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了數百年滄海桑田,隱藏在黑海森深處的廣目町遺址依然保存著原貌。但原本的安寧寂靜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喧鬧的人聲和湧動的人潮。
自從聶清風帶領新生的廣目軍頂住了南海道軍的攻勢,這一帶就再也沒有經曆過兵火。朝日國建立後,這裏作為聶清風白手起家的基礎,拿到政府的特殊津貼,保留了原有的麵貌。朝日的許多旅遊公司都把這裏作為係列旅遊項目的第一站。
走進廣目村,除了醒目的紅色消防栓提醒聶清風現在的時代,一切恍如昨日。參天的古樹,光滑的、長滿青苔的井沿,低矮的茅草屋,還有排列如菜畦般整齊的華蓮宗長生禪院。
聶清風問金騰香:“我們先去哪裏?”
“咦,您不先在村裏走走看看僧俗和居的風貌嗎?”
聶清風笑道:“這僧俗和居我也聽說過,煩勞您講一下吧,看看與我所知是否有別。”
“和洲佛教源自華夏,地位頗高,和洲僧侶地位超然。聶清風生活的那個時代,關東淨心宗、華蓮宗,關西日高宗都是數一數二的大門派。除了華蓮宗這後起之秀,淨心宗和日高宗平分天下。可惜兩宗主持心術不正,一個妄圖以佛入政,建立********的地上佛國,一朝覆亡;另一個品行不端,投靠朝倉步勇,大失天下人望,和洲統一後式微。隻有華蓮宗,以微末小宗的地位,持守正道,緊附北海王驥尾,最終成為和洲第一大教派。”
聶清風微微點頭,目前為止,除了附驥尾一句有拍馬之嫌,其他與史實基本相和。
金騰香接著介紹:“僧侶在和洲地位超然,戰國時期,佛門寺院占有大量田產,不少宗派都仗勢欺人、兼並土地,甚至幹預諸侯政事,比如淨心宗。而華蓮宗卻走的是親近百姓的下層路線,將逃亡來的百姓統一組織起來,教以墾荒百工技藝,在亂世中開辟了一塊小小的樂土。”
聶清風補充道:“華蓮宗與華夏關係特殊,創始人蓮通和尚就是華夏人,後來曆任主持都虛心向華夏學習,許多先進的生產技術比如冶鐵、耕織,都掌握在華蓮宗手中;再加上廣目町地僻民窮,不太被人注目,許多政治經濟方麵的改革就可以放手一試。因此,華蓮宗僧人與當地百姓之間並非封建主與農奴關係,而是一種初級的封建國家與國家佃農關係。還有一點,華蓮宗返給佃農的福利相當高,因此‘僧俗和居’這種他處罕見的景象在落後的廣目町出現了。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與其說是它附北海王驥尾,還不如說是聶清風受了華蓮宗的啟發。”
金騰香瞪大了眼睛:“您專門研究過那段曆史嗎?”
“感興趣罷了。還有,從個人因素來講,當時華蓮宗的主持咫尺和尚與淨心宗主持空迢和尚私交甚篤,又都懷有拯救天下蒼生的大宏願,隻是淨心宗沉屙日久,改良不便,於是空迢大師便為咫尺大師提供了不少助力,希望由小而靈的華蓮宗探出一條路來。否則,以當時廣目町的微弱實力,隻要一陣風過,就會被連根拔起啦!不能簡單地認為,什麼事都是聶清風做的——你幹什麼?”
金騰香拿著筆杆塞到聶清風嘴邊:“請您務必多說一點!剛才這些,史書上都沒有的!兩位主持私交甚篤,您是怎麼知道的?”
聶清風有些尷尬:“稗官野史,難登大雅之堂,無可奉告。”
金騰香輕輕歎了一口氣,用幽怨的眼神看著聶清風,但也就是一瞬,她很快恢複了神采,抬手做了一個“請”的動作:“我們去廣目町的冶鐵工坊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