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是王繼恩,陸七微笑點頭,王繼恩恭敬見禮,之後引領陸七去暖亭見皇帝,途中,陸七問道:“繼恩,聽說你因為立功,被陛下職任了登州防禦使。”
“是的,那是陛下對奴才的恩典。”王繼恩恭敬回答。
“登州我指定為了王府之地,你以後可以任職登州的府相。”陸七說道。
“奴才謝殿下恩典,不過奴才想繼續服侍了陛下。”王繼恩回答道。
陸七點頭,道:“你先伺候陛下也好,你任職府相是一定的了。”
王繼恩恭應,陸七卻是明白,王繼恩目前根本不能離開了開封府,若是真的要去登州做官,必然會激怒了皇帝,目前王繼恩隻能在開封府的皇宮,但陸七不宜漠視了王繼恩的投附。
“陛下的身體怎麼樣?”陸七問道。
“陛下的身體尚可,就是自長安城回來開封府,臥榻修養了半月,陛下的身體經不得勞累。”王繼恩回答。
陸七點頭,又說了些別的,一直到了暖亭,王繼恩進去稟報,繼而出來讓陸七進去,陸七走進了暖亭,見隻有皇帝一人,王繼恩留在了外麵。
“天風,坐吧。”陸七拜見後,皇帝溫和說道,陸七坐在了皇帝左側前。
“在長安,很忙碌吧。”皇帝微笑問道。
“開始是很忙碌,陛下使去的大臣到了,臣才有所解脫。”陸七微笑回答。
皇帝點頭,道:“你的治政方法,朕聽說過,昨夜熙謹也與朕說過,朕覺得你置立內廷,會不會造成了宮亂,置立內廷是可以製衡外朝,但因為皇帝的親近掌了重權,所以也容易發生了挾君的惡果,例如漢代的皇後,唐朝的武則天,另外你分封王地,會不會造成了諸王尾大不掉的叛亂。”
“陛下,臣置立內廷,最大的原因是想盡快建立起皇權強勢,內廷的置立,就如同了一張覆蓋天下的蛛網,能夠讓臣隨時了解地方官勢的變化,另外置立王府之地,一是能夠固定了內府的財源,二是能夠獲得直屬皇帝的軍力,避免皇帝被軍臣隔離了對軍隊的影響,內廷所屬的軍力,是不會讓功高軍臣統帥的,而善戰的功勳軍臣,臣也不會使出監軍鉗製,臣的想法是不能削弱了邊軍戰力,而不能削弱邊軍,那就隻能讓中央也擁有強勢軍力。”陸七解釋道。
“你的說法朕明白,你就是想內外皆強,內強是想用宦官掌軍,外強是不想邊軍形成內耗,讓將帥能夠放開手腳的用兵,不過朕說了,你置立內廷,最大的禍患是容易發生挾君的惡果,宦官掌軍也未必能夠效忠皇帝,反而會發生弑君另立的惡果,也就是所謂的後宮幹政禍患。”皇帝提醒道。
陸七道:“陛下,就目前而言,置立內廷利大於弊,有了內廷積勢,臣就不用過於擔憂重臣的權柄與威望日高,不需要扶植了軍臣形成牽製,隻需要理順了內廷的權柄,不讓宦官久掌權柄,臣收拾宦官,應該不會有什麼顧慮,說殺就殺了,若是收拾宰相和軍臣,卻是會牽扯了太多。”
皇帝默然,過了一會兒輕歎道:“治理小家是比治理大國容易,若是忽略宮亂的危機,確實是非常高明的統治手段,內廷的置立,直接就分割了外朝對部分地方的權柄,也成為了監察和威懾地方的眼睛。”
陸七道:“陛下,以前朝代發生的宮廷政變,多數是皇族或重臣勾結京軍叛亂,而宦官能夠為禍,多數是發生在亂世,尤其是魚朝恩開始的唐末。”
皇帝點頭,道:“若是皇權不穩,確實會是內憂外患,你的做法就目前而言是利大於弊,你可以留訓子孫,不可獨寵專信。”
“是,臣受教。”陸七溫和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