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心理健康--讓自己擁有健康的心靈(4)(1 / 3)

人每笑一次,就能夠刺激大腦分泌出能讓人欣快的激素--內啡肽。內啡肽的止痛作用相當於嗎啡的40倍,對緩解抑鬱症和各種疼痛十分有益。

笑還能夠驅散愁悶,減輕各種精神壓力,有助於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說得好:“笑在胸腔,能擴張胸肌,肺部加強了運動,使人呼吸正常。笑在肚子裏,腹肌收縮了而又張開,及時產生胃液,幫助消化,增進食欲,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笑在心髒,血管的肌肉加強了運動,使血液循環加快,使人麵色紅潤,神采奕奕。笑在全身,能讓全身肌肉都動作起來,興奮之餘,使人輕鬆,睡眠充足,精神飽滿。……笑,你是嘴邊一朵花,在頸上花苑裏開放。你是臉上一朵雲,在眉宇雙目間飛翔。你是美的姐妹,藝術家的嬌兒。你是愛的伴侶,生活有了愛情,你笑得更甜。笑,你是治病的良方,健康的朋友,你是一種動力,推動工作與生產前進。……”

笑是這麼的和於身,悅於情,真不愧是命運賜給我們的一筆彌足珍貴的財富,那麼,我們為什麼不笑口常開呢?生活中當然會有不順心不如意,你可以有一千種苦悶埋怨的理由,但你更應該有一千種笑的理由,因為待到雨過天晴時,你就會看到絢麗的彩虹。最後,送一首老歌給你:“啊朋友你是喜歡哭來還是喜歡笑,啊我看如果能笑還是笑笑笑笑笑,在生活當中憂愁苦悶雖然免不掉,人生路上幸福歡樂總是會找到……”

健康習慣小貼士:

許多中老年人選擇用大笑來進行晨練。笑對身體健康確實有益,無論大笑還是狂笑,對身體狀況良好的人都沒有壞處,但身體有潛在疾患,特別是有心髒病或者血壓不穩定的中老年人就要慎重了,“大悲傷肺,大喜傷心”,在用大笑來進行晨練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來進行適度運動,以防“樂極生悲”。

在生活中加點自嘲

《紅樓夢》中,布衣素食的鄉民劉姥姥第二次來到錦衣玉食的大觀園,養尊處優的賈府老太太以酒宴招待。席間,劉姥姥自嘲道:“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一席話惹得賈府一眾女眷笑得忘了體麵,而精於世故的劉姥姥也由此獲得了大家的喜愛。

而文人的自嘲又別有一番風味。清代畫家王士慎善畫梅花,後來不幸一目失明,但他並未怨天尤人,而是以“尚留一眼看梅花”為題刻了一枚閑章,印在自己的畫作上。王士慎這番聊以自慰的表白,頗受後人稱道。

人在旅途,誰都不可能事事一帆風順,有時候,難堪的場麵就像一個幽靈,在你毫無防備的時候來襲,如果應對不力,那麼尷尬的情景就會在心裏留下陰影,加重你的心理負擔。但如果你能像劉姥姥和王士慎那樣勇敢地自嘲一番,局麵就打開了,你會由被動變為主動,不僅使自己的不滿情緒得到緩解,為心靈覆上一層保護膜,還能刷新別人對你的認識。

心理學家認為,大約有一半以上的疾病是由心理和精神方麵不平衡引起的。可見,心裏平衡是人體健康長壽的基礎,有了心理平衡,才能有生理平衡,有了生理平衡,人體的神經係統、內分泌係統、免疫功能、各個器官的代謝功能才能處於最佳的協調狀態,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而自嘲,無疑是一劑自我調整心理平衡的良藥。

“提得起,放得下,想得開”,自嘲能使人從心情抑鬱中解脫出來,從尷尬處境中擺脫出來,既能化解僵局,免除尷尬,又能增加情趣,恢複愉悅的心態。

自嘲,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絕不等同於自輕自賤,因為自嘲是建立在自知、自愛和自信的基礎上的。一個人隻有了解自己,敢於正視自己的缺陷、不足和失誤,才能避免盲從;而一個接納自己、愛惜自己、重視身心健康、珍惜品德和榮譽、對自己充滿信心的人,才能經受住別人的嘲弄並能用適度的“自嘲”來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