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社會大觀(1)(3 / 3)

層空洞

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1979地球不堪重負——人口大爆炸

12月29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1994珍稀物種欄目

曆年世界環境日主題

1974隻有一個地球

1975人類居住

1976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關注臭氧層破壞、水土流失

1978沒有破壞的發展

1979為了兒童和未來——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0新的十年,新的挑戰——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1保護地下水和人類的食物鏈,防治有毒化學品汙染

1982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十周年——提高環境意識

1983管理和處置有害廢棄物,防治酸雨破壞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1984沙漠化

1985青年、人口、環境

1986環境與和平

1987環境與居住

1988保護環境、持續發展、公眾參與

1989警惕全球變暖

1990兒童與環境

1991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2隻有一個地球——一齊關心,共同分享

1993貧窮與環境——擺脫惡性循環

1994一個地球,一個家庭

1995各國人民聯合起來,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1996我們的地球、居住地、家園

1997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1999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20002000環境千年——行動起來吧

2001世間萬物生命之網

2002讓地球充滿生機

2003水——二十億人生命之所係

2004海洋存亡匹夫有責

2005營造綠色城市,嗬護綠色家園

2006莫使旱地變荒漠

世界睡眠日

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五天不睡眠人就會死去,可見睡眠是人的生理需要。睡眠作為生命所必需的過程,是機體複原、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節,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27%的人有睡眠問題。國際精神衛生組織主辦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計劃於2001年發起了一項全球性的活動——將每年的3月21日,即春季的第一天定為“世界睡眠日”。2004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題是“關注睡眠健康”。

睡眠是指複發的惰性和不反應狀態,睡眠時意識水平降低或消失,大多數的生理活動和反應進入惰性狀態。睡眠使疲勞的神經細胞恢複正常的生理功能,精神和體力得到恢複。睡眠時垂體前葉生長激素分泌明顯增高,有利於促進機體生長,並使核蛋白合成增加,有利於記憶的儲存。睡眠障礙是指睡眠量的異常及睡眠質的異常或在睡眠時發生某些臨床症狀,如睡眠減少或睡眠過多、夢行症等。影響入睡或保持正常睡眠能力的各種障礙,也包括睡眠過度或異常的睡眠相關的行為。雖然睡眠對我們的存活是必不可少的,但它對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所起的確切作用,目前尚未完全闡明,人們對睡眠的需要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在健康人中有的每天隻需4小時睡眠,而有的則需要10小時的睡眠,睡眠時間的長短與其滿意程度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當時的情緒狀態。

據悉,成人中約有30%出現睡眠障礙,其中三成情況嚴重。嚴重失眠妨礙人們的健康。中華醫學會科學院神經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舜偉教授介紹道,有的人連續多天(約11天)失眠後,便會出現情緒障礙、精神運動性激惹、聽覺和視覺障礙、思維紊亂等。失眠症是常見病,在工業化國家中有10%以上的病人反複受到這種疾病的折磨。由於失眠症發病率高,消耗的醫療費用巨大,所以失眠症是公共衛生疾病。長期失眠對人的行動和表現有相當的危害,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工業損傷和車禍。50%的車禍事件中,失眠症是危險因素之一。失眠對病人的家庭生活和工作及其生活質量都有不良影響。

為了引起人們對睡眠與健康的關注,衛生組織將每年的3月21日定為“世界睡眠日”,因為這天是春季的第一天。季節變換的周期性、睡眠的晝夜交替規律都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此項活動的重點是引起全民對睡眠質量和睡眠重要性的關注。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1983年,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確定每年的3月15日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這是基於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於1962年3月15日在美國國會發表的《關於保護消費者利益的總統特別谘文》首次提出了的消費者的“四項權利”,即有權獲得安全保障;有權獲得正確資料、有權自由決定選擇;有權提出消費意見。肯尼迪提出的這四項權利,逐漸為世界各國消費者組織所公認,並作為最基本的工作目標。

1983年,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確定每年的3月15日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選擇這一天作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也是為了擴大宣傳,促進國際範圍內保護消費者的活動。正如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主席帕金女士所說:“人民的交往、產品的交換、技術和通信的活動等等,就要求我們必須在全球範圍內考慮並行動。當這種鬥爭每天繼續下去的時候,我們每年選擇一天,讓各方麵都能聽到我們為消費者而發出的聲音,並且獲得為未來的任務而努力的精神動力。”

消費者權益保護運動起源於歐洲,興起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曆史。二戰後,各消費者組織應運而生,並迅速擴展到發展中國家。1960年,成立了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簡稱CI)。現在,全世界共有90多個國家的300多個消費者組織加入了CI。同時,世界性的保護消費者活動也受到了聯合國組織的重視。國際消聯的代表已成為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工業發展組織、糧食組織和貿發會議等機構中的顧問和聯絡員,代表消費者的利益參加有關會議和政策的製定工作。1985年4月9日,第39屆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了《保護消費者準則》,大大促進了世界各國製定並實施《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工作,使全球消費者保護運動進入了一個更加蓬勃發展的階段。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的紀念活動包括舉行記者招待會或發布新聞公報,向公眾介紹消費者組織的活動情況、公布新的一年的工作計劃、告訴人們消費者組織將為保護消費者利益做哪些工作;開展宣傳活動,通過發放傳單或消費者刊物、電視節目、谘詢和多種形式的展覽等活動介紹“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的內容,努力提高一般消費者的認識。

日本是較早通過係統立法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國家之一。1968年日本頒布的《保護消費者權益基本法》在消費者的自我保護、防止哄抬物價和抑製通貨膨脹等方麵作了詳細的規定。

印度也早已製定和實施了《生活必需品法》、《打擊偽劣食品法》、《藥品法》和《商品重量法》等一係對法規。印度中央、邦和縣三級政府還成立了處理消費者投訴的專門委員會。

澳大利亞政府建立了一套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共同維護市場秩序的體係。與保護消費者權益有關的法律有《貿易準則法》、《版權法》、《商標法》和《價格監督法》等。

美國消費者聯盟於1936年成立,現擁有工作人員258名,設有三個倡議辦公室,代表消費者在立法、司法、製定規章方麵提出意見。

中國消費者協會於1987年9月加入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後,在每年的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也都組織全國各地的消費者舉辦大規模的“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宣傳谘詢服務活動。

世界人口日

1987年7月11日,一個南斯拉夫嬰兒的呱呱墜地,被聯合國象征性地宣布為地球人口突破了50億大關。為了引起國際社會對人口問題更深切的關注,聯合國人口活動基金會(UNEPA)於1990年6月確定每年的7月11日為“世界人口日”。

1990年7月11日是聯合國確定並發起舉行的第一個“世界人口日”。為了進一步促進世界各國政府、民間組織及各方麵人士注重和解決人口問題,創造有利於控製人口過快增長的輿論環境和工作環境,以利於推進各國的人口與計劃生育事業,聯合國將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同時決定從1990年開始,以後每年的7月11日,全世界進行人口日活動。

世界人口的曆史變化:據科學考證,公元前100萬年,世界人口僅1~2萬人。在舊石器時代,世界人口翻一番要3萬年之久;到公元初,世界人口翻一番縮短到1000年;而到了15世紀中期,世界人口翻一番則縮短為15年。1830年世界人口達到第一個10億,1930年突破20億,1960年達到30億,1975年達到40億,1987年達到50億,1997年達到60億!世界人口每增長10億人,所需的時間分別縮短為100年、30年、15年、12年、10年!世界人口的列車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向前飛奔,等待人類的又是什麼呢?

消費需要的增長,導致了生態失衡:為了養活增加的人口,必須擴大用於生產糧食的耕地和牧場。世界耕地在19世紀初僅有4.5億公頃(1公頃=1萬平方米),其後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耕地麵積也在迅速擴大,現在已達15億公頃左右,相當於全球陸地麵積的10%。另外,牧場麵積約有30億公頃,這樣耕地和牧場麵積總和占陸地麵積達30%,剩下的50億公頃土地完全是無法利用的沙漠和凍土帶,其餘是森林。耕地和牧場的迅速增加嚴重破壞了森林。

排汙量的增加加重了環境汙染和破壞:美國世界資源研究所的一份題為“世界能夠得到拯救嗎?”的報告中指出,從本世紀初至今,全世界人口增加了3倍,世界生產總值卻增長了20倍,礦物燃料使用量增加了10多倍。1900年~1985年間,全球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增加6倍,氮氧化物增加10倍,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5%。1990年全世界農藥銷售額達到500億美元,是1975年的10倍,由此而來的一係列惡果是可想而知的。

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壟斷性地使用著占地球陸地1/3強的土地,這對其他生物來說無疑是一個致命的打擊,這導致物種滅絕的加速。

據世界糧農組織的估計,為了滿足人口增長的需要,過量的砍伐樹木和毀林造田、開辟牧場使世界熱帶森林麵積每年減少1130公頃,而造林麵積隻有毀林麵積的1/10,致使全球每年損失500~700萬公頃的可耕地。

一係列的驚人數據引起了中國人的痛徹反思,使中國走上計劃生育之路。1978年2月,計劃生育政策作為基本國策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從1974年到1995年的21年間,人口在巨大慣性下增加了3億,每增加1億人口所用的時間又延長至7年。從1970年至今,中國少增加3億人,現在人口出生率穩定在千分之二十以下,並且在不斷下降,按國際通用標準,中國已屬於低生育率國家。

“八一”建軍節

1933年6月26日,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的最高領導機關——蘇區中央局,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建議,作出了《中央局關於“八一”國際反戰爭鬥爭日及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的決定》。

同年6月30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了《關於決定‘八一’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的命令,指出:

“1927年8月1日發生了無產階級政黨——共產黨領導的南昌暴動。這一暴動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開始,是英勇的工農紅軍的來源。”7月11日,革命根據地的中央政權——中央政府人民委員會召開了第46次會議,決議“批準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建議,規定以每年‘八一’為中國工農紅軍紀念日”,並指出“中國工農紅軍即由南昌暴動開始逐漸在鬥爭中生長起來”,規定“於今年‘八一’紅軍節授予戰旗於紅軍的各團,同時授獎章於領導南昌暴動的負責同誌及紅軍中有特殊功勳的指揮員和戰鬥員”,“製定紅軍家屬優待證”。

此後,每逢“八一”建軍節,都要開展擁軍優屬的活動。

中國人民解放軍組成後,仍然以“八一”為建軍節。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中國共產黨締造和領導的人民軍隊,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忠實執行者和堅強捍衛者,是人民武裝力量的主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這支人民軍隊在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中,在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爭中,在奪取全國政權、建立新中國的偉大鬥爭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仍肩負著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抵禦外來侵略、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完整、維護國家安全、保衛和參加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任務。

建國以後,人民解放軍進行了體製調整和大規模的精簡整編,組建和加強新的軍兵種;對軍隊進行大規模文化教育,建立了各類軍事院校。這當中,人民解放軍也由單一的陸軍發展成為包括海軍、空軍、戰略導彈部隊(即第二炮兵)和其他技術兵種在內的合成軍隊,建設成為一支擁有飛機、坦克、艦艇和原子彈、氫彈、導彈等比較現代化武器裝備的軍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改製宗旨和精神的體現,原名為《八路軍進行曲》,由木公作詞,鄭律成譜曲,創作於1939年秋。解放戰爭中,更名為《人民解放軍進行曲》,1965年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1988年7月25日,經中央批準,中央軍委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歌詞

向前,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

背負著民族的希望,

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我們是工農的子弟,

我們是人民的武裝,

從無畏懼,絕不屈服,英勇戰鬥,

直到把反動派消滅幹淨,

毛澤東的旗幟高高飄揚。

聽!風在呼嘯軍號響,

聽!革命歌聲多嘹亮!

同誌們整齊步伐奔向解放的戰場,

同誌們整齊步伐奔赴祖國的邊疆,

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向最後的勝利,向全國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