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地理概貌(2 / 3)

如果說“璦琿-騰衝線”是劃分東西部的依據,“秦嶺淮河線”則是劃分我國南北的依據。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通過的界線、大於等於10℃積溫4500℃的界線、800mm等降水量線的界線、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河流有無結冰期的分界線、溫帶落葉闊葉林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分界線、鈣質土與酸性土壤如紅壤的分界線、小麥與水稻的分界線、農業旱地與水田的分界線、農作物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或三熟的分界線等。這條中國最重要的地理、氣候界線之西延,即在甘肅的白龍江一線。

另一條重要的國家地理界線,則是“長城線”。它是西北幹旱半幹旱區和東部季風區的分界線、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的分界線、暖溫帶和中溫帶的分界線、古代中國農業和牧業的分水嶺、中國農業文化和牧業文化的重要分界線、雨養農業與綠洲農業的分界線,還是冬小麥與春小麥的分界線。甘肅不僅是長城的主要通過區,而且是秦漢長城、明長城的西端起點。此外,我國三大地勢階梯的一級階梯和二級階梯分界線,即“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線”,也通過甘肅省境。

總之,這些國家地理的重要分界線,集中通過甘肅省境或出現在,在國內甚至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它們無疑為我們提供了認識甘肅地理的基本標尺。

三、三大自然區的交彙帶

三大自然區是我國綜合自然區劃中的三個最高級區劃單位,即東部季風區、西北幹旱區和青藏高寒區,其自然景觀和社會經濟發展均具有顯著的地域差異。東部季風區囊括了我國東半壁從東北到華南、西南的全部和一部,因受季風區影響降水相對充沛,地勢偏低而且起伏相對較小,緯度地帶差異顯著。西北幹旱區是指賀蘭山以西和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以北的廣大地區,降水量稀少,河網稀疏,風沙地貌發育,荒漠麵積遼闊。青藏高寒區則指以青海、西藏為主體,並含滇、川、甘、新各一部的高原,地勢高、氣候嚴寒是其主要特征。在我國以及行政區劃中,甘肅省是唯一占有三大自然區各一部的省份。其所轄的甘南高原和祁連山、阿爾金山地在青藏高原東北側形成了一個弧形條帶;其隴南、隴中和隴東分屬東部季風區的亞熱帶、暖溫帶和溫帶;而河西走廊、阿拉善高原和北山則屬於西北幹旱區。這一中國最重要的自然地理分區,其交彙點即在蘭州西北180千米的烏鞘嶺。除甘肅省外,全國沒有任何其它省區具有這一特點。這種獨具一格的地理位置,對甘肅省自然環境的複雜性、生態係統的多樣性和自然資源的豐富性均有深刻的影響。在這種意義上,甘肅堪稱中國自然地理的一個縮影。

甘肅深居內陸的地理位置及其狹長的地域,對全省自然環境的形成、文化的演進、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都產生了深刻影響。分布在烏鞘嶺、甘南高原以東的廣大地區,這裏夏季風盛行,氣候溫暖,降雨較多,流水的侵蝕、搬運、堆積作用及化學風化作用強烈。流水地貌遍布南北,“V”形溝穀、河流階地、山麓洪積衝積扇、泥石流扇形地廣泛分布。分布在烏鞘嶺以西及祁連山、阿爾金山以北的廣大地區,由於氣候幹澡,降水很少,植被稀疏,地麵岩石風化碎物質裸露,物理風化和風力的侵蝕、搬運、堆積作用強烈,以風成地貌為主,沙漠戈壁廣布。祁連山及甘南高原,地勢高亢,氣候嚴寒,高山冰川發育,原麵上凍土廣布,物理風化與冰凍作用強烈,冰川地貌與凍土地貌廣泛分布。

第三節 地理區劃

一、行政區劃

根據我國最早的經典地理著作《尚書 禹貢》之“九州”區劃,今日甘肅屬九州中的雍州西部和梁州北部,因此古稱省境為“雍梁之地”。省境東部的渭河及西漢水上遊穀地,是周代秦國的發祥地,這則是稱本省為“秦涼之地”的由來。

十一至十三世紀間,西夏建國西北時,曾在河西首次建立了甘肅監軍司,這是甘州、肅州及甘肅軍名稱見於史籍的開始。公元1281年(至元十八年),分置省境為甘肅、陝西(在河東南部)二行省,這是我國有甘肅省名的開始。

甘肅省的基本政區,開始於秦代。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建立起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製國家,全麵推行郡縣製,分全國為36郡(後增為40郡)。今甘肅省境行政區劃為郡、縣兩級製,共設隴西、北地2郡。隴西郡轄區約當今甘肅中部和東南部;北地郡轄區約當今甘肅東北部和寧夏東南部之地。今甘肅東南隅之一部則屬漢中郡。漢承秦製,初期省境內郡的設置由秦代的2個郡增為11個郡,轄134縣(道)(尚包括今青海、寧夏二省區的一些漢置縣)。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分全國為13個刺史部,今甘肅大部屬涼州刺史部,隴南部分屬益州刺史部,慶陽地區則屬朔方刺史部。東漢時,行政區劃是州、郡、縣三級製,今甘肅屬涼州(初置隴縣,後遷冀縣),轄區約相當今甘肅大部和寧夏南部、青海東部、內蒙古西部,共計10郡(武都、隴西、金城、漢陽、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安定、北地)、2屬國(張掖、居延)、99縣。

三國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基本實行州、郡、縣三級製。三國時期,省境大部分地方屬魏國涼州(治今武威市)、雍州(治今西安市),隴南部分地區屬於蜀國益州。西晉,省境設涼州、秦州,兼屬雍州,轄12郡、72縣。十六國時期,省境為西秦、五涼所據。南北朝時期,今甘肅先後為北魏、西魏、北周的統治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