊一般每年剪兩次毛,故有春毛和秋毛之分無論春毛或秋毛的等級,均主要以勃拉福分類法為基礎,即以馬海毛實際紡得的毛紗最高支數(和綿羊毛的成紗支數相差很大),結合手感的柔軟度作出等級的判定,美國馬海毛的春毛和秋毛均分為7個細度等級,與蘇聯等國的馬海毛品質支數劃分不同。
進行馬海毛的分級時,還應注意把成年山羊和幼年山羊的羊毛單另分級和分開包裝,因為小山羊的被毛主要由直徑10-40微米的毛纖維組成,該種羔毛細而均勻,紡織價值最高。
新標準適用於所有山羊的原毛分級,於1979年元月開始生效。按照新標準要求,所有山羊毛分為同質山羊毛和異質山羊毛。
同質山羊毛分為兩類:一類同質山羊毛,具有安哥拉型羊毛的全部特征一一光亮、波浪形彎曲、毛股結構、主要由兩型毛組成。毛股內層可見到少量的短有髓毛,幹毛,但死毛含量很少,毛纖維長度不小於100毫米,毛色全白色。二類同質毛具有雜種毛的特點,亮度較弱,波浪較淺,毛股結構。並且主要由兩型毛組成,毛股基部可見到短有髓毛和少量絨毛I幹死毛含量比一類同質毛多。毛色不一,由白色到花色。另外,把淺灰色和花色,以及長度小於100毫米的一類同質毛均列入二類。
異質山羊毛分為半粗毛和耝毛。半粗毛又分為蘇聯毛用山羊雜種羊毛和絨毛山羊及其雜種羊毛,蘇聯毛用山羊雜種羊產的異質半耝毛,光澤較弱,波浪淺,毛股結構。毛股由長的絨毛、兩型毛和有館毛組成,死毛含量少,毛色以白色為主,絨毛山羊和其雜種羊產的異質半粗毛,也是毛股結構,具有波浪形彎曲,毛股由長度往往大於有髓毛的兩型毛和長的絨毛組成。絨毛含量不低於總毛量的40%,死毛含量少,毛色多為白色山羊粗毛包括所有不符合半粗毛要求的山羊毛。根據絨毛含量的高低,新標準又將其分為半絨粗毛和有髓毛,含絨量為25-40%的毛股結構的異質山羊毛,屬於半絨粗毛絨毛含量低於25%的異質山羊毛,列入有髄粗毛,二者均允許含有死毛。
蘇聯毛用山羊同質毛毛被,以體側最好,主要為兩型毛,沒有死毛或僅有微量(小於0.5%),頸部毛品質與體側相似,股部毛可能含有異質毛,背毛一般為異質毛,含死毛達4.4%,分級時股毛和背毛列入異質毛。
按山羊毛狀態分為正常毛和草刺毛,正常毛含植物雜質不超過毛重的3%,草刺毛大於3%毛色按白毛中有色纖維的有無而定,一公斤白色原毛中有色毛少於5根者,列為白色;超過5根時,列為淺灰毛,有顏色的原毛列為有色毛。
二、山羊絨的分類和分級
山羊絨是分布在亞洲等高寒地帶的絨毛山羊和一些普通地方山羊被毛中,於秋冬季節生長的一種非常纖細而柔軟的羊毛纖維。生產山羊絨的各種山羊冬季被毛,按其各類纖維的組成特點和外觀形態,可將它們分為3個類型即,絨毛型、中間型和普通山羊型,
絨毛型:該種山羊被毛按纖維數量和重量計,絨毛含攝均顯著大於有髓毛。絨毛一般占其被毛重量組成的60%以上,有的品種(如普裏頓)平均達80%,少數個體高達92%。絨毛不僅數量多而且長度大,其長度往往大於或等於有髓毛的長度,被毛外觀與一般山羊剛好相反,外層是毛茸茸的長而細的絨毛,粗硬的有髓毛掩蓋在絨毛之中,成為下層毛。該種山羊的絨毛除大量無髓毛外,還有相當數量長而細的兩型毛,一般占其毛被重量的20-30%,也就是說絨毛型山羊的被毛由無髓毛、兩型毛和有髓毛共同組成,無髄毛和兩型毛一起組成它們的絨毛,絨毛較粗具有形狀不規則的彎曲,有髓毛粗直不具彎曲。屬於這一類的絨毛山羊品種有普裏頓、吉爾吉斯、巴什基裏亞、戈爾諾阿爾太(又稱山地阿爾泰)和烏茲別克等品種。
中間型:該類山羊的冬季被毛、外層為比較長而粗的有髓毛,內層則是由纖細的無髓毛組成的絨毛,即被毛由有髓毛和無髄毛組成。該種被毛的絨毛含量較高,占其重量組成的40-50夠,絨毛纖細而較長,但長度小於有髄毛。中間型的羊按其被毛中有髓毛的形態,還可分為兩個亞型,即粗短毛亞型和細長毛亞型。這兩種亞型山羊的被毛形態、羊毛和羊絨品質以及產絨量方麵,均有顯著差別,粗短毛亞型被毛中,有髓毛粗短,長度5厘米左右,無彎曲色澤近似綿羊毛中的死毛,絨毛密而長,產城量高,細長毛亞型的被毛,有髄毛細而長,達10厘米以上,具有少量彎曲,光澤明亮柔和,強度好,絨毛較短,產絨量較低。我國的絨毛山羊品種多屬於中間型,如遼寧絨山羊,白絨山羊、河西絨毛山羊等。蘇聯的奧倫堡絨山羊也屬此類。
普通山羊型:該種山羊的冬季被毛,由大量的有嫌毛和少量短而細的無鏈毛組成,絨毛不僅長度短,而且數量少,產絨量低,有健毛粗而直,分布在北方地區的可以剪毛和抓絨的普通地方山羊的冬季被毛均屬此類,
各個產絨國家山羊絨的分級有所差異,但是一般均根據羊絨中有毛的含量和錢毛的色澤區分,有髄毛含量愈低,也就是說絨毛含量愈高,色澤越純淨的山羊絨,價值也愈高。
我國羊線的分級,根據未經抓絨的山羊春毛、原羊絨(即活羊抓絨)和無毛絨(經機器加工除去有髓毛的羊絨)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