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山羊肉的成分和特點
各類家畜因其生理特點不同,肉類的營養成分也存在一定差異,山羊肉和牛肉、豬肉、馬肉等比較,其主要特點在於:山羊肉的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胴體脂肪層薄。山羊和綿羊肉蛋白質中必須氨基酸含量高,山羊和綿羊肉的肌纖維朿較細嫩柔軟,容易熱和消化,尤以肥羔肉更為突出。但因山羊肉脂肪少,瘦肉多,故不如綿羊肉嫩。山羊肉和羊體脂肪中膽固醇含量低。
第二節山羊肉品質和影響因素
對羊肉品質優劣的評價,通常是根據形態組成和化學組成兩個方麵,這兩個因素決定著羊肉的營養價值和可食部分所占比例。胴體形態組成是指胴體中骨骼、肌肉和脂肪的比例,最理想的形態組成。應當骨骼比例低,肌肉多,脂肪含量適中,對羊肉品質的要求,因各地人們的習慣和愛好而有差異。歐美國家喜食綿羊肥蓋,我國則以成年羯羊肉最受歡迎;我國北方居民吃剝皮羊肉,而香港、東南沿海省區以及東南亞國家則隻吃退毛帶皮的山羊胴體;伊斯蘭國家特別歡迎12-20公斤重的公母山羊瘦胴體,而拉美國家和法國則主要銷售1月齡的山羊羔肉。一般來說,對羊肉品質的要求主要是:肌肉豐滿、細嫩多汁、骨骼比例低、出肉率高;肉塊緊湊美觀、肉色淺紅或鮮紅、脂肪白色,呈大理石狀分布;脂肪數量適中,分布均勻,皮下和肌肉間的脂肪比例高,皮下脂肪均勻地分布在整個腦體表麵,以防止胴體在貯藏,運輸和烹調時不過分幹燥:而且要求小。
山羊肉品質的好壞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麵:
一、品種
山羊肉胴體的形態組成取決於品種的生產方向和早熟性。不同類型的品種酮體組成比例不同,同一生產用途的品種,也存在一定差異。
山羊胴體最大的特點是皮下脂肪層很薄,在同一條件下飼養的山羊和綿羊,前者皮下脂肪僅占胴體重量的後者占11.5%,山羊胴體10-11肋骨處的脂肪層厚度2.3厘米,而綿羊為5.4-5.9厘米。許多學者發現,山羊胴體脂肪隻有綿羊胴體脂肪的一半,而內髒脂肪幾乎相等不同品種的山羊,其胴體中脂肪組成也不相同。
二、年齡
初生不久的羔羊胴體,骨骼比例高,脂肪比例低;當機體發育成熟時,則骨骼比例下降而脂肪比例上升。羔羊斷奶後,其肌肉發育在功能上已和成年羊差異不大,雖然肌肉總量差別很大但其分布極為相近,無論肌肉相對比例或蛋白質含量均如此。
從羊肉的化學成份上可知,初生羔羊和出生不久的羔羊。胴體肉中的水分和蛋白質含量最高,隨著年齡增長,肉中水分含量下降,脂肪含量上升。
年齡對山羊肉的品質發生同樣影響,脂肪含貴隨年齡而增大,瘦肉率則隨年齡而下降,但去脂胴體中的瘦肉率,年齡之間差異不大,變化在66-69.4%之間成年山羊胴體組成的變化主要是脂肪的增加。國外對數個品種的山羊肉品質測定得出,山羊肉的嫩度隨著年齡增長而降低。
三、性別
綿羊和山羊胴體形態組成與性別有密切的關係,母羔肉的脂肪含量比公羔肉高,肌肉和骨骼較少,肉骨比也高,而且重量越大差異越明顯,山羊羔肉的形態組成上也出現了這一特點,例如7-8月齡的烏幹達山羊羔,體重10.1-13.6公斤,胴體脂肪含量公羔為7.8%,母羔為11.0%,另外,性別也影響羊肉的化學成分,特別是油脂的脂肪酸組成。公羊因激素的影響(似乎比飼養的影響更大),皮下脂肪中影響胴體品質熔點較低的脂肪酸比例高,而母羊和去勢羊則不易形成這類脂肪。
四、胴體部位羊肉品質與胴體部位有很大關係,胴體中最有營養價值的部分是腿肉、腰肉和肩胛肉,這主要是肥瘦適中,而且蛋白質含量較多,因此在出售羊肉進行胴體切塊時。把這些部位均列入一等。
五、肥育程度
對羊肉品質的優劣有極大關係,不僅在酮體形態組分上存在明顯差別,而且在化學成分上也有顯著差異,肥度好的羊隻屠宰率高,肌肉和骨骼比值大,淨肉多,脂肪含貴高,產熱量大,但其蛋白質含量相對較低。胴體的脂肪沉積量,不僅可以表明肥育程度,而且可以增進羊肉的香%,胴體外層的脂肪覆蓋層,可以防止水分散失。如果胴體脂肪覆蓋不完全,則可能因其幹燥而變脆,這是山羊肉老化的主要原因。根據研究,綿羊皮下脂肪的沉積量占總體脂的57銖,肌間脂肪占37%,其餘6%為腎區和腸胃道的內髒脂肪;而山羊腹腔的內髒脂肪占50-60%。
第三節山羊肉的規格標準
一、我國山羊肉的規格標準
我國外銷出口的綿、山羊肉的規格,大多是根據合同規定執行4通常對出口的綿羊肉胴體的要求是:去皮、不帶頭蹄和內髒,整體冷凍良好,羊尾凍貼臀部。
內銷山羊肉無統一的規格標準,依各地習慣而定,一般也是按羊肉的肥瘦定價。有的地方按胴體的膘度和肌肉發育情況進行分級,一般將山羊肉分成3個等級:
1.一級肌肉發育良好,骨骼基本不外露,前軀皮下分布有明顯的脂肪,腎髒周圍沉積大量脂肪。
2.二級肌肉發育中等,骨骼外露,前軀皮下有薄脂肪層,內髒脂肪較少。
3.三級肌肉發育差,骨骼明顯外露,皮下無脂肪層,有的地方按山羊胴體重量劃分等級,對帶骨和剔骨肉有不同的重量要求。如胴體重達12公斤以上的帶骨山羊肉列為一級,7-12公斤之間重量的胴體列為二級,不足7公斤者列為等外,胴體的剔骨淨肉重量達9公斤以上者屬一級,5-9公斤之間者屬二級,不足5公斤者屬等外。
但是,在按重量分級時,仍要參考胴體的膘度,雖重量不足,但膘度好的胴體,可以提高等級;反之則降級。
我國山羊肉出口有的以凍肉出口,有的出口活體。在凍肉出口中,有的剝皮,有的不剝皮,對香港和台灣等地,一般是退毛帶皮的(與豬胴體加工方法相同)胴體。由於伊斯蘭國家對山羊必須按其宗教習慣要求屠宰,故大部分出口活山羊。
二、國外山羊肉的規格標準
國外綿羊和山羊肉均分為成年羊肉(大羊肉)和羔羊肉兩種,前者是指1周歲以上的羊肉。不滿一周歲的羊肉均列為羔羊肉,其中將經過肥育的4-8月齡屠宰的羔羊肉特稱為肥羔,每種羊肉均分為上,中、下和等外四個等級,但各國要求有差別。
山羊肉因大部分為自食肉品在國內消費,送交國營市場進行分級的胴體極為有限,因此尚無統一標準,大多是參照綿羊標準進行適當調整。
1.法國對山羊羔肉胴體的分級山羊羔肉在批發市場分為兩個等級,一級又分為高、中。低3個價格檔次,二級肉分為中、低兩個價格檔次。該標準主要用於1月齡羔肉。
三、改善山羊肉品質的途徑
1.雜交和育種早熟肉用品種,成熟早,長肉快,屠宰率高,肉質細嫩,肌肪層薄而分布均勻,因此,大多數發展羊肉生產的國家,廣泛地采用肉用品種公羊與其他品種母羊雜交,以提高羊肉產量和品質。
2.飼料和營養基於已經查明羔羊瘤胃發育特征,和母羊產羔後不同月份產奶飼料的消耗對比,肥育羔羊應在2-2.5月齡提早斷奶,以全日糧型混合飼料肥育,可獲得質優量多的產品,而且可以促使母羊提前中奶,實行一年兩產或兩年三產,使肥羔生產全年均衡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