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冶鐵工坊前的小廣場,一座醒目的銅質雕像佇立在廣場正中。
這是一組群像,雕塑了六七個人物。許多遊客正高舉相機手機哢嚓哢嚓的拍照,還有一個像是記者的站在雕像前眉飛色舞地說著什麼,她身前的攝影師也正忙得不亦樂乎。
“這是……”
金騰香趕緊介紹:“這組雕像刻的是北海王起家之初,與工匠們同吃同住同勞作,打出第一把真正的廣目刀。廣目刀聞名天下,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史學界都認為,北海國重工商的風氣由此而來,雖然具體時間已不可考,但這件事象征著和洲新時代的第一縷曙光,還是值得紀念的。”
聶清風緩緩走過去,掃視這些雕像。
群像正中,最醒目的是聶清風的形象,他兩腳開立,穩穩站定,右手托一把長刀的刀柄,左手輕扶刀背,眼睛緊盯刀身,似乎在對著陽光觀察刀身上的淬火紋,臉上洋溢著滿足的微笑。
金騰香介紹:“這位舉刀觀察的,就是北海王聶清風。您看他的穿著,還紮著鐵匠的皮圍裙呢!以當時華夏武人之尊,能放下矜持,和鐵匠們同甘共苦,這份胸襟就很難得。”
聶清風苦笑著搖搖頭:“誇得太高啦,他也是逼得沒辦法,當時他剛剛當上廣目町的守護,北陸道大名櫻內誠亮要他交兩百把刀,打不出來就得卷鋪蓋走人繼續做浪人去。他這麼幹,也算是收買人心吧——一個武人,不通百工技藝,能不添亂就不錯了,我真心覺得,不該把他作為群像中心來處理。”
“請您……務必低聲!”姑娘一躬到地,“拜托了!”
聶清風看看四周,旁邊的人投來的目光確實不怎麼友好,他想想也對,如果一個小日本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敢指手畫腳大放厥詞,那鐵定要被扁成豬頭。但是,明明老子才是曆史的親曆者啊!算啦,入鄉隨俗吧。
他朝金騰香點點頭:“請繼續介紹吧,旁邊這幾位是——”
“在北海王身前這位一臉欣喜的老人是廣目町鐵匠頭兒木下完造,他勤勤懇懇地追隨了北海王二十年,後來成為北海國興業部的副部長。”
“他身後這個一臉淡定的小年輕呢?別人盯著刀看,他盯著爐子?”
“當時隱居在廣目町的元力發明家小淵淨,他發明了利用元力來控製爐溫的爐溫控製係統,這把刀就是安裝調試完新係統後出產的第一把刀。後來他成了北海國興業部百工司的司長,北海國科技史的第一人。”
“北海王身後,這兩個互相拍打肩膀、笑得跟開花饅頭似的是誰?”
“楯岡一鐵和小林和夫,未來的北海軍元帥和大將,這時候一個是浪人,一個是獵戶,但都不約而同地聚集到北海王麾下。”
“再後邊這個老和尚……是華蓮宗主持咫尺大師吧?”
“對,出家人四大皆空,雕像麵上古井無波,正符合出家人的身份,可是您看他藏在袖子下麵握念珠的手。”
“手?”
“對,他的右手,抓得多緊啊!雕塑家用一串念珠和一隻手體現了大師激動而興奮的心情。因為這件事對廣目町、對未來的北海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作為一位有遠見的高僧,他不是為一把刀而激動,而是為了廣目町的未來而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