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有數千年的曆史,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生產與生活實踐中認識生命、維護健康、戰勝疾病的寶貴經驗總結。中醫學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防治疾病的經驗,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係。

第一節 中醫學理論體係的形成與發展

中醫學理論體係,是包括理、法、方、藥在內的整體,是關於中醫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學知識體係。它是以整體觀念為主導思想,以精氣、陰陽、五行學說為哲學基礎和思維方法,以髒腑經絡及精、氣、血、津液為生理病理學基礎,以辨證論治為診治特點的獨特醫學理論體係。

一、中醫學理論體係的形成

中醫學理論體係形成於戰國至兩漢時期。《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等醫學典籍的問世,標誌著中醫學理論體係的初步形成和基本確立。

二、中醫學理論體係的發展

1.魏晉隋唐時期

(1)晉·王叔和編撰的《脈經》,是我國第一部脈學專著。

(2)晉·皇甫謐編撰的《針灸甲乙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針灸學專著。

(3)隋·巢元方編撰的《諸病源候論》,是我國第一部病因病機證候學專著。

(4)唐·孫思邈編撰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可稱我國第一部醫學百科全書。

2.宋金元時期金元時期的劉完素、張從正、李杲、朱震亨等人,對中醫學理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後人尊稱為“金元四大家”。

3.明清時期明清時期溫病學說的形成和發展,是中醫學理論的創新與突破。溫病學說經曆代醫家的不斷補充和發展,至明清臻於成熟。

4.近代與現代近代時期,隨著社會製度的變更,西方科技和文化的傳入,中西文化出現了大碰撞,中醫學理論的發展呈現出新舊並存的趨勢。現代時期(建國後),國家大力提倡中西醫結合,繼而倡導以現代多學科方法研究中醫。

三、中醫學理論的繼承與創新

繼承是研究的基礎和前提。中醫學的創新思路,將中醫學理論納入現代科學研究序列。

第二節 中醫學的基本特點

中醫學理論體係形成於中國古代,受到中國古代的唯物論和辨證法思想的深刻影響。對於事物的觀察分析方法,多以“取類比象”的整體性觀察方法,通過對現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內在機理。因此,中醫學這一獨特的理論體係有兩個基本特點: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

一、整體觀念

整體就是統一性和完整性。中醫學非常重視人體本身的統一性、完整性及其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構成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在結構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協調、互為補充,在病理上則相互影響。而且人體與自然界也是密不可分的,自然界的變化隨時影響著人體,人類在能動地適應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維持著正常的生命活動。這種機體自身整體性和內環境統一性的思想即整體觀念。

(一)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人體是由若幹髒腑、組織和器官所組成的。每個髒腑、組織或器官各有其獨特的生理功能,而這些不同的功能又都是人體整體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就決定了人體內部的統一性。也就是說,人體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的,在生理上是相互聯係、相互支持而又相互製約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響的。人體以五髒為中心,通過經絡係統,把六腑、五體、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等全身組織器官聯係成有機的整體,並通過精、氣、血、津液的作用,完成機體統一的機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