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風雨“蔣家王朝”(6)(1 / 3)

其實,是蔣介石最先不厚道的。當國民黨在大陸節節敗退時,杜月笙想要去法國,就找蔣介石辦護照,蔣介石說,先拿15萬美金來。杜月笙感歎,天下最狠的流氓不是我,是蔣介石。杜月笙不無痛心地說了這樣一句話:“蔣介石當我是夜壺,用完就塞床底。”

“夜壺”杜月笙臨死前又綻放了他的人格魅力,他拿出多年來別人寫給他的各種欠條,全部燒毀,並且告誡後人不得追討餘債。

1951年8月,63歲的杜月笙咽下了最後一口氣。他臨死前最後一段話頗有革命浪漫情懷:“我沒有希望了,可你們大家(子孫後代)有希望,中國還有希望。”

【阿龍看熱鬧】

不怕被人利用,就怕你沒用

杜月笙的夜壺論和中國古代政治中的“狡兔死,走狗烹”異曲同工。其實這個理論並不僅限於政治領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也在被人利用,比如老板給了我們一份工作,就是在利用我們給他們賺錢。其實,我們應該慶幸別人利用我們,這至少證明了我們還有價值。如果像杜月笙那樣,得知自己成為塞進床底的夜壺時,那就證明他已經成了“廢物”了。

13、 八百壯士氣壯山河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件爆發,日本發動了全麵侵華戰爭。上海作為遠東第一大都市,當然不會被小日本遺忘。1937年8月13日,日本發動了對上海的猛烈進攻。上海是中國東南的門戶,而中國東南是老蔣的大本營,所以,這次他派了重兵跟小日本“死磕”。三個多月後,還是小日本占了上風。為了保全實力以避免無謂的犧牲,中國方麵決定進行戰略轉移,但還得留下點兵力作為掩護。

於是,在一次軍事會議上,師長孫元良對自己的部下說:“現在政府決定進行轉移,但需要留一些人作掩護。這件事非常重要,也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任務,你們之中有誰願意挑這副重擔?”會場一片寂靜,沒有人作聲。過了一會,一個人站了起來,他大聲跟自己的長官說:“師座,如果您不嫌棄,我願意接下這個任務!”孫元良一看,不是別人,是第524團中校副團長謝晉元。

謝晉元出生於廣東梅州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為黃埔軍校第四期生。這是一位忠實的“三民主義”信徒。

謝晉元平時的為人孫元良非常清楚,於是他朗聲地說:“好!那這裏的事就拜托你啦!”說完,他向謝晉元深深地鞠了一躬。後來,以謝晉元所在團的第一營為基礎,組成了一個加強營(比一般的營士兵多,裝備好)。這個營共有三個步兵連、一個機槍連、一個迫擊炮連,總共450餘人。但對外用團的番號,稱“八百人”。他們的防守陣地是四行倉庫。

四行倉庫是當時大陸、金城、鹽業、中南四家銀行的儲備倉庫,位於上海蘇州河北岸。這是一座鋼筋水泥結構的大樓,樓的牆壁非常堅固,所以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四行倉庫雖然建築不錯,但這時它的西麵、北麵已經被小日本占領,而東麵和南麵是外國的公共租界,所以,四行倉庫也是一個孤島,謝晉元及手下的士兵是在孤軍奮戰,處境非常不妙。

但熱血的中國漢子們毫不畏懼,他們雄赳赳、氣昂昂挺進了四行倉庫。謝晉元對士兵們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是中國人,就要有中國人的誌氣。現在,日本鬼子已經將我們包圍,這個倉庫就是我們的最後陣地,也有可能就是我們的墳墓。但不管怎樣,隻要我們還剩下一個人,就要與鬼子們血拚到底!”聽完謝晉元的話後,士兵們很受鼓舞,紛紛高呼:“打倒日本鬼子,誓死保衛四行倉庫!”這激情澎湃的愛國之聲,直衝雲霄。

沒過多長時間,日本鬼子從西麵發起了對四行倉庫的進攻,中國守軍用猛烈的炮火招呼了他們。結果日軍撇下多具屍體,夾著尾巴逃跑了。後來,日軍增加兵力,重新發起對四行倉庫的攻擊。但除了為日本的人口減少做出“貢獻”外,對四行倉庫一點作用也沒有,它依然堅固地屹立在蘇州河邊。

在激烈的戰鬥中,上海的人民沒有忘記中國守軍,他們想盡各種辦法為守軍送補給。其中,一位美麗的少女更是冒著生命危險,給守軍們送來了一件禮物。

在一個激戰的午夜,一名十幾歲的少女楊慧敏把一麵國旗裹在身上,冒著炮火遊過蘇州河,來到了四行倉庫。當士兵們看著楊慧敏那還顯天真又有幾分滄桑的臉龐,以及那裹在少女身上的青天白日旗時,幾百位勇士都失聲痛哭起來。謝晉元滿含著淚水激動地對小姑娘說:“你真是一個好姑娘,你送來的不僅是一麵旗,而且讓我們變得更加不畏懼敵人,不畏懼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