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誘發不良的行為
攀比心理最大的危害,是能夠誘發某些不良的行為。人在攀比心理的支配下,會做出一些違犯社會公理、違犯社會行為準則、違犯社會法律法規等的事來。前麵提到的那位出賣自己色相的20歲的姑娘,就是在攀比心理的支配下,追求不良的生活方式,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理,貪圖享受,才走上犯罪道路的。有的人由於收入的差別,在消費上不可能與他人攀比,但也不甘心,隻有用不正當的做法來滿足其攀比欲,於是,去偷盜,去搶劫,去貪占,去豪奪,去貪汙,這才能滿足其物質生活的需要。表現在婚戀行為中的攀比心理,更可以將一個人引向犯罪之路。心理學研究表明,某些強奸案中的引發因素,雖然與其他因素有關,但也與攀比心理有著很大的關係。有的人受攀比欲支配,總覺得自己的愛人不如他人的好,於是,偶然遇到美貌之異性,攀比心理驅使其遂起歹意,為什麼我就不能擁有她呢?這常會引發非法之舉。總之,攀比心理可以誘發人的某些不良的行為。這些行為對社會的危害往往是很大的,對此,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並注意及時加以預防和矯治。
(四)夫妻攀比釀危機
具有攀比心理的人,在家庭裏、在夫妻關係中也會表現出來。這樣,就會使本來溫情脈脈的愛情,溫良恭謙的幸福生活,互愛、互敬的婚姻,變成夫妻間互相攀比的“戰場”。夫妻間在生活中處處攀比,斤斤計較,互不相讓,家事不論大小,非要爭個你高我低,水落石出,翻陳年舊賬,甚至揭對方瘡疤,裂痕豈不加深?夫妻間也要講“公平”,恐怕聽起來有點令人發笑。其實,在夫妻間搞攀比的事,在有些具有攀比心理的人們當中,是屢見不鮮的。這是一種十分有害的消極心理。有一對夫婦,韋是一位國家機關幹部,每天都是上班、下班,慧是一位大學教師,她除了每周上幾節課外,其餘時間不坐班,工作時間大都是自己支配,因而呆在家中的時間就比較多,自然家務活幹得也就多一些,在家裏洗衣、做飯、搞衛生、帶孩子,在外除了工作外,還要去掙錢。這下子,為了賺錢每天要炒股,無論酷暑和天寒,無論風雪雨霜,都要騎著自行車去股市中買進賣出,回來後,心還得隨著股指的升降和所持股票的漲跌一起沉浮。股票套牢時,還得承擔風險和較大的心理壓力。就這麼辛苦,回家後,還要自己做飯。慧抱怨說,丈夫在外麵又不賺錢,回家又不做飯,還巴不得回家後就往沙發上一躺,等著你去給他端茶倒水,一時照顧不周,某項家務做得不好,還要讓他嘮叨半天。越想越生氣:“他憑什麼嘛,太不公平了!”。韋也不服氣,他說,炒股票又不是我要你炒,又不是什麼正事。我在單位那麼忙,而你卻整天果在家裏,還跟我比。像這樣一對夫妻間互相攀比,尋求“公平”,要求“擺平”,無異於將婚姻帶進一條死胡同。慧是在根據自己的行為來要求與衡量丈夫的行為,自己做到的,要求丈夫也要做到。事實上,在一個家庭裏,如此講公平,肯定是行不通的。在一個家庭裏,隻要有一方進行這種無休止的攀比,那麼,夫妻關係肯定是要惡化的。相反,如果夫妻雙方都能以不計“得失”,不搞攀比的心理與行為來投人家庭生活,那麼,雙方一定會建立一個幸福、美滿的小家庭的。
預防攀比心理的發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特別是在社會轉型時期,人們的社會心理會受到社會發展中諸多誘因的影響,產生心理不平衡,引發互相間的攀比心理與行為。為避免這種不良心理和行為的發生,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對攀比心理進行有效的預防。為此,有關心理學專家提出了如下建議。
(一)樹立艱苦奮鬥的好作風
現在,有許多青年人把艱苦奮鬥的好作風丟了,而片麵追求所謂的高消費的生活方式,這樣的結果,必然會在人們之間互相進行無盡的攀比,助長浪費、揮霍等不良的生活習慣,特別是敗壞了社會風氣,惡化了社會環境,對自己的成長也十分不利。據有關報刊報道,近年來,在北京市、上海市的某些中學生中也出現了一股用“名牌”物品進行自我包裝的攀比之風,如穿用高檔衣服,使用高檔用品、用具等成風。有的中學生用手機,購呼機,有的還用手提電腦,為此有關部門與學校製定了有關的校規與紀律,禁止中學生的這種攀比心理與行為。引起校方出麵幹預中學生的攀比之風的直接原因,據說是由於“中學生中犯罪作案的比例上升很快”,而學生作案偷竊的物品一般是高檔的皮鞋、手機、尋呼機等,這些物品又都是名牌。而造成中學生行竊的主要原因是中學生中的攀比之風,攀比的結果,自然讓一些家庭富裕但又沒錢花的中學生萌發了偷竊的念頭。像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中學校園裏,真讓人們為此擔憂。中國民主革命勝利的曆史,就是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艱苦奮鬥的光榮史。提倡艱苦奮鬥並不是不關心人們的生活和疾苦,而是要讓人們生活的更加有滋有味。隻要在廣大的青年中深入進行艱苦奮鬥等的教育,青年一代是不會走上歪路的。培養艱苦奮鬥的好作風,就可以有效地預防攀比心理的發生。一是要進行艱苦奮鬥的人生道德修養。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人們不斷地自覺地加強修養。二是要培養勤儉節約的良好心理品德。所謂勤,就是吃苦耐勞,辛勞致富,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生產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所謂儉,就是樸素節約,就是愛護公物和社會財富,一分一厘,一釘一鉚,一草一木,合理使用,惜之如金。三是養成艱苦樸素的生活美德。人民是社會財富的直接創造者,具有刻苦、勤儉、不怕困難、不貪圖享受的高貴品質。
(二)養成節欲守貧的好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