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山中傳奇(2 / 2)

而另一方麵,如果當時去中國拍攝,胡金銓的入台證就會被取消,不能再去寶島,包括作品。還有一個理由就是,中國的建築物分散得很,互相隔得很遠。如果拍攝規模大的話,轉移地點是很麻煩的。

在今來看,《山中傳奇》是胡金全個人意誌極度膨脹的產物,是一件精雕細琢、巧奪工的藝術品,也是一件完全背離電影製片規律、不合格的大眾文化產品——它無法被納入某種既定的類型中,並與胡金銓過往的俠義經典拉開了鴻溝。

《山中傳奇》這部中韓合拍,由胡金全這位武俠大師親自知道的奇幻電影,卻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山中傳奇》搶先在1979年6月日暑假檔於寶島上映,立刻造成盛況。可惜好景不常,上演沒幾卻遭致看不懂、故事沒有講完的評語,甚至有觀眾直言,“意境很美,但步調淩亂,使人有上氣不接下氣,中間斷氣!”的感覺,讓《山中傳奇》的票房由高峰跌至穀底。

接著各報影評登場,《民生報》先難,該片放映時間長達115分鍾,可是“導演好像沒有把故事講完,有些地方交待不清,有些地方又嫌冗長。”其次,胡金銓處理曆史片、動作片向來有其獨特風格,《山中傳奇》的故事卻太過簡化,隻剩下情節與情節之間的過場戲,“大師在胡弄誰啊!”

事實上,《山中傳奇》全片共長19分鍾。但片商為了配合國內戲院每放映場次(一6場),硬將它剪成115分鍾的版本,盡管導演百般不願意,也無濟於事。

更荒謬的是,連胡金銓本人都沒看過這個被剪的版本,如此一來,片中人物的前世背景,因果造化都失去蹤影,剩下一個薄弱的故事架構,難怪觀眾看得霧煞煞。

《山中傳奇》在香港的失利,讓胡金全把目光投向了香港,但在香港取得的票房卻更加讓人吃驚,從上映到下畫,取得的票房還不到八十萬港元,甚至可能連前期的宣傳費用都不夠。

當然雖然《山中傳奇》票房失利,但業內人士依舊給予了高度評價。

曾有人這樣評價,片中體現的文人或知識分子身心如何安頓的問題,無疑是胡金全其時心態的寫照。本片中美工、布景、構圖、攝影自有中國水墨畫的留白和餘韻之美,讓人沉醉。本片的許多場景拍得極美,極有唐詩意境。胡金全的影像之美,無有過於此片者。

(請大家多多支持,求推薦,求收藏,求打賞,求訂閱,求書評,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