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之下,兩個頎長的身影相對佇立,如兩棵巍巍青鬆。
隔了半晌,“師弟,那你的四維心法?”帶著一絲惋惜,一絲困惑,真怒看著眼前這個無相寺有史以來天分資質最高的年輕僧人,眼神漸漸柔和。
十八年前,無相寺晉身內院弟子大比之日,正值無嗔大師收徒之際,突聞一陣嬰兒啼哭,眾人在山門前發現了一個尚在繈褓中啼哭不止的嬰兒,說也奇怪,自無嗔大師抱起,那個嬰兒就停止哭鬧,眼眸清澈猶如湛湛藍天,一手抓向無嗔大師的佛珠,咿咿呀呀的,一直看著無嗔大師。無嗔大師悲天憫人,又覺得這個嬰兒與己有緣,便向主持請求收留這個嬰兒。於是,無相寺多了一個小嬰兒,數年後,無嗔大師多了一個小沙彌。
或許是萬人難見的天才,也或許是從小的耳濡目染,又或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上天奪走了你的父慈母愛,卻鍾天地靈秀於一身,那個被遺棄的嬰兒從小就開始嶄露了其過人的天賦,五歲時已經日誦千偈,七歲時《三藏》已經倒背如流,期間,有僧人見其如此,也認為不過是記憶驚人,囫圇強記硬背而已,便想要考量經文奧妙,不料真言卻對答如流,早已通曉妙諦,眾人大驚,奔走相告,寺內長老知曉後,喜愛有加,便欲破格引進內院。
不料無嗔大師卻阻止,並言道:“師弟求才若渴,對本寺興旺,日夜操勞,對真言,亦是關愛有加,師弟殫精竭慮,一心為寺,愚兄甚為敬佩。真言蒙師弟喜愛,能破格引進內院,本是他的榮幸,然而在這個世上,天才猶如過江之鯽,何其之多,我無相寺傳承數千年,期間有多少個不是驚才絕豔、頭角崢嶸之輩,但到了最後,又有幾個,能夠風雨不倒,成為我無相寺的中流砥柱。若破格錄取,一來開了寺內數千年的先例,恐寺內眾僧不服,二來真言畢竟年少,隻怕佛心未穩,五蘊未空,反倒對修行有害。真言或是璞玉,那也需打磨日久,方見本心。大浪淘盡始見金,就讓他在日常功課後到夥房幫忙吧。”
小無相寺內的長老,早已在多年前,就不在過問外院俗事,今日因為真言而破例過問,淡淡的語聲中,更是夾雜著不容置疑的聲音,眾僧雖然對這個決定,多數心裏不敢苟同,卻也一應遵允。
這裏說來,無相寺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寺院。內院,也稱小無相寺,屬於修真界,在修真界中,更是與玄清山的玄清教同為正道巨擘,執天下群雄牛耳。內院僧人,往往是由外院的長老,修行到了涅槃境界後,拋棄外院一應職位,不理塵事,方能進入內院潛心修行。或是有外院年輕僧人大比之後,由內院長老挑選合適人選,收入門下為徒,也能進入內院修行。然而,非有大智慧、大定力之人,不能修行到涅槃境。無嗔這一輩百多個師兄弟中,也隻有寥寥四人,進入內院。因此,能夠進入內院的無相寺僧人,無一不是天資聰慧,佛法精湛,修為深厚,在寺中數千人之中,脫穎而出。
而外院,也就是俗世中的無相寺,僧眾數千人,方丈之下,設四大班首,八大執事,四大班首分別為首座,西堂,後堂,堂主,八大執事分別為監院、知客、僧值、維納、典座、寮元、衣缽、書記,分管寺內所及之處,所有瑣事。一般新進的僧人,從沙彌做起,或打掃,或夥房,或種植蔬菜等,然後可以做侍者,或燒香、或接待,或飲食等,然後之上則是知客,負責客堂、接待等。寺中數千人,人人每日早晚兩課,念經說法;而在沙彌之上,所有僧人都還可以修行寺內的佛門神通。而外院的佛門神通,雖不及內院真法高深莫測,卻亦可禦空飛行、降龍伏虎。一個無相寺中,分為內外兩院,兩個寺院以截然不同的兩種形勢,各自在自己的領域中做到了登峰造極,卻又以一種血脈相連的方式,融合在了一起,成為無相寺!
無相寺聲名遠播,上至王侯貴胄、下至貧民百姓,信者如雲,因此想成為無相寺的僧眾,不知凡幾,然而無相寺承傳千年,自有其一套等級製度存在,與其他寺廟的不同,一般新進的僧員,先從沙彌做起,分配到各個寺內分管之處,或者夥房、夜更、打掃之類,沙彌不算是正式的無相寺僧人,因此也不參與寺內僧人的日常活動,隻做一些粗重勞累的活。而無相寺對沙彌,日常勞作極重,每日隻得休息三四個時辰,往往大多數人,堅持了幾日之後,便退出了,也有能堅持數月的,但往往也是嫌勞作辛苦,又未能成為正式的無相寺僧人,所觀無望,便也退出了。往往在沙彌這裏,到最後能成為正式的無相寺僧人,十停裏麵,頂多能剩個一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