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有一個更能使愛生氣的人警醒的結論是:一個經常發怒的人,二十年後死於各類疾病的幾率,比冷靜的人高出7倍!
憤怒除了給憤怒者自身造成傷害外,也會給他人帶來不愉快,使人際關係變得不和諧,且容易加深憤怒的程度。如果在憤怒之下失去理智,出現攻擊性的行為,那後果就更不堪設想了。
可見,經常性地生氣發怒實在是養生的大忌。人們常說:“生氣是拿別人的罪過懲罰自己。”還有一個形象的比喻是“心懷憤怒的人如同手持火炭,想要拋向他人,卻先灼傷自己”。也從不同的角度詮釋了這個道理。
不過,對於很多人而言,控製憤怒的困難在於,一是並不了解自己長久處於具有敵意的憤怒之中,二是即使知道自己容易生氣,卻不知道該如何化解。
那麼,該怎樣調節憤怒情緒呢?
1、飲食均衡
有許多人通過節食來控製體重,殊不知,飲食不均衡,不但傷身體,而且,血糖太低、體內微量元素不足,也讓人容易發怒。所以,要止怒,平時就應該注重合理的飲食。
2、深呼吸
有意識地深呼吸,可以增加體內的含氧量,同時還有鎮定神經的作用。當感覺到自己快又發怒的時候,現深呼吸一口氣,再表達你的憤怒,就會理智得多。
3、改變思維
一個人在暴怒時,通常會在思想裏麵出現“你絕對是”、“我絕對不”、“我一定要”等沒有餘地的字眼,而這些字眼的出現,也通常會讓人更生氣。但如果有意識地將其改為“你可能是”、“我可能不”、“我可以要”等溫和的字眼,既表達了情緒,又降低了強度,不至於對身體造成傷害。
4、改變環境
在怒不可遏的時候,立刻離開現場三分鍾,讓自己冷靜一下再回去處理事情。還可以給自己創造一個具有支持性的環境,例如有可以聽你訴說情緒的朋友,這樣就可以減少一個人長期積累的憤怒。
“相逢點頭笑,握手問個好,笑容掛眉梢,心兒甜透了……”如同歌中所唱的,把嘴角翹起來,多笑一笑吧,消除你的憤怒,利人利己,何樂而不為呢?
健康習慣小貼士:
有效消除憤怒的方法:
1、 辨識憤怒,判斷自己是不是真在生氣;
2、 分析原因,了解是什麼原因讓自己生氣;
3、 思考意義,明白生氣與不生氣的結果哪個更好;
4、 選擇方式,合理化表達憤怒,既不傷害自己,也不傷害別人。
憂鬱也可以吃掉
俗話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的一生,許多事情都可能會非己所願、非己所料、非己所能控、非己所能為。因此,人的情緒也會隨著事態的發展而潮起潮落,有精神飽滿、健康樂觀、昂揚向上的高峰時段,當然也會有神情低落、憂愁傷感、消極悲觀的低穀時期,比如:高考落榜了,我們可能會打不起精神;戀人離開了,我們可能會為之憂傷苦悶;工作節奏快了,我們可能會因跟不上而垂頭喪氣……
一時的憂鬱倒不算什麼,但如果憂鬱成為了一種習慣,那就有些不妙了。因為憂鬱與前文提到的焦慮、憤怒一樣,都是一種負麵情緒,控製得不好,就會對人的心理和生理造成嚴重的損害。
《黃帝內經》上說:“悲哀愁憂則心亂,心亂則五髒六腑皆搖。”又說:“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紅樓夢》大觀園裏“心較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的林妹妹,就是長期心情鬱結而歿於肺疾的。
精神刺激引起的抑鬱,可導致“肝氣鬱結”,輕者使人神經衰弱、內分泌紊亂;重者會導致精神失常及心血管病,病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大多數醫生的臨床經驗就證實,性格始終鬱悶不樂的人,大多數患有胃潰瘍、高血壓、偏頭痛和腸絞痛;而且,長期的消極悲觀、憂愁絕望甚至還會成為癌症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