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篇:人物故事(2 / 3)

獅子說話了,它好久沒講話,一說起來幾乎是大聲地喊叫:“我的頭腦還沒有傻到如此地步,放棄我剛剛獲得的這份優厚的生活待遇!我有尖牙利爪,誰惹惱了我,我就把他撕成碎片。我現在是眾獸之王,難道我還會重新到伊達克國去作一個小小的市民?也許你還想讓我重新回到你的身邊當一名普通士兵,不過我不想改變目前的狀況。”

從獅子處碰了一鼻子灰,攸裏西斯又來到了熊那兒:“嗨!我的好兄弟,瞧你成了啥模樣!過去的你多麼英俊瀟灑。”

“啊!真的我們又相聚了,”熊接著話說下去,“我現在的模樣是啥樣子?就是一隻熊該有的樣子。怎麼能說誰的樣子就比我強?難道非要用你的標準來裁決我的好惡?在母熊的眼裏我就是它的白馬王子。我的話傷了你的心吧,那你就走好了,讓我留下來。我活得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很是知足,現在幹脆跟你挑明了吧,我決不想改變我目前的狀況。”沒有辦法,攸裏西斯又向狼建議,並試圖說服它恢複人形。他說:“夥伴啊,我真為你感到羞愧,一個年輕漂亮的牧羊女逢人便說你是多麼的貪婪,你吃了她許多羊,過去你還曾經保護過她的羊群呢,你過的是正直充實的生活。可如今呢?離開森林吧,你不要作令人憎惡的狼了,重新回到善良的人當中吧!”

“你是善良的人嗎?”狼反詰道,“我真是看不出來。你把我當成了凶殘的動物,你這樣對我說話,你又算是什麼正人君子呢?沒有狼,你們不照樣宰吃這些羊嗎?村子裏的人照樣為之叫苦不迭。假如我是人,照你講的道理,是不應濫殺無辜的,但為什麼你們常常因一句話不投機就大開殺戒?你們這不也是狼的行為嗎?經過深思熟慮後,我要對你講,既然都是壞東西,我想寧願當狼也比做人強。我決不會改變現狀。”

【寓言解讀】

可悲的攸裏西斯的夥伴們已經變成了自己私欲的奴隸,在他們眼裏,為所欲為才是真正的自由,才是幸福的生活,這多麼可怕,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要控製自己的私欲,防止不當的私欲泛濫成災,做一個懂得節製的人。

獵人

【寓言出處】

選自《克雷洛夫寓言》。

《克雷洛夫寓言》是俄國著名的寓言故事書,作者克雷洛夫是十八世紀俄國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寓言》共收集了203篇寓言故事,富含生活智慧和實際經驗。寓言語言優美、寓意深刻,常借動物和植物的形象,反映廣泛的社會生活,刻畫社會上各種人物的複雜性格,抒發自己的民主思想,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故事欣賞】

一個獵人帶上獵槍、彈藥、袋子,還有他的一隻忠誠的獵狗到森林中去獵獲飛禽走獸。獵人去打獵,槍筒裏卻未裝上火藥。有人勸他在家裏就把彈藥裝好,獵人沒有聽,還是帶著空槍上路了。他不以為然地說:“不需要!我非常熟悉這條道,連隻麻雀也看不到。要到達目的地需要整整一個小時,路上裝一百次彈藥都來得及。”可結果呢?命運女神仿佛故意跟他開玩笑。他剛剛離開出發地,就看見一群野鴨在湖麵上嬉戲。如果事先裝好彈藥,他一梭子彈就能打中六七隻,這些野味足夠他吃一星期的了。然而此刻他趕緊裝彈藥,但是野鴨已經有了警惕,還沒有裝好,野鴨就大叫一聲,振翅起飛,它們高高地在森林上空排成一隊,即刻就消失得無影無蹤。獵人繼續在森林裏轉悠,結果一無所獲,甚至沒有碰見一隻麻雀。更為糟糕的是,突然下起了大雨。就這樣獵人全身都被淋濕了,空著雙手回到家裏。可是獵人還隻是抱怨命運,而不是自責。

【寓言解讀】

機遇隻屬於有準備的人,凡事不要抱有“來得及”的懶惰心理。凡事早作準備,這樣才會在機遇到來時從容應對,不會讓本可到手的機遇從手中溜走。

財主和長工

【寓言出處】

選自《克雷洛夫寓言》。

【故事欣賞】

有一天晚上,財主和他的長工在樹林裏走著,突然迎麵來了一隻熊。財主剛叫喊了兩聲,就被有力的熊掌逮住了。熊把他緊緊地挾住,翻過來轉過去,緊緊地壓倒在地上,想挑個好地方下口。財主的性命眼看就要完結了,他開始大聲向他的長工斯傑潘求救。

他的長工——那個年輕有力的長工斯傑潘不顧生命危險,運足全身力氣,掄起斧子,朝熊的腦袋劈下去,又用鋼叉刺穿了熊的肚子。熊慘叫一聲,滾倒在地,咽氣了。

危機過去了,財主卻把他的救命恩人罵得昏天黑地。可憐的斯傑潘呆呆地站在那兒:“天哪!這是為什麼啊?”

“蠢才,你還問呢?”財主嗬斥道,“趁早收起你的傻笑吧!你怎麼把熊皮都毀了呢?真是胡來!”

【寓言解讀】

惡人是不值得同情的,更不值得救贖。在危難關頭,他們磕頭求助,但一旦危難過去,他們就會惡臉相向。對這類惡人,一定要提高警惕。

傑米揚請客

【寓言出處】

選自《克雷洛夫寓言》。

【故事欣賞】

傑米揚準備了一大鍋湯,請朋友福卡前來品嚐。傑米揚熱情地說:“老朋友,感謝你的光臨!這個菜是特別為你預備的。”

福卡回答:“不,親愛的朋友,吃不下了!我已經吃得很多了,真的,實在吃不下了。”“沒關係,才一小盆,總會吃得下去的。這湯味道多鮮啊!”“可我已經吃過三盆了!”“嗨,何必計數呢?盡量喝吧,隻要你喜歡。憑良心說,這湯真香、真稠,看那層浮油在盆子裏凝結起來,簡直跟琥珀一樣。老朋友,你一定替我吃完它!吃了有好處的!這是鱸魚,這是肚片,這是鱘魚。吃吧!”傑米揚喊自己的妻子,“親愛的,你來敬客人,客人會領你的情的。”

傑米揚就這樣熱情地款待福卡,一個勁兒勸他吃,不讓他休息,不讓他喘氣。福卡的臉上大汗如雨,勉強又吃了一盆,並裝著吃得津津有味,把盆子裏的湯吃了個精光。

傑米揚嚷道:“這樣的朋友我才喜歡,我最討厭那些吃東西假裝客氣的人。看你吃得這麼香,我真高興!好,再來一盆吧!”

可憐的福卡雖然喜歡喝湯,但這樣喝卻跟受罪一樣。他馬上站起身來,抓起帽子、腰帶和手杖,出門跑回家去了,從此再也不來傑米揚的家了。

【寓言解讀】

即使東西再好,也不可不加節製地強塞於人,這樣一來,好東西也變得讓人害怕,進而敬而遠之。

巨人的陰影

【寓言出處】

選自《克雷洛夫寓言》。

【故事欣賞】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地方有一個巨人,巨人的身體非常強壯,但視力有問題,在光線不充足或有陰影的地方就看不到東西。可是他自己並不知道自己視力不好,還認為別人也是這樣的。

善良的巨人有著自己的缺點,那就是比較固執,愛麵子,不願意聽人批評自己,而且更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缺點。

巨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帶領著一些人開墾了很多荒地,建起了一個村莊,讓很多人在他的村莊裏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後來,巨人年紀大了,沒有力氣耕種了,便改為白天守護村莊。

有一個不想幹活的侏儒,依靠偷盜為生,在很多村莊他都能夠得手,但是在巨人的村莊中卻非常難以得手,因為有巨人的守護。但是他不死心,在幾天細致的觀察過程中,他發現:當巨人背對著陽光走路時,由於巨人的陰影落在了身體的前方,巨人經常會摔倒,由此他知道了巨人眼睛不好的秘密。在陽光明媚的一天上午,村民們都下地幹活去了。當巨人經過這個侏儒的身邊時,他便迅速地跳到了巨人的陰影裏,藏在陰影下隨著巨人一起走進村莊。巨人毫無察覺,因為他看不到自己陰影裏的東西。侏儒偷了東西後,又藏在巨人的陰影裏隨著巨人一起走出了村莊。不久以後,大家發現村莊裏麵經常丟失東西,於是紛紛找原因,巨人也想了很多辦法,修起了圍牆,增加了巡邏的次數。但是還是經常丟東西。終於有一天,一個村民在遠處看見了巨人陰影裏麵的侏儒,急忙大聲提醒巨人。巨人聽到後,環顧四周,沒有發現任何人,於是就惱火地對那個村民訓道:“你亂喊叫什麼!”在這樣的事情又發生了好多次後,村民們都不敢和巨人再說這樣的事情了,因為巨人是他們的領袖。

後來,越來越多的好吃懶做的家夥發現了這個秘密,於是巨人陰影裏的侏儒就越來越多,有些以前勤勞的人見狀也加入了這個行列,沒有辦法,巨人的村莊裏一些勤勞的村民開始陸續離開了巨人村莊。最後,隻剩下巨人一個人在這裏生活了,村莊裏所有的財物也都被偷走了。巨人最後在孤獨與痛苦中慢慢死去。但他至死也想不明白:為什麼村民總說他旁邊有很多侏儒,而他自己卻什麼也看不到,為什麼勤勞的村民要離開他。

【寓言解讀】

一個人要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並努力彌補不足。一定不要為了所謂的尊嚴,而怯於承認,要知道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表現,這樣自欺欺人下去,吃虧的也必定是自己。

磨坊主

【寓言出處】

選自《克雷洛夫寓言》。

【故事欣賞】

有一個磨坊主,他的堤壩滲水,如果一開始就把漏洞堵住,就不會造成什麼大問題。但不知是出於什麼原因,這個磨坊主一點兒也不著急,於是水越滲越厲害,簡直像一條潺潺的小溪。鄰居們勸說磨坊主:“喂,磨坊主,該醒醒了!可別麻痹大意!”

磨坊主卻說:“沒關係,我的磨坊耗水並不多,現有的水我用一輩子也綽綽有餘。”

他高枕無憂,可這時漏水已如決堤。災難終於來臨,磨盤停止轉動,磨坊宣告休息。這個磨坊主這才醒悟過來,唉聲歎氣地想辦法如何才能保住水力。他站在堤壩旁觀察怎樣能夠彌補漏洞,卻發現有幾隻母雞到這兒來飲水。

“壞蛋,頭上長著冠子的蠢貨!”他嚷道,“我已經不知道從哪兒去弄水了,你們還在這兒盡情地吮吸。”磨坊主說罷抓起一根劈柴,朝母雞擲去,母雞倉皇逃去。磨坊主這樣做給自己帶來了什麼好處呢?既沒弄到水,還失去了母雞。磨坊主隻好垂頭喪氣地回家去了。

【寓言解讀】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把自己的不快施加到無關的人或事物上是不對的,同時也是修養不夠的表現。

外來教民

【寓言出處】

選自《克雷洛夫寓言》。

【故事欣賞】

一個傳教士(傳播宗教的人)在教堂裏念勸善的經,他口若懸河,講得娓娓動聽。純樸的真理在他將來好像未經任何雕琢,揭露了虛幻的塵世,讓所有的意念和情感直達人心。傳教士已經結束了布道,但教民們還在凝神諦聽,沉浸在剛才傳教士的話語中,一個個深受感動,竟未察覺臉上已淚水縱橫。

當這些虔誠的教民離開教堂時,隻聽見兩個聽眾在議論。“講得多麼好啊!”一個人說,“多麼熱情,多麼動聽!那些勸善的話多麼打動人!而你,老兄,大概是鐵石心腸,怎麼沒見你流眼淚,也許是沒聽清楚吧?”

另一個人馬上答道:“怎麼會沒聽清楚呢?我當然聽清了,隻不過我沒有流淚的必要,因為我不是這個區的教民。”

【寓言解讀】

真理(包括做人、做事的道理),不能因為是來自於朋友就接受,來自於他人就拒絕,這種行為是不對的,是對真理的不尊重。

出海的牧人

【寓言出處】

選自《克雷洛夫寓言》。

【故事欣賞】

一個牧人在海邊一個舒適的茅屋裏安身,他養了一小群羊,日子過得安安穩穩。牧人的生活雖然不算非常富有,但是也從來沒有品嚐過辛酸苦難。多年來,他可能比王宮貴族都更滿足於自己的命運。然而,他經常在海岸邊看到從海上運來的大量財寶,看到從船上卸下的貨物幾乎把倉庫撐破,看到貨主那樣闊氣。時間久了,他被這一景象迷惑,於是賣掉了羊群和房屋,換成貨物,也乘船出海去把生意做。

牧人很快便體會到大海如何把他欺騙。牧人的船啟航了,海岸剛剛從視野裏消失,突然風暴驟起,船被打翻,貨物全部沉入海底,他自己好不容易才脫險。無奈之下,牧人又開始放羊。隻是現在同過去已完全不一樣,過去放的羊是自己的,現在則是為掙錢而替別人放羊。他盡管非常貧困,但靠著自己的忍耐和勤勞以及省吃儉用把錢積攢起來,終於牧人又有了自己的羊群。有一天風和日麗,天氣晴朗,牧人趕著自己的羊群坐在海邊,隻見海水微微蕩漾,整個大海都顯得那樣平靜,一條條航船從碼頭平穩地駛出。“朋友!”牧人對大海說,“看來你又想騙我。如果你想騙我的錢,那是白費心思!我已經被你騙去不少,你應該去找其他人行騙。你盡管去騙別人吧,反正從我這裏你再也騙不去一文錢了。”

【寓言解讀】

人不應該空想,更不應該去為了遙不可及的空想而愚蠢地行動,而應該立足現實,抓住實際可靠的東西,這樣才會有所收獲。

冤枉

【寓言出處】

選自《克雷洛夫寓言》。

【故事欣賞】

從前有一個名為婆羅門的教派。在他們修行的廟宇裏,教徒們各個都虔誠篤信,潛心修行,但其中有一個人卻不是這樣,他覺得修行是一件很枯燥乏味的事情,因此對修行格外厭惡。廟宇裏的住持十分嚴厲,如果誰觸犯了教規,就會受到極為嚴厲的處罰。偏偏這個人與眾不同,一點都不害怕。

有一天,規定是齋日,這個人嘴饞了,想吃葷菜。他想方設法找到了幾個雞蛋。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他悄悄地跑到修行室,將神明前的燭火燃得旺旺的,就開始烤雞蛋。這個人一邊目不轉睛地翻轉著雞蛋,聞著雞蛋撲鼻的香味,一邊嘲諷住持:“哼,看你平時那麼厲害,這回肯定想不到我會躲在這裏烤雞蛋吃。啊,看看我這雞蛋烤得金黃金黃的,肯定好吃極了……”這時候,門突然被推開了,住持走了進來,看到了這一幕。被抓個現形,這回這個犯了戒規的人可跑不掉。麵對住持的嚴厲責問,這個婆羅門教徒害怕了,聲淚俱下,乞求寬恕:“仁慈的住持啊,請您原諒我的罪行。說實話,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麼做,一定是鬼迷心竅,我才會犯下這滔天罪行。求求您,寬恕我吧,我下次再也不會了!”忽然小鬼從壁爐後麵跑出來,憤憤不平地說:“哼,你真是不害臊,總是把罪過推在我身上。我可是平生第一次見到在燭火上烤雞蛋的呢!而這一奇特的做法,可是剛剛我看到你這樣做才學會的呢!”

【寓言解讀】

不敢承擔自己的過失,把責任推卸給他人是懦夫的一種表現,勇於承擔,敢於承擔才是誠實的體現,才是成大事者應具備的品質。

挑剔的待嫁姑娘

【寓言出處】

選自《克雷洛夫寓言》。

【故事欣賞】

從前有一個還沒有嫁出去的女孩,她想給自己找個滿意的丈夫。這沒什麼可批評的,但是這個女孩實在是太挑剔了。她要自己未來的丈夫年輕、聰明、漂亮,此外還得無條件地愛她,絕不能妒忌。可是到哪裏去找這樣十全十美的人呢?顯貴的求婚者接連不斷地上門,女孩家門庭若市。但是這女孩實在太挑剔了,別的女孩求之不得的男人,她卻看不上眼,這人沒有勳章,那人級別太低,還有要不這人鼻子太大,或是眉毛太細。挑來選去,沒有一個中她的意。漸漸地,求婚者來得少了,一晃兩年過去了。另外一些人又來求婚,隻是求婚者的檔次已經低了一級。女孩說:“他們白費心思,多麼粗俗啊,想和我結婚,簡直是異想天開!連過去被我拒絕的求婚者他們都比不了,別以為我迫不及待地要嫁人,其實我的日子過得很愜意。我白天玩得快活,夜裏睡得安穩。”就這樣,這批求婚者也被拒絕了。從此登門提親的人越來越少,女孩家門庭冷落,客人稀少。年複一年,來提親的人終於絕跡,而女孩的青春年華也過去了。她百無聊賴,細數過去的女友,但她們不是出嫁就是已定親了,惟獨她一人被遺忘。女孩照照鏡子,不禁傷感,時間一天天地奪取了她的美貌,過去她周圍的崇拜者數不勝數,聚會沒有她便沒有樂趣,而現在,隻有老太婆們拉她去打牌。這個高傲的女孩已沒了傲氣,現實命令她趕快嫁人,再也不要挑剔。恰好有個人向她提親,她立即應允,並為此感到高興,盡管新郎有點兒殘疾。

【寓言解讀】

凡事不可過於挑剔,挑剔過度,不知滿足,不僅會失去原本很好的機會,還會在挑剔中迷失自己。

財富

【寓言出處】

選自《泰戈爾寓言》。

《泰戈爾寓言》是印度詩人泰戈爾(1861-1941)的寓言詩集。

【故事欣賞】

薩納丹在恒河邊數著念珠祈禱,一個衣衫襤褸的婆羅門(祭祀貴族)來到他的麵前說:“救救我,我好苦啊!”

“我隻有一隻施舍碗了,我已經把我的東西都給光了。”薩納丹說。

“可是大自在神(古印度一教派的神)托夢給我,讓我前來求你。”婆羅門說。

薩納丹忽然想起他曾在河堤邊卵石堆裏撿到的那塊無價的寶石,當時他想,有人也許需要它,便把它藏在沙裏。他給婆羅門指出了地點,婆羅門按照他所說的,果然挖出了那塊寶石。

婆羅門坐在地上,沉思良久,直到夕陽沉落在樹林後麵,放牛的人都趕著牛群回家了。他站起來,緩步走到薩納丹麵前說道:“大師,有一種財富足以藐視世間一切財富,請施舍給我一丁點兒那樣的財富。”

說罷,他把那塊珍貴的寶石扔進了河裏。

【寓言解讀】

婆羅門所說的藐視世間一切財富的財富是指善良。善良是世界上最為珍貴的品質,也是一種巨大的力量。

畫家和他的畫

【寓言出處】

選自《泰戈爾寓言》

【故事欣賞】

有一天,一個畫家在集市上賣畫,有一個在年輕時曾把畫家的父親欺辱致死的大臣的孩子,帶了一群仆人走過集市。大臣的孩子在畫家的作品前麵停了下來,挑選了一幅畫準備買下來。畫家卻在畫上蓋了一塊布,說他不出售這幅畫。大臣的孩子日夜思念著這幅畫,鬱鬱寡歡,最後他的父親找到畫家,表示願意出高價買這幅畫。但是畫家寧肯讓那幅畫掛在畫室的牆壁上,卻不願出售。他沉著臉坐在畫前,自言自語地說:“這就是我的報複。”

這位畫家表示虔誠的唯一形式是每天早晨描一幅神像。但現在他覺得這些畫像一天天變得同他往常畫的迥然不同了。

這件事情使他感到苦惱,而且他找不出一個答案,直到有一天,他在看自己的畫時猛地驚跳起來。他剛畫好的一幅神像的眼睛,竟是那個大臣的眼睛,神像的嘴唇也是大臣的嘴唇。

他氣急敗壞地撕毀了畫像,大聲叫喊:“我的報複已經回報到我頭上來了!”

【寓言解讀】

不要讓怨恨占據自己的心靈,一旦讓怨恨占據了心靈,生活就缺少了陽光和溫暖,生命也就會變得暗淡。走出怨恨,世界會變得更加寬廣。

醜角的笑

【寓言出處】

選自《泰戈爾寓言》。

【故事欣賞】

將軍走到正處於暴怒中的國王麵前,向國王敬禮說:“村子已經受到懲罰,男人們都被打倒在地上,女人們蜷縮在沒有燈火的屋子裏,不敢哭出聲來。”

祭司長站起來向國王祝賀:“上帝的仁慈永遠歸於陛下。”

醜角聽到這句話縱聲大笑,嚇得朝臣們毛骨悚然,國王的眉頭皺得更緊了。

“王座的尊榮,”大臣說,“是以陛下的威嚴和全能上帝的恩寵為支柱的。”

醜角笑得更響了,國王怒聲喝道:“不合時宜地尋歡作樂!”

“上帝賜給陛下多少恩寵,而他賜給我的就隻有這一份笑的權力。”

“這份權力要斷送你的性命。”國王右手握劍說。但是醜角又縱聲大笑起來,直到他不能再笑為止。恐怖的陰影籠罩著宮廷,因為他們聽見大笑的聲音在上帝的沉默深處回響。

【寓言解讀】

無論是誰,都沒有權力濫殺無辜。生命是人最可寶貴的財富之一,每個人都應該珍視,不可荼毒。

囚人

【寓言出處】

選自《泰戈爾寓言》。

【故事欣賞】

“囚人,誰把你捆起來的?”

“是我的主人,我以為我的財富與權力勝過世界上的任何人,我把我王國的錢財收聚在我的寶庫裏。一天晚上,我睡在我主人的床上,一覺醒來,我發現我在自己的寶庫裏做了囚人。”

“囚人,告訴我,是誰鑄的這條堅牢的鎖鏈?”

“是我,是我自己用心鑄造的。我以為我無敵的權力會征服世界,使我有絕對的自由。我用烈火重錘打造了這條鐵鏈。等到工作完成,鐵鏈堅牢完善,我發現這鐵鏈把我捆住了。”

【寓言解讀】

貪欲是深不見底的無底洞,它困住的往往是那些高高在上、自以為是、貪婪自私的人。實際上,困住他們的不是別人,而是他們自己,他們作繭自縛,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尋找點金石的瘋子

【寓言出處】

選自《泰戈爾寓言》。

【故事欣賞】

一個流浪的瘋子在四處尋找點金石。他亂蓬蓬的褐黃的頭發亂上蒙著塵土,他身體十分削瘦。他雙唇緊閉,如同他緊閉的心門。他通紅的眼睛就像螢火蟲用燈亮尋找它的愛侶。

一個村童走上來問:“你腰上的那條金鏈是從哪裏來的呢?”瘋子被嚇了一跳,那條本來是鐵的鏈子真的變成金的了!這不是一場夢,但是他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變成的。

他狂亂地敲著自己的前額。什麼時候,嗬,在他不知不覺之中成功了?拾起小石頭碰碰那條鏈子,然後不看看變化與否,就把它扔掉,這已成了習慣。就是這樣,這瘋子失掉了本已到手的那塊點金石。

太陽西沉,天空燦金。瘋子沿著自己的腳印走回,去尋找他失去的點金石。他身體彎曲著,他已經筋疲力盡,他的心像連根拔起的樹一樣,萎垂在塵土裏了。

【寓言解讀】

做事要保持耐心和信心,不要心浮氣躁,這樣才能使到手的機會不會輕易溜走。

兩個隱士

【寓言出處】

選自《紀伯倫寓言》。

《紀伯倫寓言》是黎巴嫩著名詩人、作家紀伯倫(1883—1931)的寓言故事集,作品文辭優美、內蘊深厚,富有哲理。

【故事欣賞】

在幽寂的深山中隱居著兩位隱士,他們十分有愛,彼此相敬如賓。這兩位隱士共同享用一個陶缽,這是他們唯一的財產。有一天,邪惡精靈附在年長隱士的心中,於是年長隱士來到年輕隱士麵前說:“我們同住已久,現在是我們該分別的時候了。讓我們平分財產吧!”年輕的隱士聽後,不無憂傷地說:“這真使我難過,兄長,你竟要離我而去了。但你既然決心要走,那就這樣吧。”他拿出那個陶缽,把它遞給年長的隱士,說:“我們無法把它平分,兄長,你拿去吧。”

“我可不接受這種施舍,除了我應得的那一份,我什麼也不會拿。這個陶缽必須平分。”“如果這缽被分為兩半,它對你對我還有何用呢?假如你願意,我們可以通過抓鬮來決定缽的歸屬。”年輕的隱士這樣說道。

“我隻願公平地得到我那份財產,我不會愚蠢到讓公道及我的財產由那些沒指望的允諾來決定。這個陶缽必須平分。”

年輕隱士無法說服他,隻好說:“如果這的確是你的意願,即使打碎它你也不在乎,那麼就讓我們現在把它分了吧!”

這時年長隱士的臉色卻變得非常冷峻,他破口大罵:“你這該詛咒的懦夫,你竟然不敢爭鬥!”

【寓言解讀】

對待那些蠻不講理、無理取鬧的人,不要膽怯,更不要退讓,要勇於與他們作鬥爭,否則,他們會得寸進尺。鬥爭會讓他們懂得尊重和公正。

偶像

【寓言出處】

選自《謝米哈爾科夫寓言》。

《謝米哈爾科夫寓言》是俄國童話作家謝米哈爾科夫的寓言詩集。作品短小,寓意深刻,富有感染力。

【故事欣賞】

曾經有一座島在這裏存在過,隨著滄海桑田的變遷,如今它已不複存在。當年,島上的人用黃金鑄了一尊神像,供平民百姓們頂禮膜拜。神像的腳下供品羅列,香煙繚繞,歌聲不斷,每一個人都心甘情願地犧牲自我獻上祭壇。黃金神像從高處向下凝望,傾聽著讚歌、祈禱和祝詞。

一天黑夜,山上忽然傳來隆隆轟鳴,島上居民一片驚恐,大地猛然震裂,很多人掉進裂開的大地,人們奔向神像,求他救命。然而就在這千鈞一發的緊急關頭,大地又一次震顫並發出巨響,黃金的神像似受到衝撞,整個身體搖搖晃晃,沒等到祈求者爬到跟前,就轟然破裂,倒塌在地上。

【寓言解讀】

偶像除了可能在心理上能夠給予你慰藉外,不會給你任何的實際幫助,因此,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偶像上。

有學問的兒子

【寓言出處】

選自《列夫·托爾斯泰寓言》。

《列夫·托爾斯泰寓言》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的寓言故事集。作品是列夫·托爾斯泰根據俄羅斯生活中的素材編寫的,小部分素材來源於希臘、印度和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區的童話。作品內容豐富,語言通俗易懂,喻義深刻,富有教育意義。

【故事欣賞】

上大學的兒子從城裏回到農村的家裏,他的父親說:“今天你和我一起去割草,你去拿草耙,給我當個幫手。”可是兒子已經沾染上了好逸惡勞的壞品行,不願幹活,他說:“我學的是科學,鄉下人的活我全都忘記了,草耙是什麼樣的東西?”說完他就轉身走了。一會兒他走進院子,一腳踩在草耙上,草耙的把兒一下子打在他的腦門上。這時他終於想起了什麼是草耙。他揉揉腦門兒,惱怒地說:“是哪個傻瓜把草耙扔在這兒的?”

【寓言解讀】

做人不要忘本,有了一點點才能或者本事,就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眼高於頂是不對的。

爺爺和孫子

【寓言出處】

選自《列夫·托爾斯泰寓言》。

【故事欣賞】

爺爺年歲已高,老態龍鍾了,他邁不動雙腿,眼睛看不清,耳朵聽不見,牙齒也都掉光了。當他吃飯的時候,飯菜常常從他嘴裏漏出來。兒子和兒媳婦便不再讓他上桌子,隻讓他在火爐邊吃飯。有一次,他們端了一碗飯給老人吃,老人想把碗挪近一點,可是碗掉在地上,摔碎了。兒媳婦見此情形就開始破口大罵,說他把家裏的東西都弄壞了,打了好多碗。她還說以後她要用大木盆給老人盛飯。老人隻是歎了口氣,一言未發。

有一天,兒子和媳婦在家裏坐著,看見他們的兒子在地上擺弄一堆小木片。父親就問道:“兒子,你這是在做什麼?”

“爸,我正在做木盆呢。等將來你和媽老了的時候,我好用這隻木盆給你們盛飯。”兒子回答道。

夫妻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哭了起來,他們為自己那樣對待老人而羞愧。從那以後,他們又重新把老人請上桌吃飯,並且細心地照顧他。

【寓言解讀】

尊敬、孝順老人是一種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美德,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都有需要人照顧的時候,設身處地地為老人想想,就知道該怎樣對待老人了。

一袋寶石

【寓言出處】

選自《奧修寓言》。

《奧修寓言》是印度作家奧修(1931-1990)的寓言故事集。

【故事欣賞】

一天清晨,太陽還沒有出來,漁夫就到了河邊,他覺得有什麼東西在他的腳下,後來才發現是一小袋的石頭。他將漁網放在一旁,撿起了袋子,坐在岸邊等待日出,以便開始一天的工作。他懶洋洋地從袋子裏拿出一塊石頭丟進水裏。沒有什麼事可做,他繼續把石頭一塊塊地扔進水裏。

太陽漸漸升起來了,大地泛起一片金色,這時還剩下最後一塊石頭沒有被他扔掉。當他借助白天的光看到他手中的這塊石頭時,他的心跳幾乎都要停止了,那是一顆寶石!在黑暗中,他把整袋的寶石都一塊塊地丟掉了!在未知的情況下,他損失了多少財富啊!他充滿懊悔,咒罵自己的愚蠢。

他在無意間遇到的財富能夠讓他過一輩子的好日子,然而在黑暗中,在不知不覺當中,他又把它扔掉了。但是就某方麵來講,他還是幸運的:至少還留下了一塊寶石,在他將那顆寶石扔掉之前,天已經亮了。一般來講,大多數人甚至還沒有那麼幸運。

【寓言解讀】

生命就像那袋寶石,有很多時光被當做無用的石頭不知不覺中“扔”掉了,但當發現這一愚蠢的行為時,要及時停止,好好珍惜,好好利用美好的比寶石珍貴得多的時光。

學者渡河

【寓言出處】

選自《奧修寓言》。

【故事欣賞】

穆拉·納斯魯汀(一個猶太富翁)有一艘渡船,當時運不好時,他就擺船渡客。一天,有一個偉大的學者、語法學家坐上了他的渡船。

學者問納斯魯汀:“你學過經文嗎?你知道《可蘭經》嗎?”

“沒有,我沒有時間。”納斯魯汀說。

“你一半的生命浪費掉了。”學者說。

突然來了一場風暴,小船遠離了河岸,隨時都有可能沉沒。

“先生,你知道怎樣遊泳嗎?”納斯魯汀問。

那人非常害怕,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浸透了服。他說:“不會。”

“那你的整個生命都浪費了。我走了!”納斯魯汀說。

【寓言解讀】

不要嘲笑別人,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都有自己的短處。不要拿自己的長處對比別人的短處,否則,暴露出的是自己的淺薄和無知。

次非斬蛟

【寓言出處】

選自《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是秦國丞相呂不韋主編的一部古代類百科全書,全書共12卷,160篇,二十餘萬字。

【故事欣賞】

次非是個楚國人,他在一次旅遊時來到吳國幹遂這個地方,在這裏他得到了一柄非常鋒利的寶劍,次非高高興興地帶著劍啟程回楚國。

次非在返回楚國的途中要過一條大江,次非便乘船渡江。當渡江的小木船行到了江中心時,忽然從水底遊來兩條大蛟,異常凶猛地向這條小木船襲擊過來,很快地從兩邊纏住渡船不放,情況非常危急,所有乘船過江的人都嚇呆了。這時,次非向擺渡的船夫問道:“您在江上搖櫓擺渡多年了,您曾經見到或聽到過有兩條大蛟纏住船不放而船上的人還能夠有活下去的可能嗎?”船夫回答說:“我駕船渡江幾十年,也不知送過多少人過江,不說沒見到,還從來沒有聽說過有這樣的事情而船上的人是沒有危險的。”次非想:如果不除掉這兩條惡蛟的話,全船的人就會有生命的危險。於是他立即脫去外衣,捋起衣袖,抽出從吳國幹遂得到的寶劍,對船上的人說:“這兩條大蛟如此凶惡,也隻不過是這江中一堆快要腐爛了的骨和肉,還怕它幹什麼?為了保全船上所有人的生命,我即使丟掉了這柄剛剛得到的上好寶劍,哪怕是我個人的生命,也沒有什麼可惜的。”說完,他就毫無猶豫地手持寶劍跳到江中向纏住渡船不放的大蛟砍去,經過一場緊張、激烈的惡鬥,次非揮劍斬了那兩條大蛟,從容不迫地上到船上來。就這樣,次非斬除了兩條大蛟,保住了渡江的小木船,挽救了全船人的生命。

【寓言解讀】

為了正義挺身而出是值得敬佩的行為,在這個過程中,即使獻上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也義無反顧,其行為可歌可泣,值得每個人有良知的人效仿。

割肉相啖

【寓言出處】

選自《呂氏春秋》。

【故事欣賞】

戰國時代,在齊國有一個不知名字的小鎮,小鎮上有兩個自命不凡、愛說大話、常常自誇為全世界最勇敢、最不怕死的人。他們一個住在城東,一個住在城西。

一天,這兩個自誇世界上最為勇敢的人碰巧同時來到一家酒樓喝酒。他們一先一後進了酒樓後才互相看見對方。兩人相互寒暄了一番後,便選中靠窗的一張又幹淨、又明亮的餐桌相對而坐。不一會兒,酒保送上來了一壇陳年老酒。店小二又替他們剝去壇口上的封口泥,打開了酒壇蓋子,一股香氣撲鼻而來。店小二替他們各自斟滿了一碗酒後,把酒壇子放到桌子上,很客氣地退了下去。

這兩個人喝了一會兒酒,聊了一會兒,漸漸覺得有酒無肉實在是有些乏味。其中一個人提議說:“老兄,稍等一會兒再喝。這樣光喝酒不吃肉很是乏味,我到菜市場去買幾斤肉來,叫這酒店廚師加工後端上桌子供我們下酒。咱倆難得在一起,今天喝個痛快。”另一個人答道:“老兄,不必到菜市場去買肉了。你我身上不都長著有肉嗎?聽人說腿肚子上的肉是精肉,我們將自己隨身帶的刀在自己身上割下肉來下酒,又新鮮、又幹淨,不是更好嗎?隻叫店小二端盆醬來蘸著吃就行了”。那個提議去菜市場賣肉的人為了表現自己的“勇敢”,隻好同意了對方的提議。不一會兒,店小二將一盆醬端來了,放在桌子上麵。他們每人喝了一碗酒後,各自抽出自己的腰刀,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大塊肉來,血淋淋的放在醬盆裏蘸了一下,然後送到自己嘴裏咽了下去。就這樣,他們每喝一大碗酒,就在各自大腿上割下一大塊肉來吃。當時在場的人看到後又驚訝,又害怕,但誰也不敢上前說什麼。這兩個人在酒樓裏一邊喝酒,一邊吃著從自己身上割下的肉。他們兩個人都自稱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因此,誰也不肯在對方麵前認輸。就這樣,酒一大碗一大碗地喝下去,他們身上的肉也一大塊一大塊地被割下來;鮮血不斷地從他們身上流出,流到地上,流了一大片……不多久,這兩個自詡為最勇敢的人都由於失血過多而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