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麼?這麼快!”十一皇子低聲喃喃,羅清鳳沒有聽清,問道:“什麼?”
“沒什麼。”十一皇子搖搖頭,說,“我知道了。”
羅清鳳看他不想再說話,也沒有久待,返回了自己的院子,她想著,要不要去看看李義章,想了想,又放棄了這個想法,現在的局勢,並不算很明朗啊!
那個西南的武官,沒有注意的時候自然不覺得什麼,等到四皇女回來了,注意到了,再去翻看她的履曆,有些事情便在不言之中。
敬王如何能夠勾連西南的武官?答案是根本不可能。那位武官的籍貫和履曆都與敬王沒什麼相幹,而敬王若是真的與其有瓜葛,又怎會不讓她起兵相助?若是西南方麵的軍隊也幫助敬王,敬王還未必如此就落敗了。
三日後,皇帝要大肆嘉獎有功之臣,孫達這回可是大大地露了一回臉,她一路上不畏艱苦地追隨著皇帝,功勞不可謂不大,同樣,侍衛首領喬慧娘也脫穎而出,得到了看重,想來必然是有高官要等著的,至於羅清鳳自己,應該也是會有些獎賞的吧!
想到可能有錢財來安慰自己前段時間的擔心,羅清鳳倒也覺得值得,生活不易,原先還覺得翰林院的薪水不錯,現在用錢的地方多了,也就知道為何那麼多人往上爬了,不說別的,官大一級,錢可就多了不止一級啊!
不知怎地想到了卓鈞玉,然後又想到了傅恒,也許,那時候在甘南是自己看錯了,這樣的兩個人實在不應該會跟敬王謀反,這一次,不是就沒有出事嗎?
跟隨皇帝回京的那幾人不必說,自然是忠心可嘉,而其後傅恒和卓鈞玉的回京,反而有了不少的嫌疑,當時逃竄的人雖多,羅清鳳還是真的未曾看到傅恒,十一皇子也不曾提及卓鈞玉,這兩人的下落在當時一直成謎,即便是回京後說是四下逃散,也很讓人懷疑是怎樣逃出來的。
羅清鳳總有一種潛在的危機感,她總覺得這件事還不算完,雖然隻與敬王見過一麵,但羅清鳳感覺這人是一把出鞘的劍,鋒芒畢露,卻不是那種有大智慧,可以韜光養晦的人物。
甘南的祥瑞之兆,皇帝的出遊,前一件事遠在地方的敬王自然可以做到,但要引起皇帝的興趣,促成皇帝的出遊,卻隻有朝中的大臣,才能夠做到的。
否則,所謂的祥瑞之兆以前並不是沒有人說過,比如,皇帝新登基,便會有不少人上奏說如何如何祥瑞,都是些拍馬的工夫,有些喜好諂媚的,便是靠這樣的“政績”來討好上麵,妄圖升官。
一個甘南而已,又不是什麼大地方,出現的祥瑞也不是多麼驚人,比起什麼七彩神雲,天降神石,渺渺仙音,少了許多神奇的色彩,又怎能惹得見多識廣的皇帝為此心動的,必然還要有人推波助瀾。
既然策劃了這麼多,那麼其後的起兵又怎麼會出現包圍好了卻還是捉不到人的漏洞?而且,當時看敬王的意思,也並不是要殺皇帝的,再者,還有七皇女的死,實在是很蹊蹺啊,若是真的有不畏死的勇氣,又怎會被活捉,敬王應該不會不知道手上有人質的好處,又怎會一時惱怒而誅殺了一張王牌?
深究起來,想不通的地方太多了,讓羅清鳳相信安陽王和敬王勾連,還是很有可能的。
對了,安陽王和敬王勾連!若是這樣,許多事便說得通了,她們的策劃一開始便是引皇帝過去,然後敬王殺掉皇帝和皇女,安陽王趁機掌握大權,不過敬王那裏可能出了一點兒岔子,她並不傻,不準備給人當槍使,便想要活捉皇帝,然後讓皇帝寫下諸如退位詔書之類的,把皇位禪讓給她,然而這一條沒有能夠成功。
不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她沒有防備換裝一招,又比如說她的隊伍中其實早就有安陽王安插的人,那些人見勢不對,不想讓敬王得逞,這才故意放跑皇帝她們,以待其後追殺,又或者,便隻是因為皇帝她們大智大勇,逃出了包圍圈。
在房間裏轉著圈地踱步,被韶光看到了,問了一句:“你這又是想什麼呢?好不容易太平了,怎麼還是愁眉不展的?”
一語驚醒夢中人,“是啊,都太平了!”自己想那麼多幹嘛,那些事情,還是留著讓別人去操心吧!天塌下來,自有人上人頂著,還輪不到自己。(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