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郭沫若大學畢業回到祖國,參與編輯《創造周報》並大量寫詩。1924年,郭沫若較多地接觸馬克思主義,思想發生了重大變化。在毛澤東和周恩來的影響下,他在1926年夏毅然投筆從戎,參加了北伐,任北伐軍政治部副主任。在蔣介石的反動麵目暴露後,他於1927年3月寫了討蔣檄文《請看今日之蔣介石》,揭露蔣介石的反革命嘴臉。此後,他參加了有周恩來、朱德等同誌領導的“八一”南昌起義,並任主席團成員,不久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8年2月,在國民黨反動派的追捕下,郭沫若被迫再次東渡日本。在日本,他利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去研究中國古代社會,先後寫了《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著作。1937年,郭沫若回到祖國,在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在《救亡日報》社任社長。次年他接受黨的指示赴武漢,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軍事委員會中任政治部第三廳廳長,組織和團結國統區的進步文化人士,從事抗日救亡運動。
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郭沫若無比憤慨,寫下了《屈原》、《虎符》等曆史劇,借古喻今,給國民黨反動派以無情的打擊。1944年,他寫了《甲申三百年祭》,受到毛主席的讚賞,被指定為黨內讀物。此外,抗日期間,郭沫若還寫了不少雜文、隨筆,出版了《沸羹集》、《天地玄黃》以及詩集《戰聲集》等。這些詩文,深刻地揭露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本質。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郭沫若擔任了繁重的國家事務、教科文和國際交往等方麵的領導工作,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技大學校長等職。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郭沫若同誌繼續從事寫作,創作了曆史劇《蔡文姬》、《武則天》,詩集《長春集》、《潮汐集》等。
作為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位學識淵博、才華卓異的著名學者,郭沫若為世人留下了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文革前即出版《郭沫若文集》17卷,1977年後又出版《沫若詩詞選》、《沫若戲劇選》等。在早期的詩歌創作中,他運用革命的浪漫主義手法,以自己的滿腔熱情,對現實社會進行了尖銳的揭露和剖析,對自由理想和進步事物進行熱情的讚頌,並善於從古代的曆史故事和神話傳說中吸取英雄故事和壯美精神作為題材,表達時代精神,抒發自己的理想。在形式上他衝破了舊格律詩的束縛,根據自己感情的需要來選擇詩的旋律,使他的詩作達到了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此外,他能大膽地運用想象和藝術誇張,語言色彩瑰麗,使他的詩篇充滿生機勃勃的氣息。在曆史劇創作上,郭沫若最大的特點是立足現實,古為今用。通過對曆史事件的描述、曆史人物的評價和曆史精神的發揚,來教育人民。此外,他創造性地把古文字學和古代史研究結合起來,開辟了史學研究的新天地。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逝世,終年86歲。他的多方麵成就,贏得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普遍尊敬。在中國現代史上,他堪稱文化戰線上又一麵光輝的旗幟。
飽經磨難的作家塞萬提斯
喜歡文學的青年都知道,在世界文學的人物畫廊裏,有個不朽的典型形象堂·吉珂德。這位遊俠騎士大戰風車的故事,頗為滑稽可笑。
堂·吉珂德帶著侍從桑丘·潘沙長途跋涉,四處冒險。有一天,他們走到一片曠野裏,麵前出現了三四十架風車。堂·吉珂德一見就對他的侍從說:“你瞧,那邊出現了三十多個大得出奇的巨人。我打算去跟他們交手,把他們一個個殺死,咱們得了勝利品,可以發財。”桑丘告訴主人那不是巨人,是風車。可堂·吉珂德卻認定那些風車是巨人。他騎著馬揮舞著長槍向第一架風車衝殺上去,轉得正猛的風車把他連人帶馬直掃出去,堂·吉珂德滾翻在地,狼狽不堪。
這就是世界文學名著《堂·吉珂德》中的一個片斷——堂·吉珂德同風車作戰。這部作品的作者就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
塞萬提斯是歐洲文藝複興時期重要的現實主義作家。1547年,他出生在西班牙中部一個破落貴族家庭,父親是個不得意的外科醫生,常常在幾個大城市之間奔走糊口,還因為欠債被控告,所以他隻能讓兒子讀讀中學。
1569年,他當上了胡利奧·阿克誇維瓦紅衣主教的隨從,來到了文藝複興的發源地意大利。在那裏,他遊曆了佛羅倫薩、米蘭、那不勒斯、威尼斯等城市,接觸了許多文人,讀了許多優秀作品,很受當時新思想的影響。
1571年發生了有名的雷邦德海戰。這是西班牙與威尼斯共和國組成的聯合艦隊,與入侵的土耳其艦隊之間的一次激烈戰鬥,土耳其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塞萬提斯參加了這次海戰,他作戰英勇,三次負傷,被截去左手,成了殘廢。他在醫院裏整整躺了一個冬天,出院以後,又轉入另一個聯隊。
1575年,塞萬提斯帶著滿身創傷和上級請求國王把他升為軍官的“推薦書”,從駐地回西班牙。途中遇到土耳其海盜,被擄到阿爾及爾,在監獄裏過著非人的奴隸生活。他不甘忍受這種殘酷的奴役,幾次組織俘虜們逃跑,結果都以失敗告終。海盜想利用他發財,才沒有殺害他。1580年,在他失去5年的人身自由之後,一位好心的神父將他救了出來。
塞萬提斯回國後,發現他的家庭已陷入赤貧。他到處謀求差事,都遭到拒絕,便決心以寫作為業。1584年,他創作的悲劇《奴曼西亞》出版。這是一首集體英雄主義的悲壯頌歌。它以古西班牙人民抵抗侵略者的曆史事件為題材,描寫奴曼西亞人民受到羅馬軍團的圍困,拒不投降,與入侵者進行了長達14年的鬥爭,最後城池被攻破,全體居民壯烈犧牲的故事。全劇滲透著高昂的愛國主義熱情。這個劇本受到西班牙人民的喜愛。
由於寫作的報酬微薄,無法維持生活,塞萬提斯不得不另找工作。1587年,他當上了一名軍需官,為即將出征的“無敵艦隊”采購糧食。但是沒多久,他在工作中得罪了地方豪紳,被誣非法征收穀物而入獄,獲釋後他改任征稅員。1597年,他存在銀行的稅款被銀行經理卷逃,他又一次被控入獄。出獄後,他上書西班牙國王,要求去美洲殖民地工作,未獲批準。直到1603年,他才脫離征稅員的工作。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裏,他奔波在西班牙各地,目睹了社會上的種種醜惡現象和人民遭受的苦難,他的思想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1605年初,《堂·吉珂德》第一部問世,在西班牙獲得極大的成功。第一版在幾個星期內就全部銷完,同年內又印了四版。在我國,清朝末年就有人以《魔俠傳》為書名,譯成中文,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現在,《堂·吉珂德》被譯成100種以上的文字在世界各地流傳,各種譯本共有數百種之多。
1614年,塞萬提斯正在寫作《堂·吉珂德》第二部時,有人用化名搶先出版了《堂·吉珂德》的續篇。這部偽造的續篇完全歪曲了塞萬提斯的創作意圖,使他十分憤慨。他立即加緊寫作,於1615年出版了《堂·吉珂德》第二部。
《堂·吉珂德》的全名為《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珂德·台·拉曼卻》。作者模擬騎士傳奇的筆法,描寫了堂·吉珂德和侍從桑丘的“遊俠史”。拉曼卻地方的窮鄉紳吉哈達,因閱讀騎士小說入迷,改名堂·吉珂德,穿上一副古老的盔甲,騎上一匹瘦馬,物色了一個擠奶的姑娘為意中人,決心終生為她效勞,開始了騎士生涯。他第一次單槍匹馬外出,受傷而歸。第二次找了鄰居桑丘·潘沙作為侍從,一同去遊。由於他頭腦中充滿了騎士的奇遇,竟把風車當作巨人,把旅店當作城堡,把羊群當作敵人的軍隊,把理發師的銅盆當作魔法師的頭盔,把苦役犯當作受迫害的騎士,把趕路的貴夫人當作落難的公主,不分青紅皂白,亂砍亂殺,鬧出許多笑話,吃了無數苦難,幾乎喪命,才被人送回家,臨終時才清醒過來,終於對騎士小說表示深惡痛絕。
在這部小說中,作者嘲弄了當時西班牙社會上十分流行的騎士小說。正如作者自己所說:“我的願望無非要世人厭惡荒誕的騎士小說,使騎士小說立足不住,注定要一掃而空了。”《堂·吉珂德》出版後,騎士文學果真銷聲匿跡,西班牙從此再未出版過一部騎士小說。小說還通過堂·吉珂德的遊俠經曆,反映了16~17世紀西班牙社會的政治、經濟、宗教和道德等方麵的狀況,揭露了正在走向沒落的西班牙王國存在的種種矛盾,譴責了貴族階級的荒淫無恥和天主教會的黑暗腐敗,對生活在封建專製統治下的勞動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塞萬提斯雖然創作了《堂·吉珂德》這樣一部不朽的名著,卻仍然沒有擺脫生活的困境。1605年6月,一個貴族在他家門口遇刺,他全家被當作嫌疑犯投入監獄。1611年,他因女兒陪嫁的事被控告,出庭受審。同年,法院又責令他償還當征稅員時所欠的稅款。他的幾個親人也相繼去世。哥哥在國外戰死,姐姐病死,妻子去世。
生活的磨難並沒有壓垮塞萬提斯,他以旺盛的生命力不僅創作了《堂·吉珂德》,還寫出了大量短篇小說、長詩和劇本,使他成為西班牙文壇上的一個傳奇英雄。
1616年,患上水腫病的塞萬提斯,在病床上寫完了最後一部長篇小說《貝雪萊斯和西吉斯蒙達曆險記》之後,於4月23日在馬德裏去世。教會對他積怨甚深,連墓碑也不給他立,直到200多年以後,人們才在馬德裏廣場上為他建起了紀念碑,堂·吉珂德的雕像在一旁和他朝夕相伴。
戲劇天才莎士比亞
1587年,一個23歲的青年人隻身來到了倫敦。那時候,由於英國的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倫敦已經是一個比較繁華的城市了。這個初到倫敦的青年人並不想經商發財,他隻是深深地迷戀著戲劇藝術。每當他經過戲院門口的時候,總是暗暗盤算著:如果能在戲院裏找個工作,那該多好哇!他四處奔走,東央西求,總算在一個戲院裏找到了差使,這份活兒是為騎馬來看戲的客人看管馬匹。在當時做這種雜活是被人瞧不起的,但他卻毫不在乎。這份活兒使他有機會接觸戲劇,他能經常從門縫裏窺看戲台上的演出,細心琢磨劇情和角色。夜深人靜的時候,他發奮讀書,苦練演戲的本領。這個青年人,就是文藝複興時期英國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世界文學巨匠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1564年4月23日出生於斯特拉福一個小商人家庭。他7歲時,就被送進一個有點名氣的文法學校,學習英國語文、拉丁文法和修辭,也接觸一些古代羅馬的詩歌和戲劇。但在他13歲時,由於父親欠債下獄,隻得中途退學,離開學校去找活做。困苦的生活,並沒有使莎士比亞心灰意懶。他那充滿幻想的頭腦,對任何事情都有濃厚的興趣。
最吸引他的是劇團的演出。當時倫敦城裏最有名的女王劇團曾經到斯特拉福鎮演出過,此後多年當中,每年總有幾個劇團來這裏巡回演出。這些演出引起莎士比亞對戲劇的愛好。少年莎士比亞常常邀集幾個小夥伴,模仿自己看到的戲劇情節,認真地演起戲來。他暗下決心,要終身從事這項事業。他知道,當個戲劇家,要有很豐富的知識。為此,他開始如饑似渴地閱讀哲學、文學、曆史等方麵的書籍,自修希臘文和拉丁文,幾年後成了一個相當博學的青年。
來到倫敦後,他憑借自己的勤奮努力,很快就掌握了不少戲劇知識。有一個著名演員很欣賞莎士比亞的才能,把他請到自己的劇團裏演配角。演員的職業,使他有更多的機會在實踐中提高和豐富自己的藝術才能。那時,倫敦的戲院有一條規矩:如果一個戲不受觀眾的歡迎,隻公演一次就要停止,另換新的劇目。因此,劇團對劇本的需要十分迫切。所以劇團老板常常奔波在外,為尋覓新劇本而苦不堪言。為了滿足這種需要,莎士比亞開始編寫劇本。從1590年開始,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他寫成了《亨利六世》三部。這是根據15世紀上半葉英國國王亨利六世的史事寫成的。劇目一上演就轟動倫敦,連續演了一個多月,觀眾仍絡繹不絕。緊接著的幾年裏,他又連續寫成了《理查三世》、《錯誤的喜劇》等,都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莎士比亞的成功,遭到一些劇作家的忌妒和攻擊。他們看不起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的莎士比亞,妒忌他的才華,於是紛紛咒罵莎士比亞:
“哼,他是一隻烏鴉,是用我們的羽毛裝飾自己!”
“他呀!是個地地道道的打雜工,卻恬不知恥地以為全國隻有他能震撼舞台。”
這些謾罵和攻擊,沒有動搖莎士比亞的決心。他更加專心致誌地從事戲劇創作。1592年夏天,倫敦城裏發生了一場鼠疫。染上這種傳染病的人,用不了幾天就會死去,倫敦城裏一個星期就死了上千人。在這死亡嚴重威脅的日子裏,劇院關了門,演員們紛紛離開倫敦外出謀生。莎士比亞沒有走,獨自住在倫敦埋頭讀書,並對曆史劇、喜劇、悲劇等多種體裁,一一進行了寫作嚐試,寫了兩部敘事長詩《維納絲與阿童妮》和《路克麗絲》。兩年的鼠疫結束了,莎士比亞的寫作水平也大大提高了一步。他的劇本,不論是安排情節、塑造人物,還是提煉思想,運用語言,都有獨到之處。
莎士比亞勤奮寫作,一生創作了37部劇本,154首十四行詩,還有兩部敘事長詩。特別是他寫的悲劇和喜劇,是世界文苑中少有的藝術珍品。他塑造的那些人物形象,如哈姆萊特、奧賽羅、羅密歐和朱麗葉等,為全世界各國人民所熟悉。曾經有人說過這樣的話:“有文學的地方就有莎士比亞。”這句話並不誇張。
莎士比亞的所有作品中,足以代表他最高成就的是四大悲劇。其中《哈姆萊特》,主要是寫丹麥王子哈姆萊特為父複仇而遭毀滅的故事,揭示了人文主義理想與英國黑暗現實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是資產階級人文主義的一曲悲壯的頌歌。《奧賽羅》寫的是摩爾人貴族奧賽羅,由於多疑和嫉妒,聽信讒言,卡死了妻子苔絲德蒙娜,自己悔恨而自殺的故事。作者憤怒地抨擊了新興資產階級的極端利己主義。《李爾王》描寫一個專製獨裁的昏君,由於剛愎自用遭受到悲劇的結局,揭露了資產階級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利己主義和對權勢、財富的貪欲。《麥克白》揭示了個人野心對人所起的腐蝕作用,是心理描寫的傑作。
此外,悲喜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和喜劇《威尼斯商人》也頗負盛名。前者歌頌一對青年戀人為了追求自由的愛情,敢於不顧家族的世仇,違抗父命而以死殉情,顯示了強烈的反封建意義,表現了莎士比亞進步的人文主義思想。後者寫的是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為了幫助一個朋友成婚,向高利貸者夏洛克借了一筆錢。夏洛克出於妒恨,提出如果到期不還,就要從安東尼奧身上割下一磅肉作為懲罰。安東尼奧不能按期還債,夏洛克堅持要實踐借約條款。後來鮑西亞假扮成律師,在法庭上提出,也按條款不準夏洛克多割、少割、流血或傷害安東尼奧的生命。結果夏洛克失敗了。這出戲譴責了高利貸者對金錢的貪欲。
莎士比亞晚年是在故鄉安適地度過的。1616年初,英國一位著名的劇作家前來拜訪他,莎士比亞非常高興,多喝了一些酒,結果卻生起病來,從此臥床不起。就在他52歲生日那天,這位“劇聖”離開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