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淺予
創建於1871年的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是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物理研究中心之一,堪稱物理研究者們心目中的“聖地”。
1921年,年輕的蘇聯物理學家彼得·列昂尼多維奇·卡皮察隨科學代表團到英國訪問時,見到了卡文迪許實驗室主任歐內斯特·盧瑟福。卡皮察對卡文迪許實驗室向往已久,希望能留在這裏工作一段時間。可盧瑟福告訴他,實驗室已過分擁擠,不能再接收新的研究人員了。盧瑟福一句話,就將卡文迪許實驗室的大門向卡皮察緊緊地關上了。
不過卡皮察並未氣餒,他靈機一動,問盧瑟福:“在您的實驗中誤差通常是多少?”盧瑟福一怔:“2%~3%之間吧!”卡皮察馬上說:“好極了!卡文迪許實驗室目前有35位研究人員,再增加我一個,也超不出您的誤差範圍。”
雖然盧瑟福和卡皮察出身於兩種不同的社會製度——盧瑟福對蘇聯和社會主義不太了解,也不太讚同,但他卻對卡皮察的機智十分欣賞,當即決定讓卡皮察進入實驗室工作。緊閉的門被卡皮察輕而易舉地打開了——這是一扇通往智慧的門,而智慧之門往往需要用智慧才能開啟。
在給母親的信中,卡皮察興奮地寫道:“一個年輕人,能進入英國最保守的貴族大學中的舉世聞名的實驗室是什麼心情呢?在這所大學裏學習的全是王公貴族的孩子們。可現在,這所大學卻接收了一個默默無聞的年輕人,一個英語講得很不好、持有蘇聯護照的年輕人。”
本來,盧瑟福隻準備讓卡皮察在實驗室工作半年,可是不久,卡皮察就因工作出色而受到盧瑟福的器重,成了他最得力的助手之一。結果,卡皮察在卡文迪許實驗室一待就是13年,並取得了一係列重大科研成果。
卡皮察27歲離開蘇聯去英國時,在科研和教學上毫無經驗可言,當他40歲回到祖國時,已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科學家了。1978年,在卡皮察84歲高齡時,由於他在低溫物理學領域的卓越貢獻,被授予了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