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有很細節都是需要我們時刻注意的,因為有些細節雖然天天都會發生,但並不會引起人們所注意,其實也正是這些生活的小細節在日夜吞噬著身體的健康。所以,為了個人的健康更應自覺地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戴上手套做家務
女人的手,十指尖尖,給人以聯想無限。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一雙十指玉纖纖,不是風流物不拈”;“妝成皓腕洗凝脂,背接紅巾掬水時”;“纖纖素手如霜雪”;“紅酥手,黃藤酒”……女人的手,多情、悠閑、雅趣、嬌羞、楚楚動人、風情萬種,而那溫潤可人的“紅袖添香”,更是成為了中國古典文化中一個美得可以稱得上雋永的意象。
然而,當我們從浮想聯翩回到現實生活的時候,我們清楚地知道,女人的手,確切地說,大部分女人的手,終歸不是文學作品中陳列在櫥窗裏一般的展覽品,而是女人操持家務,操勞生計不可或缺的勞動工具。
從醫學的角度看,手是人體中最為精細致密的器官之一。人手的骨骼,占人體骨骼總數的1/4,而肌肉、血管和神經的分布於組織更是極其驚人的複雜,僅指尖上每平方厘米的毛細血管長度就可達數米,神經末梢達數千個。我們就用這些精細的神經網絡來感知冷、熱、疼痛等,其速度快至幾微秒,其精細度可感知振幅隻有頭發絲般微小的震動。每個人從來到這個世界開始,手就沒有停止過活動,終其一生,手的平均活動可達2.5億次左右。
手是這麼的重要,而我們卻常常疏忽了對它的適度保護。日常生活中,許多不經意的壞習慣,都會使嬌嫩的手部肌膚受到點點滴滴的傷害,等到哪一天,突然發現自己的手不再“玉纖纖”,不再“如霜雪 ”,那時再來護理就有些為時過晚了。
那麼,生活中有哪些習慣會對手造成傷害呢?
一是直接接觸洗滌劑。做家務時,雙手免不了會接觸洗潔精、皂液等堿性物質,手部肌膚會因失水幹燥而變得粗糙。
二是沒完沒了地洗手。手是人和外界接觸的重要媒介,也是人體的重要勞動工具,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活動都要用到它,因此,許多人養成了隨時洗手的習慣。而這許多人中的相當一部分人每次洗手都必用洗手液,似乎隻有這樣才覺得心裏踏實。殊不知,頻繁洗手對手部皮膚的傷害也是很大的,尤其是洗手液中含有的堿性成分,一樣會讓皮膚失水幹燥,所以,隻要能保證在飯前、便後洗手就可以了。
三是等手幹了才塗護手霜。而這時候,已經錯過最佳的保濕時機了。
手是這樣的需要人養護,家務事也不可不做,隻顧護手,誰又來做家務事呢?怎樣才能做到護手、家務兩不誤呢?
除了在摘菜或開啟瓶蓋時要盡量使用工具而不用指頭和指甲,以免損傷手部皮膚或指甲外,還得給手準備一個強大的保護傘,那就是隻需要幾塊錢,物美價廉的橡膠手套。橡膠手套所提供的“物理保護”對手而言,是最周全的,不僅可以隔絕各種洗滌用品對手的刺激,而且可以隔絕涼水對手的刺激。在廚房的洗菜池邊、灶台邊,在衛生間的盥洗池邊,各放上一雙手套,在需要的時候戴上,既方便易取,又專物專用避免交叉感染。
做完家務,摘下橡膠手套,洗完手後,最後一個護手程序就是塗抹適量的護手霜。護手霜塗抹起來一定要麵麵俱到,手心手背和指縫間處處不能忽略;而且要在手還微濕的時候塗抹,這樣保濕效果最好。
還需要提醒是,洗手時宜用溫水,因為過熱的水會使手部的皮膚幹燥變粗,而過涼的水又不能完全清除汙垢;而購買洗手液的時候,要避免購買那些易對手部造成傷害的堿性過強的產品。
手是女人的第二張臉,在各種社交場合,手與人、手與物都有著頻繁的接觸。如果說臉上的表情還可以假裝,則裸露在空氣中的手是不能的,它會一覽無遺地暴露你內心的真實信息,讓人從中推斷出你的為人及修養或是你的際遇及境況。如果你不想在伸出手與人打招呼的時候讓人一眼窺出你的秘密,那就最好是在做家務時戴上手套,讓你的手得到最周全的嗬護。
健康習慣小貼士:
護手妙法5種:
1、 勤抹護手霜。
2、 洗手用多脂香皂。
3、 磨砂膏按摩。
4、 適當做酸性保護。
5、 敲擊手指促進血液循環。
生活中貌似衛生的做法
因為耳濡目染,因為習以為常,我們每天都重複著許多看似衛生的生活習慣,卻從來沒有懷疑過這些習慣是不是真的衛生,會不會給我們的身體健康帶來負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