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心理健康--讓自己擁有健康的心靈(4)(2 / 3)

在困境與失敗麵前,在出於孤立無援的境地的時候,一個有自信的人總能化悲痛為力量,變失意為動力。在這個基礎上再來一點自嘲,不僅能使自己在精神上獲得解放,還會使原本艱難的奮鬥過程變得輕鬆了幾分。

心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主體的,自覺保持心裏平衡既是一門健康的科學,又是一門生活的藝術,就看你是用“一日看盡長安花”的積極樂觀心態看世界,還是用“江楓漁火對愁眠”的消極悲觀心態看世界了。

自嘲有益身心健康,所以我們不妨在生活加點自嘲,就像在菜裏加點鹽能使味道更鮮美一樣,懂得自嘲,就等於掌握了製造愉快、擺脫困境的能力和反嘲別人的權利,能讓你從容應對生活,遊刃有餘。

健康習慣小貼士:

社交活動中運用“自嘲”的原則:

1、 審時度勢,相機而用。如果不看場合時機,隨意使用自嘲,就會弄巧成拙。

2、 避免采取玩世不恭的態度。自嘲是一種貌似消極,實則積極的促使交際向好的方向轉化的手段,而玩世不恭則會起相反作用。

3、 適可而止。過分的自嘲,會因其“嘲人”的刺激作用而導致交際出現危機。

如何解除心理疲勞

有這樣兩組數據:中國知識分子的平均壽命隻有58歲,低於全國平均壽命10歲左右;在北京,知識分子的平均壽命隻有53-54歲,比北京市民平均壽命78.5歲低了20多歲。也就是說,在當前,青壯年事業有成者英年早逝已不再是個案,而成為了一種群體現象。為什麼有那麼多事業處於巔峰時期的中青年精英,沒有輸給競爭對手,卻輸在了自己手裏呢?一個相當重要且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心理疲勞。

日本醫學界發現,猝死的中青年精英往往原先就有疾病存在,隻是他們不知道或不以為然,任由疲勞蓄積,壓力漸增,終至於誘發舊病,突然惡化死亡。

從醫學上講,人一旦遇到壓力,身體就會分泌出交感神經素與腎上腺皮質類固醇等荷爾蒙。如果交感神經素太多,血液就會比較濃稠,易堵塞血管引發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同時,巨大的壓力還會使人的抵抗力減弱,造成身體內部的防禦力不足,從而增加生病的幾率。而令人可怕的是,疾病的侵害過程無聲無息,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是稍微累一點、休息一下就會好的“生理疲勞”;接著就是逐步“累積疲勞”,身體器官漸漸失去平衡,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亞健康”狀態,人雖然覺得不舒服,但醫學上的檢查卻可能是正常的;如果此時不引起重視,改變一下生活形態,最後就會步入“病態疲勞”,身體與心理真的出現病症,使人對工作和生活的熱情與興趣明顯降低,甚至產生厭倦情緒,此時再來亡羊補牢,為時就太晚了。

心理疲勞常常帶有主觀體驗的性質,並不完全是客觀生理指標變化的反映,所以,不太容易引起人們的重視。人們在出現厭惡、逃避工作、學習、生活等較輕的症狀時往往會不以為然,直到出現抑鬱症、神經衰弱、強迫行為以及諸如開始吸煙、酗酒等生活習慣改變時才會對問題的嚴重性有所感悟。

那麼,人們為什麼會產生心理疲勞呢?

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精神緊張和學習、工作過量。現代社會是一個快節奏、高度競爭的社會,很多人害怕在競爭中失敗,遂由此導致了心理的緊張與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