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篇:動物故事(2 / 3)

鷹王根本瞧不起鼴鼠的勸告,心想:真是怪事啦!老鷹還需要鼴鼠來提醒?你們這些躲在洞裏的家夥,難道能否認老鷹的眼睛是銳利的嗎?你們鼴鼠是什麼東西,竟然膽敢跑出來幹涉鷹王的事情?

於是鷹王毫不理睬鼴鼠善意的勸告,繼續動手築巢,當天就把全家搬了進去。不久,鷹後孵出了一窩可愛的小家夥。

一天早晨,太陽剛剛升起來,外出捕食的鷹王帶著豐盛的早餐飛回家來,它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那棵橡樹已經倒掉了,它的鷹後和它的子女都已經摔死了。

鷹王悲痛不已,它放聲大哭道:“我多麼愚蠢啊!我竟然把最好的忠告當成了耳邊風,所以,命運就給予我這樣嚴厲的懲罰。我從來不曾料到,一隻鼴鼠的警告竟會是這樣準確,真是怪事啊!”

謙恭的鼴鼠答道:“輕視從下麵來的忠告是愚蠢的。你想想看,我就在地底下打洞,和樹根十分接近,樹根是好是壞,有誰還會比我知道得更清楚呢?”

【寓言解讀】

對來自真誠善意的忠告,要認真聽取,樂於接受,即使這類忠告是一些批評意見,也要認真對待,不可忽視,忽視忠告是愚蠢的行為。

燕子與小鳥

【寓言出處】

選自《拉·封丹寓言》。

【故事欣賞】

一隻燕子在飛行途中學到了不少的知識,如今這隻燕子已能預見到常見的雷雨了,因此在暴風雨襲來之前,它能向航行在海上的水手發出警報。

播種的季節裏,它看到農民在耕種,便對小鳥說:“我看到了潛在的危險,我很同情你們。因為麵對這一危險,我可以及早遠遠地躲開,到一個安寧的地方生活。可你們不行,你們看不到在空中揮動的手,它撒下的東西,用不了多久就會毀掉你們,各種捕捉你們的工具都會出現,到處都是陷井,你們不是身陷鳥籠就是等下油鍋,反正是死路一條啊!“燕子停了停接著說,“所以請你們相信我,趕快把那些該死的種子全吃掉。”

小鳥覺得燕子說的瘋話十分可笑,因為田地裏可吃的東西太多了,為什麼非要去吃種子呢?

轉眼間,田地裏長出了綠油油的苗,燕子著急地對小鳥說:“趁還沒有結出可惡的果實,趕緊把這些苗統統拔掉,不然的話,遭秧的是你們,知道吧!”

“你這個預言災禍的家夥,別整天瞎說!”鳥兒不耐煩聽它的預報,“要知道,這樣的事情沒有上千隻鳥是做不了的!”

莊稼就要成熟了。燕子又一次飛來相告:“可怕的日子就要來到,至今你們還不相信我,一旦人們收割完莊稼,秋天閑下來時,他們將開始對付你們,等著你們的是捕鳥的夾子和羅網。你們最好待在家裏別亂跑,要麼學候鳥飛到溫暖的南方,可你們又不能越過沙漠和海洋去尋找其他的地方。你們最好找些隱蔽的牆洞躲起來。”

【寓言解讀】

不要隻能聽進去和自己看法一致的意見,對一些和自己意見相衝突的批評性的意見,也要認真聽取,吸取其中正確的一麵,這樣才會不斷矯正自己的行為。

兩隻鴿子

【寓言出處】

選自《拉·封丹寓言》。

【故事欣賞】

兩隻鴿子生活甜蜜,親情讓它們相處得十分和睦,但是其中一隻鴿子厭倦了溫馨的親情生活,它的內心十分向往外麵的世界,因此,它想立刻家去遠方旅行。

另一隻鴿子勸它說:“你為什麼非要去呢?分離是很痛苦的事,你願意離開自己的兄弟嗎?這真是太殘忍了。旅程中千辛萬苦,望你三思而後行。此外,天氣也轉涼了,要去的話,也要等到明年春天來時再去吧。我想現在旅行會十分危險,什麼老鷹啊、羅網啊。我還得惦記著:是否下雨了,我兄弟需要的物品都備齊了嗎嗎?晚餐怎樣,有安全的住宿嗎……”

推心置腹的一席話,雖然讓這隻向往遠方的鴿子的心有所收斂,但想出去闖闖、見見世麵的思想還是占了上風,它說道:“擦幹你的眼淚吧!我最多三日就能完成這次旅行。很快我就會回來的,到時候向你描述我的見聞,這會給你解悶的。我要是什麼也沒看到,就說不出什麼來。我所說的旅行會使你十分向往。我將會說:‘我曾經到過那裏,這樣的事我不陌生’那麼你就如同親臨其境一般了。”

說完這番話,它倆流著淚分手了。

這隻鴿子開始了它的旅程,剛動身,天色大變,暴雨來臨,鴿子不得不找到唯一的一棵大樹躲雨。盡管有樹葉遮擋,但鴿子還是遭受了暴風雨的襲擊。雨過天晴,鴿子冷得直打哆嗦,但是它展開翅膀又啟程了,它要曬幹自己濕漉漉的身體。這時,它一眼就看見田邊撒著一些小麥粒,旁邊還站著一隻鴿子。肚子饑餓的它飛了過去,卻被網給網住了。原來這些米粒是引誘它們這些飛禽上鉤的誘餌。還好網很破舊,鴿子用翅膀撲騰,用爪子撕扯,用尖嘴啄,終於把網給弄開了,掙紮之中掉了幾尾羽毛在網中。

但糟糕的事一件接著一件,一隻凶惡的禿鷲遠遠地盯上了它,此時的它如離開家的可憐的狗兒。就在禿鷲準備向它攻擊的時候,另一隻老鷹伸展著雙翅,斜刺裏飛了過來,鴿子趁機逃了出來,它惶恐不安地向一座破房子逃去。

它想自己這下可找到一塊安定的綠洲了。誰知一個淘氣的孩子正拿著彈弓向它瞄準、射擊,不幸的鴿子幾乎被打個半死。鴿子隻好自認倒黴,垂著雙翅,拖著傷爪,可憐兮兮地飛回家中。

【寓言解讀】

經曆了這番“豐富”的旅行,這隻鴿子終於圓了自己的夢,雖然旅途經受了暴風雨的洗禮,但卻豐富了自己的閱曆。人生中有很多事情需要親身經曆,才能有深刻的體會。

老鷹和貓頭鷹

【寓言出處】

選自《拉·封丹寓言》。

【故事欣賞】

老鷹和貓頭鷹停止了攻擊,它們相互擁抱來表示自己的親熱,並決定不再互相傷害彼此的孩子。

貓頭鷹問道:“你認得我的孩子嗎?”

“不。”

“真糟糕!”貓頭鷹歎息著說道,“我很掛念我的孩子們,保住它們的命真靠運氣了。因為你是鳥中之王,不會把小事記在心上,如果你碰到了我的孩子,而又不認識它們,那它們準會沒命。”

“你的孩子長什麼樣,講給我聽聽;要不然指給我看看也行。我向你保證,我絕不會傷害你的孩子。”老鷹說道。

“我的孩子很漂亮,長得嬌小動人。光這些特點你就能很容易地將它們辨認。請記好了,千萬要記住,不然的話,死神就會到我家中,把死亡降臨在它們頭上。”貓頭鷹以未來母親的身份說道。

沒過多久,上帝把孩子賜給了貓頭鷹。有一天傍晚,貓頭鷹外出給孩子尋找食物,老鷹碰巧看到一個破舊的巢穴中,有幾個神態陰鬱,麵目醜陋的小東西發出奇怪的叫聲。老鷹見狀說:“我把它們作為晚餐吧!這應該不會是我朋友的孩子。”老鷹是個做事果斷的家夥,特別是這種事情,沒用多長時間,老鷹就把這幾個在他看來麵目醜陋的家夥吞下了肚。

不一會兒,貓頭鷹回家了。天啊,它看到自己孩子的幾個腳爪,傷心得昏了過去。它向大家哭述,並向神哀告,祈求嚴懲這喪心病狂的強盜。

這時有街坊對它講:“你還是自我反省一下吧。你總認為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更漂亮。誰叫你在老鷹麵前把自己的孩子誇得那麼好?這與它們的本來麵目相差太大,沒有什麼共同之處嘛。”

【寓言解讀】

貓頭鷹的災禍是自己招來的,它脫離實際,盲目自誇,以致造成災禍。人說話、辦事要講求實際,不要脫離客觀事實誇大其詞,否則,必定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災禍。

狼與狗

【寓言出處】

選自《拉·封丹寓言》。

【故事欣賞】

一頭狼很瘦,可以說已經骨瘦如柴了,因為狗總是跟它過不去,它好久沒有找到一口吃的了。

這天這頭狼遇到了一隻高大威猛但正巧迷了路的狗,狼真恨不得撲上去把它撕成碎片,但又尋思自己不是對手。於是狼滿臉堆笑,向狗討教生活之道,話中充滿了恭維。

狗神氣地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你要想過我這樣的生活,就必須離開森林。你瞧瞧你那些同伴,都像你一樣髒兮兮一個個都像餓死鬼,生活沒有一點保障,為了一口吃的都要與別人拚命。學我吧,包你不愁吃和喝。”

“那我究竟怎麼做?”狼疑惑地眨巴著眼問。

“你什麼都不用做,隻要搖尾乞憐,討好主人,把那些要飯的人追咬得遠遠的,你就可以享用美味的殘羹剩飯,還能夠得到主人的許多額外獎賞。”

狼沉浸在這種幸福的體會中,不覺眼圈都有些濕潤了,於是它跟著狗興衝衝地上了路。

路上,它發現狗脖子上有一圈皮上沒有毛,禁不住好奇地問:

“這是怎麼弄的?”

“沒有什麼!”

“那是怎麼回事?”

狗搪塞地說:“小事一樁。”

狼停下腳步:“到底是怎麼回事?你給我說說。”

“很可能是拴我的皮圈把脖子上的毛磨掉了。”

“怎麼!難道你是被主人拴著生活的,沒有一點自由了嗎?”狼驚訝地問。

“隻要生活好,拴不拴又有什麼關係呢?”

“怎麼沒有關係?不自由,還不如死去。吃你這種飯,給我滿山的金子我也不幹。”

說完這些話,餓狼扭頭便跑了。

【寓言解讀】

有一首小詩中有這樣的詩句: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可見自由有多麼重要。衣食無憂固然好,但要犧牲自由來換取這樣的生活,卻是不值當的,也是愚蠢的行為。

狼和狐狸

【寓言出處】

選自《拉·封丹寓言》。

【故事欣賞】

一隻狐狸對一頭狼說:“親愛的,我的飯菜通常總是一隻老公雞,不然就是些瘦小的雞雛。見到這飯菜我就倒胃口。你的飯菜比我的豐富得多,所擔的風險又小,我必須走近住宅,而你躲在一旁就行了。把你的本事教給我吧,好哥們,求求你了!讓我成為狐狸中最棒的一隻,能在鐵叉上燒烤一隻肥羊慢慢享用。我絕不會忘恩負義的。”

狼十分受用,說:“我樂意為你效勞。我的一個兄弟剛巧死了,你趕緊去把它的皮拿來穿上。”就在狐狸正要去取狼皮時,狼又說道:“假如你想甩掉看守羊群的獵狗,你非得學會一些必要的本領不可。”

狐狸披上了狼皮,反複操練著它的狼老師告訴它的動作要領。開始時的動作還不太像,到後來就十分逼真了,最後可以說是維妙維肖,能以假亂真了。正當它剛學好這套本領時,恰巧有群羊從此地經過。這隻披著狼皮的狐狸立刻奔了過去,一時間恐怖氣氛籠罩了山野。羊群仿佛是看到了地球就要滅亡一般,狗、羊群和牧羊人都朝村子裏狂奔逃命,隻有一隻母羊跑得慢,眼看就要被這個披著狼皮的狐狸抓住了。可就在幾步之遙,狐狸聽到一隻公雞叫了起來,這個披著狼皮的狐狸馬上放下追逐的腳步,朝公雞竄了過去,把它狼老師給的那件狼皮也丟在了地上。什麼母山羊、動作要領,一起全都拋到了腦後,它向往的獵物還是那隻令它垂涎的雞。

【寓言解讀】

狐狸就是狐狸,偽裝得再惟妙惟肖也變不成狼,總要在關鍵時候露出馬腳。人的秉性是天生的,也是難以改變的,保持秉性中好的一麵,摒棄不好的一麵才是重要且關鍵的。

青蛙和老鼠

【寓言出處】

選自《拉·封丹寓言》。

【故事欣賞】

一隻老鼠每天吃得肚子滾圓滾圓的,它從來不知道要在什麼時候停止吃喝。

一天,它在水澤地旁嬉戲,一隻青蛙蹦過來對它說:“請賞光到我家,我請您吃上一頓大餐。”

老鼠高興地接受了邀請,於這隻青蛙口若懸河般地講起它們遊泳的快樂,旅行的趣味,以及沼澤地裏發生的各種各樣的奇聞軼事。但老鼠邊聽邊犯愁,因為它不擅長遊泳,得經人幫助,否則很難遊得過一條窄窄的河。青蛙趕緊替它想了個辦法:它讓老鼠把爪子綁在自己的後腳上,用燈芯草死死捆住。

一進沼澤地,青蛙就把老鼠往水裏拽。這隻青蛙正打著如意算盤,肥老鼠真是一道美味的菜,大吃大嚼一定十分過癮。而這隻愚蠢的老鼠此時正祈禱上蒼保佑自己。青蛙一邊嘲笑老鼠膽子太小,一邊拚命地把它往水中拉。就在老鼠奮力掙紮的時候,一隻老鷹在天空盤旋覓食,正巧看到了肥碩的老鼠,便俯衝下來把老鼠抓住了。因為燈芯草捆著老鼠和青蛙,所以老鷹一下子捕獲到兩份獵物,心裏甭提有多麼的高興,出一份力有兩份收獲。

【寓言解讀】

做壞事者通常在設計謀害別人時,往往首先使自己落得可悲的下場,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作自受,不值得同情。

野兔與青蛙

【寓言出處】

選自《拉·封丹寓言》。

【故事欣賞】

一隻野兔在自己的洞穴中苦苦冥想,這很正常,在漆黑不見亮光的洞裏,除了想問題,還能幹什麼呢?它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煩躁憂鬱困擾著它。它歎息道:“我是多麼的弱小啊!不僅吃不到好東西,還要時常注意突如其來的襲擊,我就是這樣生活的,該死的恐懼始終困擾著我,即使睡著了,眼睛也還是睜得大大的。我從來就沒有享受過快樂的滋味。”

“必須改變這種生活態度。”一隻聰明的兔子建議說。

“可我不知道恐懼能否消除,我想許多人可能會像我一樣,時常處於危險之中。”野兔得出了上述結論。從此以後,它依然時刻警惕地環顧著四周。它不放過任何值得懷疑的地方,機敏多疑地捕捉一絲微風、一點陰影。

一點輕微的響動驚動了沉思中的野兔。它飛快地向兔窩跑去.經過池塘時,隻見青蛙飛快地跳進池中,深深潛入水裏。

“哦,我也能讓其他動物感到害怕,青蛙見了我都要飛快地跑開!我也是一個戰士了!我是一個膽小的人,但青蛙卻比我更加膽小。”

【寓言解讀】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同時也有自己的缺點,要正確看待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樹立自信,拋開自卑,這樣才會最大程度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兩隻母山羊

【寓言出處】

選自《拉·封丹寓言》。

【故事欣賞】

兩隻母山羊在盡情地吃飽了嫩草後,閑來無事就任性驕橫撒起野來。它倆試圖碰碰運氣,就出發到外麵去旅行,它們沿著牧場荒涼而人跡罕見的地方一直朝前走去。這裏根本就沒有路,有的隻是岩石山峰和斷壁懸崖。兩隻母山羊隨心所欲去攀登,驕傲放肆地顯露出自己有著白蹄子的貴族身份。它們離開了平坦的草地,四處尋找著好運氣。走著走著,在一座橋上,兩者相遇了。隻見一條小河在橋下歡快地流過。這座橋很簡陋,隻是在河上簡單地搭了塊木板,估計兩隻黃鼠狼才可以勉強從木板上並肩走過。橋下水深流急,兩隻母山羊看了不禁發抖害怕起來。盡管橋窄難以擦肩通過,但為了保全各自的麵子,一隻羊還是把腳踩上了木板,而另一隻羊也走了上來。這場麵可想而知。

就這樣兩隻山羊一步一步地逼進,終於臉對臉了。兩隻山羊臉上傲氣十足,雙方誰也不退縮,都為自己高貴的出生放不下架子。由於它們各不相讓,結果全被撞到橋下,跌入了湍急的水中。

在我們追尋好運的路上,這樣的事故真是司空見慣,屢屢發生。

【寓言解讀】

愛慕虛榮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障礙,拋棄虛榮,踏踏實實才會讓我們不斷進步。

烏龜和野鴨

【寓言出處】

選自《拉·封丹寓言》。

【故事出處】

從前,有一隻思想單純的烏龜厭倦了自己的家,它想到外麵看世界。它把自己的如意打算講給兩隻野鴨聽,鴨子表示可以想辦法使它如願以償。

“請你看看這條大道,我們順著它在空中把你送到美洲,沿途你會看到許多國家、民族,學到各種風俗習慣,從中受到教益。有個叫尤裏西斯的國王曾也有過這樣的經曆。”

烏龜接受了鴨子的意見,把外麵旅行的事定了下來。為了空運烏龜,鴨子準備了一種工具,就是在烏龜的嘴裏橫放了一根木棍,然後吩咐烏龜道:“咬緊啊,萬萬不能鬆口!”說罷,兩隻鴨子各架起棍子的一頭,騰空而起,烏龜也跟著上了天。烏龜身背厚殼,架在野鴨之間遨遊,經過的地方,人們抬頭觀景十分的驚奇。

“真是神了!”大家喊道,“快看呀!烏龜皇後飛天了!”

“什麼?真的,是皇後。該不是嘲笑我吧,我是皇後?!”

假若烏龜在旅途中一言不發就萬事大吉了,可惜在它開口說話之際,嘴鬆開了棍子,這樣它就從空中一個急速掉了下來,摔死在那些仰頭看它的人群腳邊。

【寓言解讀】

禍從口出,不分場合,不分時間,隨便說話,多嘴多舌,不但會惹人厭煩,而且還會招來更大的禍患。

荊棘、蝙蝠和鴨子

【寓言出處】

選自《拉·封丹寓言》。

【故事欣賞】

荊棘、蝙蝠和鴨子它們三個覺得自己在國內沒有什麼大的發展,很難賺到錢,於是商量一起到海外去做買賣。它們和精明的經紀人和代理商合作,錢財賬目清楚,一切進行得很順利。但是好景不長,它們的貨物在經過很窄的有著許多暗礁的海峽,結果所有打捆的貨物全都沉入了塔耳塔洛斯海底。它們三位後悔也無濟於事,其實,隻要它們裝著沒事一樣,保持住商業信譽,情況或許還有轉機。但很不幸,這三位隻顧為損失而痛苦得肝腸寸斷,卻讓損失的情況走漏了風聲。它們很快失去了信譽,沒有了資金,它們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