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芥、淡豆豉——辛溫助君藥開腠散邪(逐邪解表)。

桔梗——宣肺利咽。

竹葉、蘆根——清熱生津。

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藥性。

【配伍特點】重用銀花、連翹為君,芳香辟穢,清熱解毒。辛涼複辛溫,既有利透邪又不悖辛涼之旨。

本方現代常用於治療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體炎等。由於本方有清熱解毒作用,故一切發熱流行病,如“乙腦”、“流腦”、“腮腺炎”等,初起有表證者均可考慮使用。

桑菊飲(《溫病條辨》)屬於“辛涼輕劑”

【組成】桑葉菊花薄荷桔梗杏仁連翹蘆根甘草。

【功用】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主治】風溫初起,表熱輕證。咳嗽,發熱不甚,口微渴,脈浮數。

【方解】

桑葉、菊花——疏散風熱。

薄荷——助君藥疏散風熱。

桔梗、杏仁——宣肺止咳。

連翹、蘆根——清熱生津。

甘草——調和諸藥。

【使用注意】

1.風寒咳嗽禁用本方。

2.若肺熱甚者當加味使用本方,否則藥輕病重必不奏效。

3.本方藥味均係輕清之品,不宜久煎。

【方劑歌】桑菊飲中桔杏翹,蘆根甘草薄荷饒,清疏肺衛輕宣劑,風濕咳嗽服之消。

第三節 扶正解表

敗毒散(《小兒藥證直訣·卷下諸方》)

【命名】本方原治傷寒、瘟疫、風濕之證,古人認為是由於感受疫癘時氣或濕毒流滯所致,而本方有發散邪毒的作用,故稱作為敗毒散。人參在方中扶正祛邪,起很重要的作用,故又名人參敗毒散。正如吳琨所說:“培其正氣,敗其邪毒,故曰敗毒。”

【組成與方解】

羌活、獨活——發散風寒,除濕止痛。

川芎——行氣活血祛風。

柴胡——辛散解表。

枳殼——降氣。

桔梗——開宣肺氣。

前胡——祛痰。

茯苓——滲濕。

人參——扶正祛邪。

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

生薑、薄荷——發散風寒。

【臨床應用】

1.本方又名人參敗毒散。以憎寒壯熱,肢體酸痛,無汗,脈浮為證治要點。外感風熱,邪已入裏化熱及陰虛外感者忌用。

2.若用於瘡瘍初起,可去人參,加金銀花、連翹以清熱解毒,散結消腫。

3.常用於感冒、支氣管炎、過敏性皮炎、蕁麻疹、濕疹等屬風寒夾濕者。

【方劑歌】人參敗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獨芎,薄荷少許薑三片,時行感冒有奇功。

加減葳蕤湯(《通俗傷寒論》)

【組成】葳蕤白薇生蔥白淡豆豉桔梗薄荷甘草大棗。

【功用】滋陰解表。

【主治】陰虛感受風熱。

【方解】

葳蕤——滋陰潤燥,以充汗源。

蔥白、豆豉、薄荷、桔梗——解表宣肺,疏散風熱,止咳利咽。

白薇——清熱涼血,除煩渴。

大棗(紅)、甘草——滋潤增液。

【配伍特點】發汗而不傷陰,滋陰而不留邪。

【使用注意】本方是為外感初起,兼有陰虛者而設,如無陰虛症候者則不宜使用。

【方劑歌】加減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蔥桔梗隨,草棗薄荷共八味,滋陰發汗此方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