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篇:人物故事(1 / 3)

小偷與他的母親

【寓言出處】

選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民間流傳的諷喻故事,經後人加工裁剪而成。《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同時,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流傳最廣的寓言故事之一。

《伊索寓言》中很多內容是關於動物的故事,以動物為喻,教人處世和做人的道理,篇幅短小精悍,比喻恰當,形象生動,寓意深刻,藝術上成就很高,對後世影響很大。

【故事欣賞】

有個小孩在學校裏偷了同學的一塊寫字石板,他把寫字板拿回家交給母親。母親不但沒批評,反而還誇他能幹。第二次他偷回家一件大衣,交給母親,母親很滿意,更加誇獎他。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小孩長大了成了一個小夥子了,他開始去偷更大的東西。有一次,他偷東西時被當場捉住,反綁著雙手,被押送到劊子手那裏。他母親跟在後麵,捶胸痛哭。這時,小偷要求到,他想和母親貼耳說一句話。他母親馬上走了上去,兒子一下猛地用力咬住她的耳朵,並撕了下來。母親罵他不孝,犯殺頭之罪還不夠,還要使母親致殘。兒子道:“我第一次偷石板交給你時,如果你能打我一頓,今天我能至於落到這種可悲的結局,被押去處死呢?”

【寓言解讀】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要忽視小錯,因為大的錯誤往往就是從小錯開始的,正如古人說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老人與他的兒子

【寓言出處】

選自《伊索寓言》。

【故事欣賞】

有個膽子很小的老人有個獨生子,與這個老人相反,他的這個獨生子從小就很勇敢,而且天生喜歡打獵。有一次,老人夢見兒子悲慘地被獅子咬死。他極害怕這夢變為現實,便特別建造了一座懸空的漂亮房子,將兒子鎖在裏麵。為了讓兒子高興,老人在牆上畫了各種各樣的動物,其中也畫有獅子。然而,他的兒子越看畫越煩惱。有一次,他站在獅子畫的旁邊,說道:“喂,你這可惡的野獸,為了你和我父親荒唐的夢,我才被關在這種像牢房一樣的房裏。”說著說著,便揮動拳頭用力向牆打去,好像要把那獅子打死。不料一根刺鑽到他指甲裏去了,他疼痛難忍,最後發炎引起高燒不退,沒多久便死了。一頭畫在牆上的獅子,竟把孩子害死了。這位父親精心的安排對孩子有害無益。

【寓言解讀】

有了困難,要勇敢地去麵對,而不要消極地去逃避。隻有積極地應對困難,困難才會有可能被打敗。

農場主和兒子們

【寓言出處】

選自《伊索寓言》。

【故事欣賞】

一個很富有的農場主覺得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了,他在臨死前把自己的兒子一一叫到床前,對他們說:“我要先告訴你們,我死了以後,這間房子和田地當然都是你們的財產,你們可以平分,除此之外,我還給你們積攢了一大筆的無價的財寶,足以讓你們一輩子不愁吃穿。這批財寶就埋在我們自家的田裏麵……”農場主沒有把話說完,就一口氣喘不上來,離開了人世。

農場主的兒子們在安排了父親的後事之後,就照著父親的遺言平分了田地,悲痛過後又想起了父親提到過的財寶。兒子們於是分頭挖掘自己的農地和果園。折騰了一番。一年過去了,田地和果園都被翻了個遍,財寶還是沒有找到,不過地裏的收成比往年要好得多,果樹上全掛滿了新鮮誘人的果實。這時,他們終於找到了父親臨死前留給他們的無價的財寶,那就是辛勤的勞作。

【寓言解讀】

勤勞才是創造財富最為有用的法寶,也才是真正的無價之寶,離開了這一無價之寶,財富一定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牧童說狼

【寓言出處】

選自《伊索寓言》。

【故事欣賞】

從前有一個牧童,每天在離村不遠的山坡上放羊。一天,牧童閑來無聊,幾次三番地開玩笑大喊:“狼來了!狼來了!”前幾次村民們一聽見他的喊聲,以為狼真的來吃羊了,紛紛跑來相助。牧童見他們焦急的樣子卻哈哈大笑,村民們都很惱火。後來有一天,果真來了幾隻狼。牧童拚命地大喊救命,村民們以為他又在故伎重演,愚弄大家,誰也沒有在意他。牧童的羊被狼全部吃掉了。傷心的牧童後悔極了,但是一切都為時已晚。

【寓言解讀】

誠實是一個人必備的品德,常常說謊的人是得不到他人信任的。

老太婆與醫生

【寓言出處】

選自《伊索寓言》。

【故事欣賞】

有位老太婆眼睛患病了,她請來一位醫生給她治病,在治療前倆人談好了治療費。

那位醫生每次來給老太婆上藥治療的時候,總是乘她閉著眼睛,順手牽羊偷走一些老太婆的家具。老太婆的病治好時,她家裏的東西已經幾乎被這個醫生偷光了。

醫生向老太婆索要商定好的治療費,老太婆不肯付錢,便被帶到法官那裏。她向法官說她許諾過要付給醫生治療費,條件是把她的眼病治好,可是經過醫治後,她的眼睛卻比以前更糟了。她說:“以前我還能看見家裏的所有物品,現在卻都看不見了。”

【寓言解讀】

醫生在履行自己救死扶傷職責的同時卻做了偷竊之事,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偷竊是一種令人鄙視的行為,人要自食其力,要知道享用自己辛勤勞動換來的成果是正當而快樂的。

磨坊主、兒子和驢

【寓言出處】

選自《伊索寓言》。

【故事欣賞】

一個磨坊主和他15歲的兒子,想在趕集的這時候將毛驢賣掉。為了使毛驢看起來精神,能賣個好價錢,父子倆把毛驢的腿紮起抬了起來。兩人抬著毛驢在路上走,一個路人看見後笑出聲來。

“真是一對白癡,比毛驢還要愚蠢!”磨坊主聽到過路人的嘲諷後,也覺得自己的舉動有些滑稽,於是就將毛驢放了下來。毛驢剛嚐到被抬著走的甜頭,還沒過足癮又被放了下來,邊走邊打著響鼻抱怨著。磨坊主讓兒子騎上驢,自己跟著毛驢緊走。

這時有三個商人恰逢路過,看此情景,年歲大的商人朝著孩子嚷道:“年輕人,你這樣做很不對,你以為你是走不動路的老人嗎?你應該下來,趕緊讓老人騎上去!”

磨坊主忙笑著說:“好好,好的,先生們,我就坐上去。”說著讓孩子下來,他自己騎了上去。

又走了一段路,迎麵遇見了三個姑娘,其中一個姑娘指著老人指責道:“真是沒有人性啊!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小孩子瘸著腿走路,而自己還穩穩地坐在驢背上,真是沒有絲毫的羞恥感。”

“我絕不能讓人指著我的脊梁骨罵,我要保全我的名聲。”想到這,這個磨坊主馬上從驢背上跳了下來。

他們的做法一次次地受到別人的指責與嘲弄,這使他們感到很迷茫,真不知該怎麼辦才好。這一次他幹脆和兒子一起騎到驢背上,心想這樣大家再也不會說出什麼不是了吧。

沒想到,剛走出十幾米,卻又遇見了另外一批人。一個說:“這兩人準是瘋了,竟如此殘忍地對待這頭可憐的毛驢。不用說,等走到市場恐怕就隻剩下一張驢皮了。”

磨坊主抱著頭喊道:“上帝啊!為什麼我的每一種做法都不能令人滿意呢?我試著用一下其他的方式,看能不能行得通。”於是兩人又下了驢,驢子很神氣地走在了他們前麵。

在路上,他們又碰到了一個人。這人對他們說:“天啊,這是怎樣的一種形式啊!毛驢逍遙自在地走在前麵,主人還要耐著性子在後麵跟著,遭罪的不知是驢子還是主人,我勸你們把驢子給供起來,你們保護了驢蹄,卻把鞋底磨破。你們的做法真可笑!”

磨坊主馬上接過這個人的話說道:“你認為我們的做法很可笑嗎?就算是吧,那又怎樣?今後無論做什麼事情,我都要自己拿主意。不會在意別人如何評價我。”此後,磨坊主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事實證明他做得還挺不錯。

【寓言解讀】

有很多事情,不必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如果過於在意他人的看法,左右搖擺,拿不定主意,很多機會就會失去了。做事之前,想好,想周全,再努力做好,就會有所收獲。

樵夫與赫耳墨斯

【寓言出處】

選自《伊索寓言》。

【故事欣賞】

一個樵夫在河邊砍柴時,不小心把斧子掉到河裏,斧子被河水衝走了。他坐在河岸上失聲痛哭。赫耳墨斯(希臘神話中的人物)知道了此事,很可憐他,走來問明原因後,便下到河裏,撈起一把金斧子來,問是否是他的,他說不是;接著赫耳墨斯又撈起一把銀斧子來問是不是他掉下去的,他仍說不是;赫耳墨斯第三次下去,撈起樵夫自己的斧子來時,樵夫說這才是自己所失掉的那一把。赫耳墨斯很讚賞樵夫為人誠實,便把金斧、銀斧都作為禮物送給他。

樵夫帶著三把斧子回到家裏,把事情經過詳細地告訴了朋友們。其中有一個人十分眼紅,決定也去碰碰運氣,他跑到河邊,故意把自己的斧子丟到急流中,然後坐在那兒痛哭起來。赫耳墨斯來到在他麵前,問明了他痛哭的原因,便下河撈起一把金斧子來,問是不是他所丟失的。那人高興地說:“呀,正是!正是!”然而他那貪婪和不誠實的樣子卻遭到了赫耳墨斯的痛恨,不但沒賞給他那把金斧子,就連他自己的那把斧子也沒給他。

【寓言解讀】

誠實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品德,誠實的人會得到他人真心幫助,而狡詐的人必將遭到人們的唾棄。

波斯奴隸和哲學家

【寓言出處】

選自《薩迪寓言》。

《薩迪寓言》是波斯著名穆斯林詩人薩迪(1208~1291)的寓言訓世詩集。作品寓意雋永,富有感染力。

【故事欣賞】

一次,一個波斯奴隸和一個國王同坐在一條船上。那個波斯奴隸從來沒有嚐過坐船的苦,也沒有見過海洋。他一路哭哭啼蹄,不停地顫抖。大家不斷地勸慰他,但他還是繼續哭鬧。國王被他擾得不能安靜,可是沒有辦法讓他安靜下來。

“您若讓我試一試,我可以使他安靜下來。”船上有一位哲學家說道。

“這真是太好了。”國王說道。

哲學家立刻叫人把那奴隸扔到海裏去,他拚命地掙紮著,等到他快不行的時候,人們才抓住他的頭發把他拖到船邊。他急忙用雙手緊緊地抱著船舵,人們才將他拉到船上。他上船以後,獨自待在一個角落裏,不再吭聲。國王對此大加讚賞,便開口問他:“你用的這個方法,奧秘在什麼地方呢?”哲學家說:“開始他不知道麵臨死亡的痛苦,便享受不到安穩地坐在船上的可貴。”

【寓言解讀】

領教了外麵的嚴寒,才知道家的溫暖;體會了孤獨的滋味,才知道友情的溫馨,同樣,一個人隻有經曆過憂患才會知道快樂的價值,也才能更懂得珍惜。

師徒角力

【寓言出處】

選自《薩迪寓言》。

【故事欣賞】

有一個人武藝高強,善於角力。他掌握的武功足有360種,而且每次出手都各不相同。在他的徒弟裏麵,有一個英俊的青年,這個人十分喜歡他。他將自己會的360種武藝傳給了他359種,自己隻保留了一種。

那青年力大無比,本事高強,誰也打不過他。後來,他跑到國王跟前炫耀,說自己的本領和力氣絕不比師傅差。之所以不願勝過他的師傅,是因為自己尊敬他,在加上他又是自己的師傅。他的狂妄無禮,引起了國王的反感,他叫人預備一個寬大的場地,把滿朝文武都叫來。國王讓師徒二人比武。那青年耀武揚威地走進場地,好像一個巨人,仿佛他的敵人是一座鐵山,也會被他推倒。由於他力氣很大,他師傅使出了沒有傳出去的最後一著,一把將他抓住。他還不知如何招架,就被師傅舉過頭頂,扔在了地上。全場都為這位師傅的勝利而喝彩。國王叫人拿了一件袍子獎給師傅,對那青年斥責道:“你真是太狂妄了,妄想勝過你師傅,結果是自不量力,現在你敗了。”

這個青年說道:“陛下!他並不是憑力氣勝的我。他留下一手沒有傳給我。就憑這小小的一點本事,今天把我打敗了。”

青年的師傅說道:“我留下這一手就是為了今天。因為聖人曾經說過:‘不要把本事全部教給你的朋友,如果將來他變成你的敵人,你怎麼對付他呢?’從前有個吃過徒弟虧的人,他所說的話你沒有聽過嗎?‘也不知是如今人心改變,還是世上本來就沒有情義。我傳授給他們射箭的技藝,最後他們卻把我當做天上的飛鵠。’”

【寓言解讀】

為人做事不可失去公道,失去公道就會失去人心。公道在人心,有了公道,力量自然會強大。

不知足的波斯商人

【寓言出處】

選自《薩迪寓言》。

【故事欣賞】

有一位波斯商人隨身帶了50個奴仆以及150頭駱駝。一天晚上,他在波斯灣一個島的寓所接待朋友,他整整一個晚上不停地說。他說:“我在士耳其斯坦存著一批貨;我在印度斯坦有一批花色品種齊全的商品;這張是商號開給我的抵押單,這張是房契。”又說:“我打算到亞力山大裏亞去住一陣,那邊空氣好,有益於身體健康,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地中海風浪太大,現在還不能去。我隻想再作一次旅行,實現以後就找個地方隱居,度過以後的生涯,不再出外經商了。”

朋友問他:“你的旅行計劃怎麼安排?”

他說:“聽說硫磺在中國能賣個好價錢,我想把波斯的硫磺帶到中國,把中國的瓷器帶到希臘,把希臘或威尼斯的綢緞帶到印度,把印度的鐵帶到阿勒頗,把阿勒頗的玻璃品帶到也門,再從也門把花布帶回波斯。然後我就守著我的鋪子,不再出外旅行了。”

他滔滔不絕地說下去,一直說到聲嘶力竭,最後對朋友說道:“你也談談你的看法吧。”朋友說道:“沙漠裏有個商人從駱駝上跌下,你沒聽見他臨死時所說的話嗎?他說:‘貪婪的眼睛如果不滿足,終究會被黃土封住。’”

【寓言解讀】

知足要常樂,人的欲望是沒有終點的,隻有懂得知足的人才會找到生活的快樂,不知足的人永遠要被無盡的欲望所馭使,永遠不會留下疲憊的腳步。

弓的主人

【寓言出處】

選自《萊辛寓言》。

《萊辛寓言》與《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並稱為世界四大經典寓言。作者萊辛(1729-1781)是德國著名劇作家、文藝理論家。與其他寓言有所不同的是,《萊辛寓言》短小犀利,蘊含深刻道理,特別富於警醒和號召力量。

【故事欣賞】

從前,有一個獵人,他有一張質量上乘的黑檀木做的弓,用這張弓,他可以從很遠的地方準確地射中目標。因此,他對這張弓格外珍愛。然而,有一次,當他仔細打量它的時候,他忽然覺得這弓顯得有些蠢,不夠美觀,於是他想讓最優秀的匠人在弓上雕刻一些花紋,這樣這副弓就完美了。他找到最優秀的工匠,讓工匠在弓的上麵雕上花紋。工匠遵照他的命令把整個行獵的場麵都雕在弓上。是啊,還有什麼比行獵的壯觀場麵更配得上這張弓呢?匠人雕刻得很精細,惟妙惟肖,這個人喜不自禁。“你正配得上這些裝飾,我親愛的弓!”說著,他想試一試這張弓,他用力一拉,“喀嚓”一聲,弓斷了。

【寓言解讀】

獵人是愚蠢的,他不懂得一個事物的價值不在於有沒有華麗的外表,而在於其有沒有實用性,能否給人帶來真正的用途。

兩個朋友

【寓言出處】

選自《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詩體寓言集,是繼《伊索寓言》之後,又一部經典寓言名作。作者拉·封丹(1621—1695)是法國著名的寓言詩人。

《拉·封丹寓言》多數取材於古希臘、羅馬和古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紀和17世紀的民間故事,寓言成功地塑造了富人、法官、商人、醫生和農民等形象,借助這些形象深度描繪了世間形態。

【故事欣賞】

在一個王國裏,有兩個彼此知心的朋友,他們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一天夜裏,人們都已進入夢鄉,兩個朋友中的一個朋友突然驚慌地從床上爬起來,徑直朝他的好朋友家跑來。被他叫醒的朋友見他的驚慌的樣子大吃一驚,他急忙穿上衣服,拿起錢袋,全副武裝,對朋友說:“深夜來訪,一定是有急事相告,是不是賭博輸了錢?我這裏有錢,你拿去吧。要是跟別人吵架了,我和你一起去理論。如果需要的話,我這裏還有把利劍,你也把它拿去。”他的朋友回答說:“不。我很感謝你對我這麼關心。我既不要錢也不要武器,我隻是在睡夢中看到你有些憂傷,我擔心你的安全,所以就連夜趕來了。這就是我半夜來訪的原因。”

【寓言解讀】

這兩個朋友可以說是好朋友的典範。朋友之間,要彼此真正關心,隻有彼此真正關心,付出自己的真情,才算真正的友情。

命運不濟的商人

【寓言出處】

選自《拉·封丹寓言》。

【故事欣賞】

一個商人十分幸運,從事航海販運積攢了一大筆財富。他曾屢屢戰勝各種困難,各種各樣惡劣的氣候或地形都沒有給他造成損失,命運女神格外眷顧他。他所經營的砂糖、瓷器、肉桂和煙草,都能夠順利地販賣出去,財富滾滾而來,沒過多久,他便是腰纏萬貫的大富翁了。一個朋友目睹了他的豪華宴會之後,非常羨慕。“您的家常便飯也有這樣的氣派!”他的朋友說。

“這還不是靠我的聰明、我花的心血,靠我自己的努力奮鬥,靠我抓住機遇投資準確得來的!”這個商人自豪地回答。

這位商人覺得賺錢是很容易的事。因此,他把賺得的錢拿出去搞投機活動,這一次卻不是那麼順利。租的船的設備很差,遇到一點風浪就會翻船;另一艘船連基本的防禦武器都沒有,它接連遭受海盜的襲擊;第三條船呢,雖然能夠平安到港,但由於經濟不景氣,沒有更多的人購買奢侈的物品,因此,貨物積壓時間太長,很多都變質了。還有,他受到了合夥人的欺騙,加上其他一些原因,他很快就變成了一個窮光蛋。他的一個朋友看到他如今的境況,問他道:“你怎麼變成這樣了?”

“唉,甭提了,全怪那不濟的命運。”

“您別放在心上,如果命運不願意看到你幸福,至少它會教你變得謹慎小心。”朋友安慰他說。

不知道這個商人是否聽進去了這個忠告,但可以肯定的是,人們在一般情況下,總愛把成績歸功於自己的才幹,如果失敗,那就要大罵命運女神。

【寓言解讀】

人應該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謙虛謹慎的處世態度,取得成績時,不要驕傲自滿,失敗的時候,也不要怨天尤人,應該多從自身找問題。

學問的好處

【寓言出處】

選自《拉·封丹寓言》。

【故事欣賞】

從前,在一座城市中,有兩個人為不同的意見而發生爭執。一個人很有學問但很貧困,而另一個人十分無知,但很富有。富翁想貶低窮人,他認為一切聰明人都應該尊重他,說不尊重他的人就是笨蛋。但人們認為沒有理由去尊重一些沒有價值的財富。

富翁對聰明人說道:“朋友,你覺得自己應該受到別人的尊重,但你跟我說說,你舉辦過宴會沒有?像你這樣的人,博學多才又有什麼用?你們總是住在頂層的亭子間,一年四季所穿的衣服幾乎一個樣,你的影子就像你的仆人。國家倒真需要像你們這種不用花費多少錢的人呢!不過要我說,隻有多花錢過好日子的人才會對社會進步有用。我們隻有努力花錢享受,才能保證賣貨郎、手藝人、做裁縫的,還有你們這些把自己拿不出手的作品送給銀行家的人有飯吃。”

這些狂妄無知的大話深深地刺傷了聰明人的心,聰明人有滿腹道理可反擊富人,但他不願與他爭執。後來這座城市發生了戰爭,戰爭毀掉了富翁和窮人的住宅,兩個人都被迫離開了家。沒有學問的富翁很快淪落為乞丐而遭人唾棄,而貧窮的文化人仍受人尊重和款待,他倆之間的爭執也就畫上了一個句號。

【寓言解讀】

金錢遠沒有學問對一個人的價值大,沒有金錢,人可以做精神的富翁,但沒有了學問,人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窮光蛋。有才要遠比有財更讓人尊重。

人和自己的影像

【寓言出處】

選自《拉·封丹寓言》。

【故事欣賞】

一個人非常自愛,最後到了病態的程度,他認為自己是天下最漂亮的人,沒有人能夠和他相比。他從來就不相信鏡子,因此,他總是看不到真實的自我,越是這樣,他心裏越感到滿足。為了幫他改掉這個壞習慣,命運之神特別關照他,無論他到什麼地方,都在他麵前擺放著鏡子。家中有,店鋪有,年輕人的口袋裏,甚至婦女們腰帶上都係著鏡子。這個愛美的人該怎麼辦呢?沒辦法,他隻好躲藏在最為隱蔽的地方,再也不敢隨便出來了。在他藏身之處的附近,有一條小溪,通過清澈的溪水,他看到了真實的自我。為此,他十分惱怒,極力想躲開這條小溪。但是,小溪卻很長,他費了好大勁才離開它。

【寓言解讀】

隻有認清真實的自我,才會對自己有個客觀的評價,也才能正確地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要害怕真實,因為隻有遠離虛偽,求得真實,你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老人和他的孩子

【寓言出處】

選自《拉·封丹寓言》。

【故事欣賞】

一個老人病得很嚴重,他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於是便把三個兒子叫到跟前說道:“孩子們,我這裏有一捆箭,你們試試能不能將它們折斷,做完這些之後,我再給你們講講它們捆在一起的原因是什麼。”大兒子拿起這捆箭,用盡了全身的力氣也沒折斷。他把箭交給了老人的二兒子。二兒子拚盡了全力,也沒能折斷;老人最小的兒子也沒有辦法將這捆箭折斷,一捆箭還是老樣子。

“你們這幾個孩子,看看你們的父親是怎樣將它們折斷的吧。”父親顫巍巍地說道。三個兒子都以為父親是在說笑話。可是令他們感到吃驚的是,老人拆開這捆箭,毫不費勁地一一折斷了每一根箭。

老人語重心長地對他的兒子們說:“孩子們,你們懂了嗎,這就是團結的力量。你們一定要團結,用手足情意把你們擰成一股繩。這樣,任何人都不能將你們擊垮。”這是他在病重之時說得最多的一次話。不久,老人感到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了,於是緊緊抓住兒子們的手說道:“永別了,我親愛的孩子們,我要走了。答應我,你們要親如手足,團結一致,你們必須向我保證。”三個兒子哭成了淚人,鄭重地向父親作了保證,父親一一拉著他們的手,帶著微笑去了另一個世界。

三兄弟料理完後事,就開始清理父親的遺產,他們發現,父親給他們留下了很多財產,但也留下了不少的麻煩:有個債主要扣押財產,另一個鄰居又要到法庭起訴。一開始,三兄弟還能時時牢記父親的教導,協商處理,問題很快得到解決。然而這兄弟之情是如此的短暫,他們雖然有著相同的血統,但各自的利益促使他們分離,欲望、妒忌和法律問題困繞著三兄弟,他們爭吵、分家,致使法官在許多事情上對他們一一處以重罰。債主和鄰居又重新翻案,說案子錯判要重新起訴。三兄弟由於各自利己的打算,內部分岐更大,他們互相使壞,最後三兄弟丟掉了所有家產。當他們想起捆在一起又被拆散的箭和父親的教誨時,已經太遲了。

【寓言解讀】

一個人的力量是十分微小的,而團體的的力量才是巨大的,正所謂:人心齊,泰山移。要學會利用團結的力量去戰勝困難,而不要孤軍奮戰。

鞋匠和財主

【寓言出處】

選自《拉·封丹寓言》。

【故事欣賞】

一個鞋匠很喜歡唱歌,他唱歌從早到晚不停歇,每一段曲子都很歡快。看起來,他無憂無慮生活得很自在。鞋匠的旁邊住著個財主,卻和他相反,雖然有很多錢,卻非常害怕別人偷走,他甚至把錢縫在衣服裏。他很少唱歌,睡眠也不好。很多個早上,他才剛剛入睡,鞋匠就開始唱歌,他就再也睡不著。財主抱怨道:“上帝啊,您太不眷顧我了!如果睡眠能像食物和飲料一樣被買到,我就很幸福了。”

財主把唱歌的鞋匠叫到跟前,溫和地說,“親愛的先生,你一年能賺多少錢?”他問到。“一年嗎?”鞋匠帶著笑聲說著,“要是說真話,大人,我是絕不會這樣計算我的收入的。而且,我也不天天攢錢,我隻要能混到年底就行了,我每天掙錢糊口,過一天算一天。”

“那麼,告訴我,你一天能掙多少錢?”

“有時多一點,有時少一點,要是倒黴的事情少一點,我能掙的多一些。可是一年當中歇工的日子實在太多,過多的節日讓我不得不停工,我受盡了這樣的苦頭。但就是這樣,本堂神父在講道時,還在不斷提出新聖人的紀念日。我卻無可奈何。”財主知道,為了表示崇敬,教會規定了一些聖人的節日要停工紀念。

鞋匠表現出的樸實讓財主很高興,他對鞋匠說;“我今天要使你像當上國王一樣,來,把這一百埃居(法國一種古錢幣)拿去,好好地存起來,將來你會用得著的。”

一百埃居,這可不是個小數目!鞋匠回到家裏,把錢藏在地窖裏,但同時也把他的歡樂給弄丟了。自從他得到了那筆錢,他發愁了,他的歌聲消失了,睡眠也離開了他,而憂慮、懷疑、虛驚,倒成了他家裏的常客。他提心吊膽地過著每一天,怕有人把錢搶了去,夜裏貓弄出點兒聲響,他甚至以為貓也在偷錢。他快要崩潰了,最後,這個可憐的人實在受不了了,就跑到財主家裏,對財主說:“把我的歌聲和我的睡眠還給我,把你那一百埃居拿回去!”

【寓言解讀】

有錢的好處很多,可以買到食物,可以買到飲料,還可以買來很多東西,但金錢不是萬能的,它買不來的東西也很多。它買不來良好的睡眠,買不來快樂的心情,也買不來良好的人際關係,因此,不要讓金錢主宰自己,而要學會駕馭金錢。

失去財寶的守財奴

【寓言出處】

選自《拉·封丹寓言》。

【故事欣賞】

很久以前,有一個守財奴,他有一筆錢卻舍不得花,於是將它們埋藏在地下,此時,他的心也隨著那些錢被埋進了地下,他沒有其他的消遣,唯一的快樂就是時刻想著那筆錢。他認為錢隻有越想才越有價值,因而也就越舍不得花。他吃不香,睡不穩,總怕錢被人偷走。他常常繞著那一塊地轉悠,時間一長,便引起了一個盜墓賊的懷疑,他料定此地肯定有寶物,於是趁一個機會不動聲色地把它盜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守財奴發現錢不見了,他捶胸頓足,號啕大哭,痛不欲生。一個過路人問:“你為何哭得如此傷心?”

“有人偷了我的錢。”他抽泣著回答。

“你的錢是在哪裏被偷的?”

“就在這塊石頭旁邊。”

“你為什麼把錢埋得這麼遠?現在是什麼日子,難道還是戰爭紛爭的年月?如果你把它放在自己的保險櫃裏不就沒事了嗎?這樣隨時取用也很方便呀。”

“隨時取用?哦,天哪!難道我會貪圖這一點方便嗎?你沒聽說過,用錢容易賺取難嗎?我是從來不會動用一分一毫的。”

“既然你從不動用這筆錢,那就在這裏埋一塊石頭吧,把這塊石頭當做你原來的錢財,因為這對你來說是一樣的。”過路人笑著說道。

【寓言解讀】

守財奴之所以被稱為守財奴,就是因為守著錢財而不使用,這樣這些錢財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許多美好的事物都要拿出來“使用”,使其發揮其應有的價值,這樣才符合行事的邏輯和道理。

樵夫與死神

【寓言出處】

選自《拉·封丹寓言》。

【故事欣賞】

一個樵夫生活境況十分糟糕,他十分貧窮,幾乎整個身子埋進了背上馱著的柴禾裏。他就這樣背負沉重的柴捆過了一年又一年。他常年佝僂著身子,呻吟著,步履艱難地走著,吃力地朝著他那已被煙火熏黑的家走去。最後,他實在有些無法忍受這樣的辛勞和痛苦了,就把柴捆從身上卸到地下,他又想起了自己的不幸。自從自己來到這個世上,感覺自己從來沒有感受過生活的樂趣。從來沒有一天歇著,可家中還時常吃了上頓沒下頓。要養活老婆、孩子,要負擔兵役、賦稅,還要應付債主、苦役,自己整天像一台不停運轉的機器那樣幹活,但為何還是這般貧窮?這一切讓自己成了一個最不幸的人。他想著想著就想到了去死,他開始呼喚死神。死神立即來到了他的麵前,問他該怎麼幫他死去。“請你幫我把這捆柴禾放回到我背上,快,請不要耽擱時間!”樵夫大聲要求道。

【寓言解讀】

死固然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死卻是一種不負責任的逃避,麵對困難,想到的是應該是如何解決,如何麵對,積極應對,而不應該選擇逃避。

轉換角色

【寓言出處】

選自《拉·封丹寓言》。

【故事欣賞】

有一個人十分貧困,兜裏連一分錢都沒有,他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對這個世界也沒有了任何留戀,心想這樣活著還不如去上吊,結束自己的苦日子。他打定主意後,就找了一所老房子,拿著一根繩索進去了。他想在一堵牆頭上方的一個牆釘上係上繩圈。誰知這堵牆因時間太久,不夠牢固,結果被他晃動了幾下就坍塌了,牆頭裏意外地掉出了一包金錢。這個本想自殺的人把錢撿了起來,他得到了這包藏金。他扔下上吊用的繩圈,拿著這包錢就走了。他甚至連這包錢是多少也沒有清點,更不管錢幣的形狀是圓還是方,對於這個人來說,錢是從天而降的。

這個上吊的人拿著藏金走了,而藏金的主人卻回來了。藏金的人發現自己藏著的錢已不翼而飛,他就傻眼了。

“怎麼?我人還沒有死,就丟了這筆錢?我還不如上吊死了算了!而要上吊,可我又缺根繩子。啊,這裏有個現成的繩圈,它正好等一個人去上吊。”他說道。他把繩圈係牢,把脖子套進去吊死了。

【寓言解讀】

拾金的人是幸運的,失金的人是悲哀的,金錢固然十分重要,但絕不應該重要到可以主宰人一切的程度,那些被金錢主宰了一切,甚至生命的人是可悲的,同時也是令人可鄙的。

商人、貴族、牧人和王子

【寓言出處】

選自《拉·封丹寓言》。

【故事欣賞】

四個尋找世界新大陸的人,在經曆了一場狂風大浪的“洗禮”之後,身上的衣服幾乎全失去了,四個人中一個是商人、一個是貴族,還有一個是牧人和一個王子。他們落魄他鄉,靠沿途乞討維持生活。雖然四人天南地北的,出身各不相同,但命運使他們聚集在一起。在一處泉水旁,他們坐下了,幾個無助的落難人在這裏一起商討怎樣擺脫困境。王子講的是大人物的不幸,而牧人則認為大家要擺脫目前的困境,每個人都得用盡全力,為共同的目標努力。“抱怨又有什麼用呢?我們隻要努力做事,就一定能達到目的。”牧人說。

牧人的主張立刻得到了其他三個人的認同,商人懂數學,他說:“我去教數學,教多少時間算多少。”王子接著說:“我教政治。”“我嘛,去創辦一所學校。”貴族也連忙說。

牧人說道:“你們談得對,我的朋友。但你們要明白,一個月的時間很長,在這段時間裏,你們是得不到回報的,怎麼辦?我們就隻能空著肚子挨餓?你們給了我一線美好的希望,但這很遙遠。而現在我們正在挨餓,我們當中誰能提供明天的食物呢?或者誰能說出,今天的晚餐是否有了著落?這才是我們應該考慮的,這比什麼都重要。在這裏,你們的學問用不上,而我的勞動卻可以解決當前的問題。”說完,牧人走進了森林,揮起砍刀用力砍柴,砍柴賣得的錢,換來了當日和第二天的飲食,解決了四人長期挨餓的問題,四人在以後的日子裏也都發揮了自己的長處。

【寓言解讀】

勞動是人們在這個世界上謀生的手段,從根本上說,社會的財富都直接或間接來自於人類的勞動,因此,要熱愛勞動,要學會用辛勤的勞動創造需要的一切。

攸裏西斯的夥伴

【寓言出處】

選自《拉·封丹寓言》。

【故事欣賞】

希臘伊達克的國王攸裏西斯與他的夥伴們,在經曆了長達10年的特洛伊戰爭後,在回歸故裏的途中,又在海上四處漂泊,與海風惡浪和變化多端的命運抗爭。這一天他們在一個小島靠了岸。

這個小島是太陽神的女兒西爾賽管轄的島嶼,當攸裏西斯途經此地時,她使攸裏西斯的夥伴們喝了一種甜美的魔酒,酒裏摻入了一種致命的毒物。結果,攸裏西斯的夥伴們失去了人的理智,一會兒功夫,他們的臉龐和肢體開始變成了各種動物的模樣和神態,他們變成了大象、獅子和熊。有的碩大無朋,有的則嬌小玲瓏。隻有攸裏西斯一人躲過了這場災難,因為他提防了西爾賽這害人的一手。

攸裏西斯風度翩翩又溫文爾雅,他使得西爾賽也如同喝了甜美魔酒一般,身不由己地墜入情網。這位仙女向攸裏西斯傾訴了自己烈焰般的愛情,攸裏西斯借此機會,用自己的智慧,終於促使她答應讓他的同伴——這些希臘人恢複成人。

“他們真想嗎?他們會接受你的建議嗎?”仙女西爾賽半信半疑地說,“你這就去問問他們看。”

攸裏西斯跑到變成各種動物的同伴處,對他們說:“你們喝的那杯毒酒現在仍繼續在發揮著藥效,我是特意趕來解救你們的。親愛的夥伴們,你們應該樂意再恢複成人吧?現在你們已經有講話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