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診斷與祛病(2)(1 / 3)

脈搏是由心髒收縮、將血液驅入動脈形成的,脈搏與心跳一致。老年人由於基礎工謝率低下,心髒的起搏點即竇房結常有老年性改變,因而其脈搏偏慢。在安靜狀態下,老年人每分鍾脈搏一般為70~90次,女性較男性稍快。

測脈搏時,在安靜狀態下平臥或取坐位,伸出右(或左)手腕,手心向上,以右手或左手二、三、四指指端輕按在橈動脈上(拇指根部、手腕外側)即可觸到脈搏跳動,看著手表秒針數 脈搏一分鍾,記下脈跳次數。如觸摸橈動脈不方便,也可觸摸顳動脈(太陽穴)、頸動脈(大氣管兩旁)或足背動脈(踝關節下,足背正中)來測定脈搏數。

通過摸脈方法,可早期發現輕度的心律失常:

緩脈每分鍾少於60次,叫心動過緩,見於心髒病等。

速脈每分鍾超過100次,叫心動過速,見於發熱(一般為體溫升高1℃,脈搏增加10次左右)、甲亢、室上性心動過速等。

結代脈(間歇脈)在一係列正常均勻的脈搏中出現一次過早發生的期間脈搏,隨後有一段補償的間歇,叫期前收縮,也叫早搏。有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可能與精神因素、過度疲勞、飲酒、吸煙過多有關。中老年人如發生每分鍾5次以上的頻發性期前收縮,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短絀脈脈搏強弱及節律完全不規則,叫心房纖顫(簡稱房顫)或房室傳導阻滯。房顫大部分是心髒實質性疾病,也可見於甲亢等。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如何測量血壓

血壓係指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於血管壁所產生的壓力。心髒收縮時,血液由心髒流入動脈,壓力最高,稱為收縮壓。心髒舒張時,壓力比心髒收縮時降低,稱為舒張壓。收縮壓與舒張壓之差,稱為脈壓差,正常人在6666帕(50毫米汞柱)左右。血壓是循環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與心輸出量有密切的關係。

測量血壓,需請別人幫助(如係電子血壓表,可自我測壓)。測量者將血壓計打開,扭開水銀柱開關及氣囊開關,將囊中的氣擠掉。被測者露出一側上肢,必要時脫去衣袖,將氣囊袖帶平整地縛於上臂,袖帶下緣距肘窩約2~3厘米,鬆緊度應適宜。關上氣囊開關,血壓計上的水爭柱須在零點,手觸肘窩正中偏內,當感到動脈跳動時,即將聽診器胸端置於搏動處並緊貼皮膚,將聽診器耳體嵌入耳孔,開始打氣至水銀柱升到動脈搏動音消失後再加壓2666~4000帕(20~30毫米汞柱),然後再緩開氣門,注視水銀柱下降的同時也要耳聽有無搏動音。當聽到第一跳動聲音時,即是收縮壓。當再繼續放鬆氣門鈕時,聽到搏動突然明顯變弱是舒張壓。測完後解開袖帶,將帶囊中餘氣排出,折好袖帶,放入盒內,以手傾餘表盒,將柱內水銀全部傾入蓄器中,擰緊水銀柱開關,蓋好血壓計並妥善放好。

被測量血壓的老人,取臥位或坐位均可,但手臂平放時一定要在心髒左心房的同一水平,臥位一般在腋窩中的水平;坐位在第四肋骨水平。

國內規定血壓標準:

正常成人血壓為≤18.7/12千帕(140/90毫米汞柱)。

高血壓標準為≥21.3/12.7千帕(160/95毫米汞柱)。

臨界高血壓為18.7~21.3/12~12.7千帕(140~160/90~95毫米汞柱)。

低血壓為12/8千帕(90/60毫米汞柱)。

三、常見外傷有哪些治療方法

常見外傷的治療方法有以下幾中,希望大家靈活掌握,以供家庭使用。

貼膏藥法膏藥分兩種,一種不需要加溫,如傷濕止痛膏等;另一種需要加溫,如狗皮膏等。

貼前一種膏藥時,要先用溫水將皮膚洗淨擦幹,將膏藥貼於患處,一般12~24小時再換一帖。凡對膏藥過敏、皮膚糜爛及外傷者、合並化膿者不宜貼用。

貼狗皮膏時需要微火化開,貼於患處,用手按幾分鍾幫助貼牢,1周後撕掉。膏藥不可太熱,以免燙傷皮膚。

坐浴法坐浴用於慢性肛門疾患,如蘭瘡、肛裂、脫肛、肛門瘙癢,慢性前列腺炎等。坐浴能使肌肉鬆弛,促進血液循環,從而起到消炎、消腫、止痛的作用。

用一個較大的盆,放半盆溫熱水。坐浴前解小便,婦女要用肥皂洗淨肛門及會陰部。將臀部坐到盆內,保持一定溫度,水涼了要及時更換。每次坐浴10~20分鍾,坐完後用幹毛巾擦幹。肛門處有感染者,可加少量高錳酸鉀,水呈粉紅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