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
9月10日是中國教師節。每年這天,遠在外麵求學的學子就會通過各種方式送給曾經的恩師感謝和祝福。這個節日是送給辛辛苦苦培育我們的老師的。教師節是我國僅有的包括護士節、記者節在內的3個行業性節日。自1931年以來,我國在不同曆史時期共有過4種不同日期和性質的教師節。
“六·六”教師節
1931年,教育界知名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聯絡京、滬教育界人士,擬定每年6月6日為教師節,並發表《教師節宣言》,提出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增進教師修養3項目標。這個教師節沒有被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承認,但在全國各地產生了一定影響。
“八·二七”教師節
國民黨政府1939年決定立孔子誕辰日8月27日為教師節,並頒發了《教師節紀念暫行辦法》,但當時未能在全國推行。
曆“五·一”教師節
195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共同商定,把5月1日國際勞動節作為我國教師節。由於種種原因,教師節實際上並未實行。
“九·十”教師節
近年來,我國政府采取了許多措施,動員全社會尊重教師,提高教師的地位,改善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形成尊師重教、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尚,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根據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特別是各地教師的多次提議,以及各地開展尊師活動的經驗,國務院於1985年1月11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關於確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的議案。同年1月21日舉行的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同意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決定9月10日為教師節。
確定9月10日為教師節,是因為新生入學伊始,即開始尊師重教活動,可以給教師教好、學生學好創造良好的氣氛。同時,9月份全國性節日少,便於各方麵集中時間組織活動和突出宣傳報道,促進在全國範圍內形成尊師重教、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風尚。
建立教師節,標誌著教師在我國受到全社會的尊敬。這是因為教師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們國家的未來。教師的工作同每個家庭、每個兒童、少年、青年息息相關。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中,教師起著巨大的作用。教師是鑄造人類文明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和建設者。人類文明發展的連續性,有賴於一代又一代的教師的勞動。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教師辛勤的、有效的勞動,那麼這個社會、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進程就會遭受損失。所以,一部文明史,離開教師的因素,是不可想象的。
此後,每年的教師節,全國各地的教師都以不同方式慶祝自己的節日。評選和獎勵,介紹經驗,幫助解決工資、住房、醫療等方麵的實際困難,改善教學條件等,大大提高了廣大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積極性。
現行教師節是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確定的。其首倡者是中科院院士王梓坤教授。時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的王梓坤是一位從井岡山革命老區的貧農家庭走出來的院士,內心有著深深的教師情結。他從小學一直到大學都受到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愛,做一名教師是他的夙願。當他23歲從武漢大學畢業後,就義無反顧地選擇到南開大學當教師,教師也就成為他一生的事業。他曾經有當選天津市副市長的機會,卻辭而不就,在1984年5月來到全國最高師範學府——北京師範大學擔任校長。
國際和平日
聯合國大會於1981年將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二聯合國大會開幕的日子定為“國際和平日”。聯合國大會在其2001年9月通過的第55/282號決議中決定,從2002年開始每年9月21日為國際和平日。聯合國將舉辦活動提請所有人民關注、慶祝和紀念這個日子。大會宣布國際和平日為全球停火和非暴力日,並邀請所有國家和人民在這一天停止敵對行動。大會邀請所有會員國、聯合國係統各組織、區域組織和非政府組織以及個人以適當方式,包括通過教育和公眾宣傳慶祝國際和平日,並同聯合國合作實現全球停火。
雖然時至今日,全球局部戰火依然在燃燒,但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心聲和願望。很多國際組織和和平人士為了人類的和平奔波呼籲。其中公認貢獻最大的是聯合國組織和其工作人員。聯合國係統曾五度榮獲諾貝爾和平獎。
2001年聯合國及其秘書長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聯合國維和行動於1988年獲獎;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難民專員辦事處)於1954年和1981年獲獎;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於1965年獲獎;
國際勞工組織於1969年獲獎。
2001年10月12日,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宣布,聯合國與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共同分享2001年諾貝爾和平獎。該委員會表示,這一決定是為了表彰聯合國和安南為創建一個“更有組織與和平的世界”所作出的努力。這是聯合國或下屬機構第六次獲得這一榮譽而安南則是第二位獲得這一殊榮的聯合國秘書長。
聯合國獲獎原因。諾貝爾獎捐助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遺囑中指出,獎項應授予前一年“對人類帶來最大益處”的人,其中一個獎應授予“為增進國家間的友愛、消除或減少常備軍及舉行並促進和平會議作出最大貢獻或做得最好”的人。
頒發1988年和平獎時,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指出,“聯合國維和部隊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為減輕已商定停戰、但尚未達成和平協議的地區的緊張局勢作出了貢獻。在這種情況下,聯合國部隊代表了國際社會要求通過談判實現和平的明確願望,維和部隊通過其存在對開始真正的和平談判起了決定性作用。”
1981年第二次向聯合國難民專員辦事處授予和平獎時,挪威諾貝爾委員會稱,聯合國難民專員辦事處“克服其不得不麵對的重重政治困難,在協助難民方麵做了重要工作。”
1969年正值國際勞工組織成立50周年之際,諾貝爾委員會主席奧瑟·利奧內斯夫人向該組織頒發和平獎時說,國際勞工組織據以存在的根本道德觀念是“想要和平,請培育公正”。50年前國際勞工組織的建立大大推動了對社會公正的要求。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於1965年獲和平獎。在頒獎演說中,奧瑟·利奧內斯夫人說,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是“一個重要的和平力量”。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認識到兒童是開啟未來之門的鑰匙,今天的兒童將書寫未來的曆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正在富國和窮國之間架起團結的橋梁。”
諾貝爾委員會主席居納爾·雅恩在頒獎演說中稱,達格·哈馬舍爾德之所以獲1961年和平獎,是因為人們“感謝他所做的一切,他的成就、他為之奮鬥的事業,就是在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締造和平,開創友好關係”。他說,哈馬舍爾德“從未離開過他最初選擇的道路——將聯合國發展成為一個有效的、建設性的國際組織”。
國際老人節
人口老齡化問題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聯合國和許多國家如中國、日本、瑞典、法國等國都組建了一些較為完善的老齡科研組織和機構,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個方麵加強對老齡問題的綜合研究。聯合國於1982年在維也納舉行了第一屆老齡問題世界大會,在以後16年的曆屆大會上都涉及了老齡化問題,並先後作出了一係列重大決議——《維也納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十一國際老人節》、《聯合國老年人原則》。1990年第45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1991年開始,每年10月1日為“國際老年人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