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在大便後和睡覺前坐浴,每日1~2次。坐浴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拔火罐法多用於治療頸背腰痛、感冒咳嗽等。
拔罐前,要在治療部位塗一層薄薄的凡士林,能起到保護皮膚的作用。老年人肌肉鬆軟,皮膚彈力差,用的火力要小,燒的時間要短,以免燙傷皮膚。
拔罐時間一般10~20分鍾,或局部皮膚紅紫後即可起罐。起罐時,先用手指按住皮膚,另一手使罐子傾斜,形成一空隙,空氣進入,吸力消失,火罐即可脫落。起罐後用毛巾或軟紙擦幹淨皮膚。
拔罐子不能在骨骼突出、皮膚受損的地方拔。有時拔罐後,皮膚可能發生水泡,是因為吸力過強或時間過長的緣故,不要用針挑破,可塗紅藥水,一般能很快吸收。
冷、熱敷法
冷敷法冷敷可使毛細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從而有止血、止痛、消炎和退熱的作用。其方法有冰袋法:用熱水袋或冰袋裝入半袋冰水,排出氣體,擰緊蓋子,置於患部;冷濕敷法:用冷水或冰水,將毛由浸透後,擰去過多的水,置於患部,可反複多次更換;酒精擦浴法:常用於體溫在39.5℃以上的高燒者作物理降溫。用小巾或紗布塊浸濕30%~50%酒精,輕擦患者的四肢和軀幹。每次擦浴時間為20分鍾左右,擦後用被單蓋身,避免著涼。
熱敷法熱敷可使肌組織弛緩、循環旺盛、提高體溫,人而有緩解疼痛、消炎消腫以及使患者溫暖、舒適的作用。方法有熱水袋法:裝熱水半袋(水溫在60~79℃之間),排出氣體,擰緊蓋子,無漏水時,用幹毛巾包好置於患部。無熱水袋時,可用鹽水瓶代替;熱濕敷法:先用熱敷部位塗以凡士林,再將敷布或毛巾從熱水中取出擰幹,攔開後放患處,然後外蓋棉墊,加以保溫,約3分鍾更換一次。每次熱敷時間一般為20~30分鍾。
扭傷時有組織內出血或明顯腫脹者,以及大麵積軟組織如果家庭成員中出現傳染疾病,就要按以下方法進行隔離。
四、如何實施家庭隔離
1.隔離期限
傳染性肝炎自發病起不能少於40天。40天後,如果患者的病情沒有明顯好轉或複發時,應當繼續隔離。
痢疾症狀消失後,患者的大便應連續兩次作細菌培養,結果呈陰性時;如果沒有化驗條件,需在患者的症狀消失後1周,才能解除隔離。
流行性感冒症狀消失後兩天即可解除隔離。
肺結核進入好轉期、痰菌連續陰性才能解除隔離。
2.常用消毒法
空氣清潔法開窗通風,使病菌排出室外。每次通風不應少於30分鍾;在流感流行期,室內可用食醋蒸薰消毒。
煮沸消毒法將患者的餐具等煮沸15~20分鍾,能殺死一般病菌。煮沸消毒的時間要在水沸後開始計算。
日曬消毒法日光含有紫外線,將患者的衣服、被褥、家具等,置於太陽下暴曬3~6小時,能達到殺菌消毒的目的。
石灰消毒法患者的嘔吐物、排泄物等都可灑石灰消毒,2小時後再倒入廁坑或深埋。肺結核的痰,可吐在紙盒或包在紙內燒掉。
接觸患者後,要用肥皂徹底搓洗雙手,搓洗兩遍更好。
五、小外傷如何處理
下麵介紹一些常見小外傷的處理方法,供大家參考:
1.擦破傷如果傷得很淺,塗幾次紅藥水就好了。傷得較深,有“清水”滲出,並有少量出血,可直接在患處噴“好得快”噴霧劑,創麵不需包紮;出血較多,創麵肖毒後可敷消炎藥,然後用紗布包紮,保護創麵。傷口有泥沙等雜物,要洗淨後再塗藥。
2.切割傷老年人切菜、削水果等,切壞手指的機會較多。如傷口淺而小,可用創可貼;傷口大而深,且出血不止,不要亂塗藥,應送醫院救治。
3.燒(燙)傷多見於開水、熱油、蒸氣等燒(燙)傷。若局部發紅和起小皰,應立即冷敷,進行“急散熱”處理,亦可用鹽水塗在患處,能減輕患處的腫脹和疼痛。如家中備有燒(燙)傷膏,塗於患處,可消炎止痛。燒(燙)傷麵積較大、較重,應及時送醫院治療。
4.刺傷常見的是被釘子、針、尖石、竹木等刺入所傷。一般用碘酒塗患處即可,傷口中若有異物,自己取不出來的,應到醫院處理。特別要注意被鏽鐵釘紮傷,處理不當可引起感染,嚴重的可引起破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