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天。環朝日國一周。”
“朝日國?”
姑娘奇怪地看著他:“現在這個國家叫朝日國啊,兩百多年前就改名了。您是從華夏來的,怎麼會不知道?”
“我當然知道,剛才睡得太死,有點迷迷糊糊的。這裏的名稱沿革能煩勞你講講嗎?”
“最初朝日列島沒有國家,後來建立了奴隸製政權大和,經過向華夏隋唐學習,在公元7世紀後期改名為日本,意思是太陽升起的地方。”說到這裏,姑娘微微皺了一下眉頭。
“怎麼了?”
“嗯,我個人覺得,有些自大……”
聽了這番話,聶清風微微一笑:“再後來呢?”
“大約在14世紀中後期,一場巨大的地質災害改變了這一切。天皇與幕府沒有了,各地大名各自為政,沒有了統一政權,籠統地把除今天北海省之外的地方稱為和洲。然後是聶清風在北海崛起,最後統一和洲,把這裏改名為朝日國。和洲古代史就是這樣了。”
“近代史呢?”
“北海國建立後,在聶清風的倡導和推動下在和洲各藩中第一個進入了元力產業革命時代。用了大約三到五年的時間,把關東地區整合到了一起。又過了十五年左右,通過經濟擴張的方式完成了對關西的統一。”
“這麼久?”
“是啊,按理說,以北海國強大的軍事實力,推平關西很容易,但他偏偏選擇了最穩妥的方法,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軍閥,有這樣的見識很了不起。統一之後不久,這位北海王就去世了,由他的女兒聶夢華繼任。她在位時,繼續推行重工商政策,大商會發展迅速。關東鹿島商會、關西朝倉商會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發展很快。在17—18世紀時,通過改革成為君主立憲製國家。”
聶清風點頭:“大體明白了。我聽說聶清風生前與華夏燕王過往甚密,華夏那邊呢?”
金騰香有些神往:“北海王的眼光確實獨到,在他剛剛崛起於北海時,就派人前往華夏,救出了燕王在南京做人質的三個兒子。在華夏那場稱之為靖難之役的內戰中,無論聶清風遭遇來自華夏的何種壓力,始終堅定不移地站在燕王一邊——作為一個藩屬國,支持宗主國被稱為‘叛軍’的一方,這簡直是太不可思議的勇氣了。但是,最後,他賭贏了。燕王成為華夏天子。華夏與北海國以及後來朝日國保持了相當長的友好關係。”
“燕王——應該叫永樂大帝了,他可不是省油的燈。”
“來自北海的元力機器推廣到華夏,而華夏則把大量在內戰中失去土地的流民和忠於建文帝的官僚整船整船運往北海國,雙方的互通有無使得元力產業革命加快了步伐,當朝日國關東地區完成產業革命的同時,華夏那邊第一艘以元力機器為動力機的木殼機帆船下水。接下來,就是馬和——後來改名叫鄭和——環球航行的地理大發現,華夏與朝日各自獲取了足夠廣闊的領地以安置過剩人口,從而避免了戰爭的爆發。”
聶清風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如果和洲與華夏發展差距太大,必然會掀起新一輪的相攻相殺,說不定會種下新的仇恨的種子,但是聽剛才金騰香的說法,當初自己選擇燕王,是無比正確的——華夏終於在賢君與精英階層的領導下,步入了正軌,走上了一條偏離原本曆史軌道卻又穩健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