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礎知識
1.何謂胰島β-細胞
胰島β-細胞是胰腺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獨特的生理功能。
正常胰腺約重50~75克。胰島是散布在胰腺腺泡之間的細胞群,總數約有100~200萬個,其體積占整個胰腺的1~2%。重量約1~2克。胰島自胰頭到胰尾數量逐漸增多。胰島內包含有三種不同的細胞:
(1)α細胞,約占胰島細胞總數的20%,分泌胰高血糖素。
(2)β一細胞,約占胰島細胞總數的75%,功能為分泌胰島素。
(3)δ細胞,約占胰島細胞總數的5%,可分泌胃泌素,其生理作用尚不明了。
患糖尿病時,胰島β一細胞的顆粒減少,使β一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能力喪失或部分喪失,可見β一細胞顆粒的多少與胰島素的分泌量有直接關係。
2.胰島素有何生理作用
胰島素,是人體胰島β一細胞分泌的一種激素,它是維持人體正常代謝和生長不可缺少的物質。其主要生理作用:
(1)促進葡萄糖轉化為肝糖原。
(2)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發揮作用。
(3)抑製蛋白質、脂肪在肝髒內轉化為葡萄糖。
(4)抑製肝糖原分解,起了降血糖的作用。但葡萄糖在肝、腦、腸黏膜、腎小管和紅細胞等組織中,卻不受胰島素的調節,可以自由地透過細胞膜,作為提供能量的基本物質。
二、診斷方法
糖尿病分幾型,各有何特點
隨著基礎醫學研究的不斷進展,糖尿病的原因及發病機理研究的不斷深入,日趨完善。目前臨床多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的分型。
(1)胰島素依賴型(Ⅰ型)
特點是自生胰島素在血液循環中的水平很低或缺如,需終身依賴注射胰島素治療;但也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在診斷時胰島細胞自身抗體往往存在。
(2)非胰島素依賴型(Ⅱ型)
特點是自生胰島素水平可能正常、增高或降低;多發生在40歲以後,但也可發生在;有一些病人具有高胰島素血症及胰島素抵抗特征。
(3)其餘類型
特點是高血糖的原因是明確的,包括伴隨著某些情況和綜合征的糖尿病。
在什麼情況下尿糖容易出現陽性而血糖正常
(1)有15~25%的正常孕婦,尤其在妊娠後幾個月,有腎性糖尿,分娩後尿糖消失。腎性糖尿並不受食物量和胰島素的影響,而受腎小球濾過率等的影響,故可見尿糖陽性,但空腹血糖和糖耐量試驗都正常。
(2)少數正常人,在攝入大量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蔗糖、澱粉等之後,可出現暫時性糖尿,但血糖正常。
(3)進食大量的果糖或半乳糖,可引起尿糖陽性,但血糖正常。
(4)一些藥物如嗎啡、鏈黴素、非那西汀等可出現尿糖假陽性。
(5)糖尿病患者,由於動脈硬化,當血糖值正常時,常見尿糖陽性反應。
三、保健常識
糖尿病的氣功療法(二)
(1)治療手法
用氣功點、按、振、揉、捏等手法。
(2)操作要領
①患者仰臥位,醫者坐或立於一側。用一手拇、中指運氣點、按、揉天樞、膻中穴,一手指點、按、振陰陵泉3~5分鍾;再一手推揉氣海、陰交、關元,一手點振三陰交、上脘、中脘、建裏,最後點、揉足三裏,運氣推揉梁門等穴。
②患者取仰臥位,醫者一手指運氣按揉章門,一手指運氣點按肩並,再點揉足三裏、內關等穴。
③患者俯臥位,醫者運氣後用雙手拇指分別按揉點肺俞3~5分鍾;再用雙掌內勞宮穴發氣按揉脾俞、胃俞、腎俞3~5分鍾;最後捏脊6~12遍。
④辨證取穴:a上消症:用氣功點、按、揉俞府、梁門、上脘、內關、章門、肩井、肺俞、合穀等穴。b中消症:用氣功點、按、揉天樞、中脘、建裏、足三裏、脾俞、章門、氣海等穴。c下消症:用氣功點、按、揉關元、氣海、腎俞、三陰交、陰陵泉、足三裏、天樞、膈俞等穴。
(3)注意事項
①上述均用平補平瀉法,以健脾胃、理肝氣、補肺、胃、腎三髒之熱灼陰虧,增強協調水穀的潤化傳輸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作用。
②氣功點穴治療糖尿病,在於糾正糖代謝的紊亂,促進胰島細胞生長發育,恢複β一細胞的功能,防止並發症,減少死亡率。
四、飲食療法
食療知識
豆類降血糖食品
豆類營養豐富,“少食醒脾(健脾)、多食損脾(壅氣)”。常用量每日50~100克,每人的耐受性不同,所以服食豆類每日用量以服後不感到腹脹(壅氣)為正常。