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2 / 2)

她甚至私下裏很不厚道地想:管桐父母的故事若用“《知音》體”標題形容就該是——《苦命的妹妹啊,哥哥用前途換給你一個家》!

其實說起來,故事本身很簡單:管桐的太姥爺謝長發是個因闖關東而發家致富的資本家,在東北一帶那是個響當當的人物。而發達的人物大多三妻四妾,管桐姥爺的爹自然也不例外——他的原配夫人居住於R城老宅,年輕貌美的二夫人隨他居住於東北新居。不過原配夫人到底是原配,是明媒正娶的大太太,她的兒子自然也就是謝家的長子,這就是管桐的姥爺謝明鑒。謝長發為了讓兒子繼承自己的家業,早早就送他出國念書。誰知謝明鑒學成之後完全不想經商,而是就投效了國民政府,滿腔熱忱地想要拯救四萬萬同胞於水火。鑒於當時官商勾結的無限前景,謝長發也就默許了長子的選擇,且為了鋪平兒子的仕途,沒少給官員們打點。隻可惜,窮途末路的國民政府不僅拯救不了四萬萬同胞,就連自己都節節敗退,直到縮到了一個與大陸一水之隔的小島上去——當然,逃命的船上,也有謝明鑒。

於是,1949年初,走投無路、身懷六甲的謝夫人隻能去投奔獨守R城的謝老太太。而管桐的母親謝家蓉從出生那天起,就是帶著“白鬼子的崽子”的大帽子長大的,簡稱“白崽子”。

“白崽子”當然不會有朋友,而且在那個年代,以及隨後的革命風暴中,謝家蓉習慣了遊街、挨罵、被打,十幾歲就去鄰縣海邊像個男人一樣拉海帶,粗礪的岩石、火辣辣的鹽粒浸泡著一個姑娘如花似玉的青春。或者可以說,此時的謝家蓉已經和其他農村少女沒有任何區別——書香門第或者大戶人家的生活她未曾經曆,便談不上受到浸染。她全部的文化程度止於小學課本上那有限的字詞,對人生的追求不過隻是嫁人、生孩子那麼簡單。

可是,沒有人願意娶她。

那是一段絕望得近乎麻木的歲月——那時,這個堪稱全村最漂亮的女孩子想,人果然是要認命的,上輩人欠下的,她來還,或許也是一種贖罪。

那時候,她是真的打算就這樣一個人,過一輩子。

然而,出乎她意料的是,七十年代初,一場風暴尚未結束的時候,居然就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來娶她?!

這個人就是管利明——管桐的父親,世代貧農,根紅苗正。

那是小縣城裏的一場大風波——但無論風暴如何咆哮,管利明還是力排眾議地和謝家蓉結婚了。從此,管利明開始“分享”屬於謝家蓉的那部分痛苦與磨難,甚至因此而失去了本該屬於他的招工機會,一輩子都隻能做農民。

就這樣,婚後一年管桐出生,再過兩年管樺出生。雖然管樺終究還是在五歲那年夭折了,但不管怎麼說,管利明和謝家蓉的生活已經漸漸趨於平靜。又過兩年,改革開放的號角越吹越響之時,謝明鑒的骨灰被人送回家鄉。是管利明把謝明鑒和之前已經去世的謝夫人的骨灰合葬到了一起,而謝家蓉在整個合葬過程中,一滴眼淚都沒掉。

那年管桐十歲。他似乎永遠都會記得,下葬那天,母親站在高崗上的墳包邊,表情麻木、一言不發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